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贽 《华章》2011,(4):25-25
【导读】 陆贽(zhì)(754—805),字敬舆,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十八岁中进士。德宗时为翰林学士,很受信任。他直言敢谏。后来也因此遭贬。他的论谏文章,切中时弊,历来受到重视;在写作技巧上,善于用散文句法写骈文,既有排比铺张的特点,又有委婉畅达的气象,对后世应用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贽是后世公认的唐代继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后的贤相,其《论叙迁幸之由状》作于他刚充翰学的建中四年(783年),此状分析了造成建中之乱的原因,并针对德宗将其归之于"自古国家兴衰,皆有天命,今遇此厄运,虽则是朕失德,亦应事不由人"的托辞予以否定,指出天命由于人事,激励德宗谨修人事,恢复大业。从这篇奏状中可以窥见陆贽的引咎自责宽君圣怀、引经据典格君之非、循循善诱励君理治的事君之道。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或依附于中央,或割据一方与中央对抗,致使唐王朝动荡不安。东南型藩镇是指控制荆南、湖南、福建、鄂岳、江西、淮南、宣歙、浙西、浙东等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的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间,共发生十二起动乱。从时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德宗与宣宗时期。从空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浙西地区。东南型藩镇虽只有十二起动乱,但其动摇了唐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快了唐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4.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的两个发展高潮后已渐渐失去了原先恢宏博大的气势。而崛起于晚唐前期诗坛的李商隐,却以他独特的风格,特殊的艺术魅力,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唐诗展拓出新境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奚谷)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一生经历了唐的三代皇朝,仅活45岁。李商隐所处时代,正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唐王朝气数将尽,政治黑暗,皇帝昏庸,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分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可奈何花落去”他的这些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和悲剧结局。在李商隐逝世后十多年唐王朝终于在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相似文献   

5.
唐德宗执政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礼制建设。他制定政令、以身作则、严厉惩处违礼官员,期待在全社会形成崇礼氛围。德宗的礼,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针对安史乱后帝王天赋神权被怀疑、帝王威权被忽视、犯上作乱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德宗期待臣下以礼节心,安分守己,其礼带有补偏救弊性质;二是礼无定准。有意识的选择、有目的的变通,使得德宗的礼制承统比较混乱。德宗札制思想的矛盾体现了中唐社会对待传统价值观念的工具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的文学史、相关论著和论文中对陆贽进士及第时间问题的不同提法予以一一辩说,认为陆贽于大历六年(771年)十八岁进士及第当为合宜之说。  相似文献   

7.
陆贽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政论家。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他已涉及到中国君臣之道的关键.丰富发展了“必先有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政治思想,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陆贽所处的历史背景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简论陆贽民本主义仁政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贽是中唐名相 ,才识卓越 ,洞悉时事 ,他受命于危难之际 ,举凡军政大事、赋税经济 ,多所建议 ;救弊补阙 ,不遗余力 ,弹劾奸邪 ,不计厉害 ,有《陆宣公翰苑集》行世  相似文献   

9.
蠲免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发布的蠲免政令和关于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高祖至玄宗时期,蠲免政策抓住了当时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以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核心,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为目标,对政权巩固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德宗至唐亡,蠲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弊病丛生,无法承担调节赋役负担的任务,赋役不均现象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积聚,唐王朝已经呈现出衰落的诸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贽与韩愈年辈相接,且有座主门生之谊,而现存文献并没有二人直接的文字交往。考察韩、陆之关系,非仅仅止于二人交谊之薄厚,亦关乎中唐复杂政局及文学发展之内在因缘。陆贽非凡的经历和杰出的才能,颇易引起韩愈的认同。而陆氏儒学纯粹。与韩愈有着相近的思想基础,亦便于认同与接受。陆贽幼年孤苦,勤学自励,终以一介书生而位极人臣,不同于梁肃等文人,给一生求仕宦的韩愈树立了切近的人生榜样。此外,陆贽赋予了传统骈文新的生命活力,以其巨大的创作成就,启迪了韩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11.
吐蕃王朝由藏族祖先吐蕃人于7世纪的唐王朝时期所建。该王朝与唐朝结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它的建立者是吐蕃的杰出赞普(吐蕃人对王的称呼)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生于617年,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  相似文献   

