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召唤。作为首批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江苏省启东中学根据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旨,以学科拓展统整资源和科技创新涵育素养为两翼,以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学习、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为基本实施策略,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六策略"平台架构,促使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托学科优势,组建大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基地,根据"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条主线,四位一体"、"项目驱动,梯队式和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逐层推进"等思路和策略,初步建立了以项目驱动的科技实践和创新训练体系,实践和探究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拔尖创新型IT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途径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期望能为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文章通过研究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和特点,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能得以激发;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可得以培养;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得以全面评估;通过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持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及其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我校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创新项目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工程领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造就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本文探索了从大学生创新项目前期宣传、选题、项目实施管理等全过程各个环节,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以教师科研项目为研究对象创新,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定期检查、答疑,增强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从湖工大创立"创新学院"、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如何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培养一批创新拔尖计算机人才是目前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作者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PBL教学模式为参考,总结了一套适合培养计算机创新拔尖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人才培养主要是以提升"短板"的全才教育理念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实践发现"短板"理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针对现有教育理念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板"理论,分析了"长板"教育理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板"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育厚基础,强实践的行业卓越领军人才的积极尝试。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基础-专业-综合"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目标,从体系结构、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科研实践等方面对轻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历史分析,总结了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并以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切入点,系统比较了国内研究型大学中典型的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华中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