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玉珍 《文教资料》2009,(35):26-28
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提出,女性通过写作,通过“写身体”、“用身体去写”的策略,颠覆男权、建构女性话语.在写作-话语-身体-女性主体间拉起了一夸紧密的关系链.直接影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写作和“身体写作”。但因其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及表述方法的悖论.对人的社会性及文化特性的生物性窄化,其思想和观点时常互相抵牾.在解蔽的同时也不断地遮蔽,甚至自我消解。故身体写作理论在发端处,即含有其无法超越的尴尬宿命。  相似文献   

2.
重读女性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身体写作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土壤上重要的蔚为壮观的文化事象,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论文选取了女性身体的视角。通过对男女身体的本质差异性、女性身体作为异己存在的历史记忆和女性身体自身所蕴藏的文化颠覆性三方面问题的细致探讨,揭示出当下重读女性的身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女性身体正是女性进行身体写作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4.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女性定义”的角度讨论了“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的关系,认为“女性写作”的提出是挤兑“男性写作”而共同成为“写作”概念之下的二级概念,并以此获得同等地位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策略;它有利于“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女性写作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在这道景观中,女性的躯体呈现为一个醒目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躯/身体写作”是当代女性意识复苏的产物。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自觉地思考自己价值的性别写作,它将为在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女性话语空间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躯/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思索“女性解放的命题”,发现当代女性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明显前进了一步,但距离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却仍然路途遥遥。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永远在追寻的命题,永远也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古代西方神话和基督教艺术中图西亚的筛子所隐喻的女性身体的被封闭与被囚禁的状态,同时分析了当代身体写作现象中女性用身体来突围的深层意义,最后,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女性身体的囚禁与突围的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和反思,探讨女性身体回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身体写作"成为部分女性作家创作的一种姿态和策略.她们把身体当作写作的对象和手段,因此而引起文化艺术界一场沸沸扬扬又难辨是非的争论,并形成中国文坛世纪之交一道独特的风景.客观地讲,"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不无关系,更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商业化、多元化语境的形成密不可分."身体写作"隐含着女性主义挑战男权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不可避免地落入欲望化、商品化的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9.
女性写作作为新时期文学的热点,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深刻复杂的过程。透过女性写作的繁荣表象,可以揭示出影响女性写作发展的三个因素:1.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两次浪潮催生了女性写作,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2.伴随西方理论的入侵,身体伦理的解禁成为女性写作发展强有力的背景支持。3.随着女性作家主体意识的衍进,创作的空间也由私人空间逐步转向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身体叙事”作为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被中国当下的一批女作家奉为圭臬 ,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重大缺失。在实际操作中 ,它从反抗男权、捍卫女性出发 ,最终却出卖了女性的尊严和身体。本文分析“身体叙事”这一理论的缺失 ,分析中国当下以“身体叙事”为旗帜的女性小说文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在文本的叙事方式、情节模式和思维特征等方面都有鲜明表现。这种女性气质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价值观的女性特征,另一方面来自当时现实语境的软性风潮。这种女性特征彰显了被“国家/民族”男性叙事系统遮蔽的女性叙事.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新动向。从人类中心主义种族和两性冲突、二元制思维模式下女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爱》进行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通过从新的视角解读文学经典来渗透莫里森的政治思想:促进种族、性别和自然的全方面和谐发展,让爱起到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4.
吴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23-125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兴起,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强调重建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国女性的真正解放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女性自觉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女界杂志》是辛亥革命时期由留日女学生创办的一份重要的妇女刊物。它提出要改造旧女界,建设新女界,它的妇女解放思想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处于权力、社会地位和话语等多重边缘地位。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时期,而女性文学的真正兴起,则是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女性文学凭借历史的机遇实现了两次群体性活跃,并在20世纪末构筑了集体狂欢式的辉煌。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三次高潮的分析,描绘中国女性意识从初步觉醒到走向成熟的漫长道路,并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类双性文化的同步建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甘肃东部的陇东庆阳涌现出了一批女作家,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她们以女性的生活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庆阳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作品来分析这个作家群的创作共性及现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艺苑20世纪90年代亮丽登场的女性作家,努力探寻业已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遮蔽、篡改的真实的"私密空间",试图解析麻痹持久的性别与话语的权力结构及性别冲突;并重新哲理性地掌控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始终张扬着女性文学"身体文本"叙事模式的生命情趣。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在中国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女性意识作为社会群体意识,浓缩着女性在历史与传统的缝隙中进行的苦苦挣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精神求索与精神畸变。女性意识在冰心和李清照身上强化表现为:由对自我生命的流连,衍进到对群体生存境遇的观照;由对个体的自审自爱,衍进到对时代走向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审视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她们用自己的诗文,为我们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理想,绘就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