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话随笔,是文章中的一颗耀目的珍珠。鲁迅的域外小说介绍奇光异彩;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珠圆玉润;巴金的书话一如他的小说,情怀如火,灿烂夺目:孙犁的《书衣文录》于平和简淡中透着清丽的光彩;香港作家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俊逸高华而多绅士气…… 这些文章读多了,我便不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读“死”书。有时走进图书馆(首都、东城、朝阳、社区、学校等);有时在居室小天地(绿屋)一字、一句、一段、一篇地读书(报纸、杂志、书籍等)。几十、几百本(篇)。映入眼球.沁进心脾,刻在脑海。  相似文献   

3.
高信 《出版史料》2008,(2):58-63
叶灵凤的书衣往事20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的署名“LF”即叶灵凤的书籍装帧是值得重视的。其所以值得重视,是由于,一来他是把书面和扉页及文内插图作为整体设计,不同于仅作书衣而不及其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真正的书籍装帧家;二是他在书衣和插图创作上,大胆引进西洋绘画和设计风格,虽然没有彻底中国化,有种种不成熟,不完善,  相似文献   

4.
丁亥晚冬,数十年难遇的大雪为石城披上了一身素裹的冬装,白雪衬托出清凉山凤凰崇正书院里暖黄色的灯光。新年出炉的两套“读书文丛”——《鸡鸣读书文丛》和《开卷读书文丛》(均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首发品评会,正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着话题。 《鸡鸣读书文丛》收录有《枥斋余墨》(魏荒弩)、《江南读书记》(王振羽)、《云集》(止庵)、《千年的桨声》(刘汉俊);《开卷读书文丛》收录有《书缘未了》(章品镇)、《不再重现的图画》(白桦)、《朋友家的屋顶》(韩沪麟)、《雁斋书事录》(徐雁)、《美丽的旧书》(瞿光辉)和《开卷闲话四编》(子聪)。两套丛书都以“读书”为主旨,因而在此一同举办首发式暨新书品评会。  相似文献   

5.
朱莉 《出版视野》2005,(1):29-30
历时一个月的“首届重庆读书月”活动,在我市高校引起很大反响,吸引了数万名在校大学生参与。重庆交通学院以学生社团、分工会组织为活动载体,以全校学生(教职工)为主要对象,开辟了《读书时间》专题栏目、党建知识宣讲、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图书义卖、《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6.
魏鑫 《图书与情报》2005,(6):106-107
叶灵凤的《香港书录》有特殊的文献学意义,他借助专题书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良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章学诚的学术传统,对今天已经全面受到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的目录学在方法论上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万彬彬 《视听界》2013,(1):83-86
2012年4月,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世界读书日”推出了特刊,首次对全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开辟读书版、读书周刊、读书栏目(节目)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存六档电视读书节目。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原《子午书简》)、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河北卫视《读书》、上海星尚频道《今晚我们读书》、  相似文献   

8.
前次作《书的旧事与启示》意有未尽,想到编辑出版人是成天埋首书稿的,除了读书稿,显然还应是读书人。这个读书人不是说编辑的身份,而是指进行时态的青灯黄卷,案牍劳形。编辑作为一个读书人,想来应有这样三重境界。 爱书人 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人们对于年轻人的赞扬常常是和书有关的。比如王仿子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几个人给他的印象,“还有韩中民和吴道弘都是勤奋好学,爱书成癖的年轻人”。 爱书是一种情感。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要受到书的熏陶,书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是别样东西不能替代的。要有一种爱书的情感,先得是一个爱书人。天生一片爱书之心,这是编辑作为读书人的第一重境界。 爱书人或者爱书家做为一个词的提出,专利属于叶灵凤,见之于他的《读书随笔》。陈原则多次谈到,编辑出版人尤其是出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书迷。邓蜀生用书生这个词。我读过一篇他的文章,说到最重要的是,我们人民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从来都是由学有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担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生”。书生一般说来是读书、知书、爱书的人,故而常要求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读书、知书、爱书的素质。邓的话说得让人向往。眼前的例子还有一个。姜椿芳是大百科  相似文献   

