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唯一荣获最佳奖的作品——《拼到底》(见封三)。作者是云南边防老山前线某部政治处的报道员熊靖华。作品以浓烈的战场气氛和强大的感染力,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战火弥漫的老山前线。去年三月八日,越军向我老山某部阵地疯狂进攻,坚守阵地的英雄战士,当即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班长吴卫平带领战士打死敌人多名,自已不幸中弹,两眼负伤。包扎后,战友要把他拉下火线,但是。吴卫平用力挣脱  相似文献   

2.
1987年6月以来,我在同老山前线指战员通信、邮寄廊坊日报和编辑《老山之声》专栏工作中,深深地被前线指战员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保卫祖国的崇高品德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使我加深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坚定了做好通联工作的信心。通联编辑应该经常对群众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容易被群众接受;与群众广交朋友,多方开辟联系群众的渠道,研究他们喜欢什么,反对什么,尽可能为他们服务。 1987年6月3日,我看到一封老山前线某部战士杜永和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是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廊坊籍战士,很想知道家乡的一些情况,报社是否办理邮购家乡报的业务?”我感到这不是一封普通的来信,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随全国青年报赴前线慰问团,去年九月,我们来到老山前线。这里的一切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恐怖、荒凉,而是处处充满了生机,洋溢着欢笑,到处闪现出老山战士的高尚情操和不懈追求。老山之上皆兄弟仲秋节的上午(九月十八日),越野吉普载着我们向老山主峰驰去,一路上峰回路转,道路崎岖不平,车象醉汉,东摇西晃。沿途战士见我们是后方来的亲人,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频频招手致意。车上的人也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11日至27日,我随省赴云南前线慰问团到老山前线进行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战地采访。在老山前线的十几天采访中,我接触了数十位江苏籍的功臣英雄、普通战士和指挥员,听到了许多关于江苏儿女的可歌  相似文献   

5.
十月五日,战斗在老山前线主峰高地的四十八名战地土记者全部看到了江苏省广播电视厅总编室编印的《视听界》。今年八月,老山前线的江苏籍战士委托我给家乡报刊电台投寄一组反映前线江苏籍战士坚守南疆的新闻稿件,稿件投  相似文献   

6.
老山前线红军师“猫耳洞之声”乐团去年底来北京进行了演出.我在参加接待工作的同时采写了3篇报道,其中刊登在去年12月22日《北京晚报》一版《猫耳洞之声乐团在京首演——“战地之星”轰动北京》的特写,受到了好评.对采写这篇稿件,我有些收获.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乐团没到北京前,我就和某报一位记者去招待所找该团的先遣人员谈了6个小时,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个乐团去年4月诞生在老山前线,绝大部分成员是连队的战士,他  相似文献   

7.
驻守在老山前线的35255部队战士张礼文,今年才20岁刚出头。近年来,他先后被全国26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因而被人们誉为“战士记者”。小张是1984年1月从四川省铜梁县参军入伍,来到老山前线的。在前线,经常有新闻发生,有战斗的捷报,有干部、战士的英雄壮举,有后方亲人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无时不在激动着张礼文的心。还在中学读书时就想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新闻记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青浦县广播站编辑部办公桌上,摆着两封信,一封是凤溪乡一位农民写来的:“近两个月来,我坚持收听有线广播里关于老山英雄的事迹宣传。以前,我只在报纸上,电影、电视里看到英雄,总觉得离我们很远,现在,这样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可信!”一封是县府办公室一名干部的来信:“从广播里听了老山英雄的事迹,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这两封信从一个侧面对本站在广播里宣传老山英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肯定。去年4月,我们从民政部门获悉:在老山“1·15”大捷中,有一百十位青浦籍战士参战,四人壮烈牺牲,三人荣立一等功,十二人荣立二等功,十八人荣立三等功。参战人员之多,立功人员之多,这在本县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是青浦人民的光荣,也是青浦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1986年12月15日,芜湖市阀门厂业余通讯员翟宗会登上南下列车,开始了自费前往云南老山前线战地采访活动。翟宗会是芜湖市阀门厂的一位年轻的政工干部,多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宣传道报工作,先后被地方报社、电台和《中国机械报》聘为通讯员,并多次获得新闻单位和芜湖市机械系统优秀通讯员称号。近年来,他从报刊、电台、老山英雄报告团,以及由前线回家探亲的战士口中,听到了老山前线将士们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他对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四年多的新闻记者生活中,曾收到过上百封各种身份读者的来信,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算去年我收到的一封老山前线同龄人的来信。来信者,是我在去年九月参加成都军区“保卫边疆优秀儿女”的采访中,结识的一位刚从老山前线、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阵地猫耳洞下来的解放军某部班长、二等功臣梁成亮。从他那里,我了解到前线同龄人的生活,以《他从老山来》为题,写了一篇通讯,发表  相似文献   

