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以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受到社会的重视,得到人们的好评。五十六年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谈到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时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这是对于《儒林外史》的最为恰当的评价。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死在  相似文献   

2.
本从分析上图所藏清抄本《诗说》着手,说明了吴敬梓有着独到的经学观,从而也证吴敬梓确实是一位传统化学养最丰厚,理性思维最出众的白话小说作家,《儒林外史》的反理学倾 向以及对功名富贵,应征辟和士人心态的剖析均可以《诗说》中所到依据,吴敬梓的经学观奠定了他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吴敬梓以其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吴敬梓在作品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但对庸俗、卑污、腐朽事物的讽刺与批判,却是《儒林外史》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是它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与满足的主要原因。《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  相似文献   

4.
缘于吴敬梓的创作对于家乡恶俗多有揭露与抨击,历来以为吴敬梓十分厌恶他的家乡全椒,这其实误解了他对故乡的那份深情。吴敬梓的时代,封建社会行将就木,吴敬梓感受到末世的种种征兆,《移家赋》及《儒林外史》等作品对于家乡全椒社会恶劣风气的描写是这种环境下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宗法家族观念在吴敬梓的思想中占据显要的位置,吴敬梓对故乡全椒充满感情,这种情感本质上说是家族对于他的影响至深之故,它是吴敬梓文学创作源泉,也是我们理解吴敬梓其人其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吴敬梓的思想及其《儒林外史》的创作有许多相通处。吴敬梓并非全盘接受心学思想,但是阳明心学思想所表现的精神自主、所体现的个人道德意志尤其为吴敬梓所推崇。《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及思想表达、吴敬梓对精英文化的认识与反思皆由此而深入展开,小说不断重述心学的命题,包括对士人群体精英意识与社会精英文化的留恋。小说描述的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蕴含从复古转向思想、学术和政治的革新意识,是吴敬梓的理想国蓝图,亦与阳明心学思想有相通之处,并一直召唤起无数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改革中。  相似文献   

6.
陈美林: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系列陈美林教授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迄今已出版关于古代小说、戏曲、诗文的研究著作36种,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以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系列研究成就尤为杰出。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敬梓研究》,是陈先生1977年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讽刺文学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巨著《儒林外史》,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把《儒林外史》简单地看成是一部讽刺小说,不如说它是吴敬梓的一部思想自传,是吴敬梓认识社会、剖析人生的思想杰作。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儒林外史》中娄府两公子——娄玉事、娄玉瑟的形象分析,一般认为他们是矫情干誉,沽名钓誉以充当名士。细读《儒林外史》,觉得这种评价有欠妥当。拟就娄府两公子的形象,揣摩作者吴敬梓的本意,并参考有关资料,力图客观公正地童新做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表现出了相当进步思想,而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力求通过对吴敬梓的女性观念的分析来探寻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收获。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称得上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毒害。  相似文献   

11.
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与扬州素有不解之缘。考察其非凡关系,给人们以深刻启示:吴敬梓在该地区的行踪与人际交往,无疑构成了他人生轨迹和身心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儒林外史》正是对包括扬州在内的广阔地域、社会生活、时代面貌的生动反映和折射;吴敬梓的扬州诗词是袒露作家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并为他本人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2.
士人求名逐利现象是《儒林外史》的重要内容。士人形形色色的求名方式、不同的求名心理,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吴敬梓对众多求名者冷嘲热讽,对求名的危害表现出深切忧思,体现了他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回顾胡适、张慧剑、何泽翰、陈汝衡等人对吴敬梓交游资料的发掘,在他们的基础上作又有所增补,并运用这些资料,深化了对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敬梓是最具哲思气质的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之一。通过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反思了互为表里的八股取士制度和程朱理学,作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即将理欲视作整体而不作抽象的分辨,将涵泳了天理又充满了人情的圣贤人格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向原始儒家复归的价值取向,他与同时代的曹雪芹一样,具有关怀人类精神命运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5.
近五十年来,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总体水平尚不尽如人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吴敬梓研究的科学性。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辨证法、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提高研究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将吴敬梓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吴敬梓是最具哲思气质的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之一,他面对已有的文化思想资源,既吸收继承,又批判反思。通过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反思了互为表里的八股取士制度和程朱理学,作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即将理欲视作整体而不作抽象的分辨,将涵泳了天理又充满了人情的圣贤人格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向原始儒家复归的价值取向,他与同时代的曹雪芹一样,具有关怀人类精神命运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7.
儒道互渗是两千多年来贯穿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和道家对吴敬梓思想及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儒林外史》所塑造的对立而协调的三位正面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乌江文人文学,尤其是中上游的乌江文人文学,是伴随着乌江盐油古道的兴起而产生的,它是乌江航运兴旺与外来文化进入融合成的产物,也是灿烂的乌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将对乌江文人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敬梓是一位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小说家,其《儒林外史》所考察的不仅是文人士子的文化心态,而且探讨了封建文化发展同类吴敬梓所生活的时代 ,清政府 理学的学术地位,并且把程朱理学作为文化统治的理论基础。而吴敬梓由于受家学渊源以及颜,极大影响,反对程朱理学的注经解经、科举铨选制度、倡无秦原儒文化思想、《儒林外史》的创作体现了“原儒文化”的构建与破灭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