9.
书香墨香是一种有别于法国香水之香,它从小到老熏染着我,还将伴随我以至终生。所以我说,我的一生,除了读书之外,还是离不开书——既撰文著书,也编书出书。学习、工作,都是与书为伴。就读书而言,在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后,应该说(至少从理论上说)书是人人皆读的。但就以接受教育在学校读书而言,亦既可是主动的,也可是被动的——不是有所谓之“厌学生”么?虽然被动读书的不仅是“厌学生”。离开学校后,更未必人人仍然读书。真正能毕生手不释卷的,还有知之者、  相似文献   

10.
农民爱读书吗?读了多少书?读的什么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常德市农村进行了调查。一、农民读了多少书?据调查,常德市现有农村售书点158个(其中民营售书点143个),有农村发行人员196人,1999年1~5月间书销售总额为2905347元(其中新华书店为2637330元)。从调查得知,近500万农村人口的常德市,近半年时间,人均购书0.58元。常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绝不属于贫穷地区,购书量如此之少令人难解。另外,笔者曾就农民读书问题作过随机抽样调查,从回收的266份问卷来看,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6,(13):79-79
“书中事”(WWW.literaryaffairs.net)是一个独特的读书俱乐部。它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书籍的阕读和探讨,还引领成员前往书中故事的发生地去看看,体会那里的文化风情。在那里,你可以和其他跟你有同样阅读爱好的读者一起讨论对书中某个情节的理解,也可以注视着情境中的某个细节发呆,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寒冬,手炉、热茶的陪伴下,我慢悠悠地读完了秀州书局掌门人范笑我先生的《笑我贩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2月版)及其续编《笑我贩书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一印象是有趣、有胆、有见、有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而抚掌称快,时而掩口窃笑,时而高声朗读,时而皱眉轻啧,但还是禁不住开始对人文秀州嘉兴心驰而神往了。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第十九个"4.23世界读书日"问世的《全民阅读书香文丛》(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版),包括《书声迢递》《书卷温情》《书窗内外》《书斋夜读》《书林信步》《书来话多》六册读书随笔集,知识性、人文性和可读性俱佳。"文丛"为三十二开平装本,封面图案,或为一丛林木,或为一束花草,通过设计,将"书香"的涵义传达给读者。打开书本,则书人书事,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4.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及阅读委员会主持编写了一套“书与阅读文库”(王余光教授主编),旨在鼓励全民阅读,打算在200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前推出。应主编邀请,我和李天英合编其中的一本。原来只是计划编成一部推荐书目汇编,名为《名家阅读指导》,但后来我改变了主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浙江图书馆善本书收藏中,有一部《古今义烈传》八卷未刊稿本,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述评历代义烈之土的传记体史书。张岱,初字宗子,以人称“石”公,即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清康熙年间(一说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平生读书广博,经史百家,靡不涉猎,著述弘富,史论、小品,佳作迭出。据其《自为墓志铭》所载,已编集成书的即有十五种,其中像《文集》、《石匮书》、《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这部《古今义烈传》,则…  相似文献   

17.
“书到用时方恨少”。感触颇深。我想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每个编辑大慨都是如此,都会有一些个人的真情实感。读书是快乐,读书是幸福,惟有读书滋味最长。本刊今年第五期卷首语叫“人的最大幸福是读书”;杨绛有篇文章题目就叫“没有书不好过日子”,她把读书和过日子等同起来;我也赞赏这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18.
杨成凯(林夕)先生的《闲闲书室读书记》一书是近年来古籍研究中较为特别的一部著作,结合了作者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旨趣和古籍收藏、阅读体验,对古籍鉴赏与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与南京《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共同主编的“开卷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高张“书文化”之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国民阅读活动而创意选题并策划出版的一套好书。  相似文献   

20.
徐雁 《中国编辑》2006,(6):82-84
提出编辑要“观书”,而不能只“读书”,是出于提倡一种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因为务实,所以才向天天活跃在图书市场经济中的职业编辑们,提出“观书”的建议,而不是“读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