11.
由首都女记协组织的女记者赴老山前线采访团,最近结束对老山前线的采访回到北京。这支采访团由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全国妇联《妇女工作》杂志、北京日报、北京日报《宣传手册》,北京晚报等9家新闻单位的10名女记者组成。她们5月17日离京奔赴老山前线后,不畏艰难困苦,冒着40摄氏度高温,在隆隆的枪炮声中,翻山越岭,深入前沿阵地采访。在血染的军工路上,闷热潮湿的猫耳洞中,野战医疗所的病床边,战地小学的防炮洞里,距敌只有几百米的边疆小镇,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前线战士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她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商品更应是作品 今典花园项目开发困难重重,张宝全却一笑置之。地产界再怎样风云诡谲,还能比穿越老山的枪林弹雨和布满死亡的“李海欣高地”更沉重? 1985年,央视要求老山前线记者在“李海欣高地”做一个现场录音报道,该高地因海拔较低,完全处在敌方高射机枪的锁定之下,许多战士牺牲于此。张宝全接受了任务。一个黄昏,他背着沉重的录音机在战壕里弓腰潜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商品更应是作品 今典花园项目开发困难重重,张宝全却一笑置之。地产界再怎样风云诡谲,还能比穿越老山的枪林弹雨和布满死亡的“李海欣高地”更沉重? 1985年,央视要求老山前线记者在“李海欣高地”做一个现场录音报道,该高地因海拔较低,完全处在敌方高射机枪的锁定之下,许多战士牺牲于此。张宝全接受了任务。一个黄昏,他背着沉重的录音机在战壕里弓腰潜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是老山前线一位初学新闻报道的普通战士。一年前我还是一个新闻写作的“门外汉”,自从1987年订闭《新闻知识》刊物以来,我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一年来,我利用战斗间隙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解放军报》、《战友报》、《文山报》等报刊,电台采用了26篇。用稿率达到80%以上,被上级先后两次评为“优秀战士报道员”,在团最近召开的战评总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霍邱县广播站举办《来自前线的报告》专题节目,宣传云南老山前线霍邱籍战士英勇杀敌的事迹,向全县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革命纪律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军属,青年和战士们的欢迎。《来自前线的报告》专题节目是怎样办起来的呢?从去年九月份以来,坚守在老山阵地上的霍邱籍战士不断给县领导及家乡人民写信,表达誓死保卫祖国,为家乡人民争光的决  相似文献   

16.
5月13日,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赴云南记者团一行6人,在云南农垦总局宣传部部长龚继华同志的陪同下,驱车往老山前线采访。14日上午,到达麻栗坡县。老龚向我们介绍说:“麻栗坡县是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县,从这里再往前走,便是老山前线了。”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不久,便看到山下军营星罗棋布,一个个大炮阵地隐现在山谷的密林之中,粗大的炮筒昂首南天,令人有边防固若金汤之感。忽然,车前出现两个解放军战士在炮阵地旁的山壁上擦拭什么,我忙探头向车窗外看去,原来那山壁上用白石子镶嵌着“祖国在我心中”6个大字。  相似文献   

17.
由老山前线某部和山东大学共同编辑的《祖国在我心中、战士在我心中》摄影集,最近与读者见面。国防部长张爱萍为影集题写了书名。影集真实、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老山地区对越自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我作为全国八省市青联慰问团团员,和北京日报另外一名记者邵镇军一起,奔赴云南老山、者阴山前线慰问子弟兵,同时采写战地报道。在前线,我们度过了令人终生难忘的十几个日日夜夜。到达前线指挥部以后,我们每天跟随各慰问小组上前沿,下连队,和战士们一起跨战壕,钻猫耳洞,一起坐在炮弹箱上吃罐头,啃压缩饼干,一面慰问,一面采访。6月26日黄昏时  相似文献   

19.
朝拜你,老山     
去年11月份,作为中国记协组织的赴老山前线采访团的成员,我参加了战地采访。至今回想起来,那些不平常的日日夜夜仍历历在目。献旗参加这次采访的各省新闻单位的记者,给前线将士带来了后方人民的问候、崇敬和感激之情。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带来了数百封小学生写给前线“英雄叔叔”的信,《甘肃日报》记者带来了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联的慰问信和专门录制的音乐磁带,还有一面日夜赶绣出的锦旗。在昆明的时候,采访团定做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全国人民理解你们,热爱你们,学习你们。”11月10日上午,我们来到老山前线指挥所,向部队首长献旗。首长接过旗后,意味深长地说:“前线战士喊出的十个‘万岁’中,第一个就是‘理解万岁’。我代表老山前线全体将士谢谢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人民表示感谢。”说完,两鬓斑白的老军人举起手,行了一个军礼。  相似文献   

20.
难忘老山行     
卜金宝 《军事记者》2001,(12):15-16
1996年10月,我有幸到广西边防某部12连。这个连队响当当、硬邦邦,是中央军委命名的“戍边英雄连”,驻守在闻名中外的老山地区,置身于士兵之中,与经受过战争洗礼、充满传奇色彩的阵地在一起,我总是处在一种高度兴奋状态中。每天都有许多在战士看来普通平凡的人和事,却令我激动得难以自已。当时随手记下的所见所闻,就是那段难忘生活的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