12.
陆贽以政论名家,高谈阔步于中唐之世。其奏议痛陈时弊,勇批逆鳞,议论纵横,雄辩滔滔.而皆本于儒家仁义之道,切于经世致治之要,故历代宝重焉,以为万世龟鉴。本文探讨陆贽政论文(包括制诰、奏议)的论证艺术,概括为四点:披肝沥胆,放言无忌;条分缕析,反复申论;广征博引,曲折尽情;议论纵横,气势磅礴。  相似文献   

13.
裴度(765—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唐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二十四岁时(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土及第,步入仕途,此后为官五十年,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数朝.元和年间,他出任宰相,助宪宗削平藩镇,重建全国统一局面.旧史家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勋洋考功,无先与度”,“苟裴令不用元和之世,则时运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14.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为唐玄宗所一贯宠信的“镇边重臣”安禄山举兵反叛朝廷,爆发了持续九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这场封建皇朝中央政权势力与地方军阀割据的争夺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日益激烈,长期战乱不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五个年头(759年).当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先后被唐军收复,唐朝大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领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形势对唐非常有利.但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诸军不设统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军队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结果大败溃散,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出身于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次子。他文韬武略,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李渊交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这都与唐太宗丰富的治国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王朝立国之后,一百余年间,经济一直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可谓是封建社会值得称颂的黄金时代.这里我们想就唐初的经济状况,贞观年间唐王朝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以及对新王朝实行这些政策的性质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唐初的经济形势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在一段时间内,唐王朝虽然采取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战争还在进行.624年,唐军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辅公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从此,唐王朝开始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但是,李世民继位时,唐王朝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上清传》是政治小说,但并非党争政治小说,其用意不在攻击陆贽,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说向人们揭示,封建官场各色人物的升降、荣辱和生死皆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满意、不高兴,厄运就会随时降临。小说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超过《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著名传奇小说,在小说史上理应给予应有的地位。其思想价值是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体现了唐传奇作家的政治勇气;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无终,封建官员难有善终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当官从政的巨大风险;反映出皇帝是官场斗争的总根源,揭示了祸自君出,乱自上作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刘长卿是大历时期的名家,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不可否认,这是一段多乱的时期,从安史之乱把唐王朝拉入衰落的深渊,到奸臣宦官专权、党争萌生、藩镇割据等一系列“后遗症”的泛滥,人们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因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①,长卿是地方官诗人,其仕途几经沉浮,命运辗转多难。且先不对其诗歌的艺术性肯定或批评,单就思想而言,对国家社会的关注诚然是一方面,隐逸作为反复吟咏的主题之一,也是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考察的。从长卿对“隐逸”这个千百年来不绝于口的词语的…  相似文献   

19.
中唐诗人元稹,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七九),死于唐文宗大和五年(八三一),终年五十三岁。元稹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个朝代,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不平凡。他累受挫折,几度浮沉,终于位兼将相,显赫于时,在唐代诗人中,他属于官爵最高者之一。元稹十五岁,明二经及第,一战告捷,说明他不仅天才横溢,而且也力学苦读。再者由于家境贫困,生活于社会底层,耳闻日睹,深知时政之弊,这就培养了他的政治敏感性。元稹是一个社会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时俗的影响,在他身上也存在封建社会上大夫共有的毛病,因而他的性格、思想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本文拟就其政治思想、与宦官的关系、对待妇女的态度,略加论述,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入手,分析了杜甫的马诗。文章认为,从杜甫的马诗中可以看出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他对当朝的不满情绪,唐王朝的腐败无能也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