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往往是非常吸引人的。它有完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些立体化的场景常使读者沉迷于其中,不少人认为这就是阅读的全部。其实这种阅读忽略了作者这一重要因素。因为小说是作者表达自己观念的载体,有着明确的写作目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常或隐或显地表现在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2.
与小说有关的一些东西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小说的生成,或说小说创作的第一动因。人在写作时,身体里会有一些柔软的部分,这些柔软的部分一旦被触动,就会有一些调皮的东西进发出来,这些进发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一部作品。从我个人来讲,作品的产生大多来自自己身体里进发出来的东西,它们是经验、情感和愿望。  相似文献   

3.
芥川作为《新思潮》的作家,他以新现实主义为基调,取材于一些中国与日本古代志怪小说,创作出具有作者对人生有着独到见解的作品。这些作品里还渗透出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给作品带来的影响。作者由于作为养子,又是姨母照料成长,这些都使作者在性格上留有阴影,与此相对,还会让作者对于母亲拥有自己独特的爱恋。在以中国《杜子春传》为题材的芥川小说《杜子春》中就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仅凭这一作品,艾里森就确立了自己在黑人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作者艾里森在小说中从一个疲于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的真实感受出发,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的压迫与蔑视已上升为无视其存在,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丧失了自我以求融入白人社会,而最终陷入"无形"的境遇,小说中的动态和静态描写也渲染深化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于小说创作,从来就主张“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①.他认为,小说创作的方法是靠每个作者自己读和写的实践体会出来的.“读“,一方面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话书“,另一方面是多看一些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②.因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但这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就要看作者的未定稿本.   ……  相似文献   

6.
小说常用第三人称“他”或第一人称“我”来写(叙述),用第二人称“你”写的不多。前两种人称的写作方式,作者视适合需要而分别采用。这两种人称的写法各有所长。第三人称写法作者的视野无所不至,笔触无所不到,宜于表现广阔的和复杂的生活。第一人称的叙述娓娓动听,给人以更真实亲切之感,宜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可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作者自己,其实“我”不是作者自己(即使有作者的影子),而是作品中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骑兵军>是前苏联作家巴别尔根据自己的战地日记写成的一部战争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描写战争,在对作品的阅读接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多侧面的复调来书写战争真实、在众声喧哗的对话中或隐或显地展露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对战争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冥灵是"80后"的新兴网络作家,1999年她的第一部作品在榕树下网站上获得优秀奖,进而开始文学创作。《Miss小倩》是冥灵奇幻小说的代表作,据作者声称,这是一部向前人女鬼小说致敬的作品,而这篇作品不仅没有辜负致敬,还表现了新兴媒体出现后的一些新特点。分析此部小说对传统女鬼小说的颠覆和变异,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的女鬼小说新特点进行了解,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创作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所面临的种族与性别两方面的双重边缘困境,反映了主人公建立自己身份的艰难过程。加拿大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女勇士》的文化移植、多重叙事等手段以及作品所呈现出的虚实结合的风格,符合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特点。也正是运用这样的方式对原有中心进行质疑,作者最终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阅读小说,首先要从了解情节入眼,沿着事件和人物的发展与变化的线索,去理解小说的主题,即作者在反映特定的现实中,歌颂、赞美了什么或反对、批判了什么,其次要从作者构思的脉胳入手,了解作品何以要这样布局,这样塑造人物;为什么此详彼略;在表现主题上运用了哪些方法祀手段,以及这一切的效果如何。第三,要从阅读后的感觉和心得出发,同其它读过的小说比较,概括出这篇小说的特点;同作者其他的小说联系,了解作者写作的风格。最后,还应对比自己的习作,看看这篇小说在构思、表达技巧和多种手法的运用上,有哪几点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