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题词:3月节气3月5日,惊蛰。惊蛰像大自然里的闹钟,闹钟叮铃铃一响,天气变暖了,土壤解冻了,雨水多起来了。几阵雷声过后,地上爬的跑的动物多起来了,好像是天上的春雷惊醒了它们,真的是“惊”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呢!惊蛰“小历史”这个节气最初的时候并不叫“惊蛰”,而是叫“启蛰”,《夏小正》(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中有:“正月启蛰”。日本至今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正>动物入冬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是指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开始变多,渐有春雷。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2020年的惊蛰与以往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幼儿无法返回校园,需要居家隔离。  相似文献   

3.
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时节。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雷声萌动之时睁开双眼,迎接一个快乐、新鲜的世界。而对同学们来说,什么是开启奇妙心灵的“惊蛰”之雷呢?是电脑游胧、日式动漫,还是一首泰戈尔的诗?“晨诵”——一个“埋伏”许久的春雷,与那懵惜懂懂的年纪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4.
朱翠翠 《作文》2023,(15):51-52
<正>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响亮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入冬后万物藏伏土中,不饮不食,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此时,大地回春,长空雷鸣,草木萌发,蛰虫初醒,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5.
惊蛰,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之间。古书中说:“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其实昆虫和小动物并不是因雷声而惊醒的。惊蛰时节,春意渐浓,气温和地温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6.
芳芳 《中国教工》2021,(3):45-46
一入三月,春的脚步近了。“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伴随着一声春雷,大地复苏。乍暖还寒时候,料峭凉意伴着点点春雨,时而淅淅沥沥,时而纷纷扬扬。农田里,惊蛰带来了春耕的喜气,枝头的鸟儿欢唱,催促着人们莫辜负新一年大好的春光。  相似文献   

7.
<正>主题词:桃花梨汤春耕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个节气之后,物候也很明显:桃始华、仓庚(黄鹂)鸣。天气也一天天转暖,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鹰化为鸩。这一天,人们通常有吃梨的习俗。梨的做法也有很多种:生吃、蒸、榨汁、烤或是煮水。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农谚有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这个节气在农业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由“八”(■)和“刀”(■)组成。  相似文献   

9.
青蛙,人们见惯不怪,然而蛙类举行“集体婚礼”的奇观,却是鲜为人知的了。 湖南南岳衡山的祝融峰下,有个叫“龙池”的浅水池塘,每年惊蛰、春分前后,成千上万的青蛙总要在这儿聚会一段的问。先期到达的是雄蛙,它们竞相卖  相似文献   

10.
正认识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惊蛰都有哪些讲究?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正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候变化较快,故  相似文献   

11.
正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的3月5、6或7日。之所以把这个节气命名为"惊蛰",是因为古人认为,到了这个时候,春雷始鸣,惊动了蛰伏一冬的虫儿,它们就都跑出来啦。其实是因为这个节气过后,天气变暖,即使没有听到雷声,虫儿也要出来活动。惊蛰节气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要忙着春耕了。  相似文献   

12.
早春     
老师的希冀记得早春是在“乍暖还寒”的时候吧,随着惊蛰过后的第一声春雷,早春就迈着翩然的步履悄悄地来临了,一切都在静默地等候着,一切又都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3.
春与清溪长     
《辅导员》2010,(5):11-11
听,这惊蛰的雷声;看,这淅沥的小雨……等了一冬,这春天终于来了。那么,本期的“古韵华章”给大家介绍点什么呢?请看——《阙题》(作品见“开卷语”)。  相似文献   

14.
播种去     
<正>惊蛰之前,有个古老的节日叫“中和节”。那一日,人们“以青囊盛五谷瓜果之种相遗(wèi)”。意思是说,大家用一个青色的小布袋,装上自家保存的好种子,在亲朋邻居间互相赠送,并称之为“献生子”。童年记忆中,惊蛰前后,大家会把收藏的种子拿出来晒一晒,拣一拣,到了合适的艳阳天,将饱满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埋在松软的土里。那时,各家各户收藏的种子很多:南瓜籽、黄瓜籽、蒲瓜籽、辣椒籽、茄子籽……瓜籽大而扁,其他的菜籽小而圆,不小心撒落在地,母鸡见了,一路啄食。  相似文献   

15.
含英咀华返朴归真兰州市文科职业学校贺春燕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文教学改革,经过春雷惊蛰、万舟竞发的历程,如今绚丽多姿,色彩纷呈。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求学生“会学”,这...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惊蛰节气和民间的传统节日"二月二"恰好是同一天。那么,什么是惊蛰(zhe呢?原来,每年到这个时候,气温上升,一直藏在土地里过冬的小虫子们也被春雷惊醒,开始外出活动了。从惊蛰开始,农民们又开始了一年繁忙的耕作。唐代大诗人韦应物还曾在诗中写过这个节气呢:"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观田家》)  相似文献   

17.
“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作家刘绍棠的夸张闪世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居家过日子,谁不怕“无米”二字,于是有一点儿粮食,也要“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但是,即便这样,“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间,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看...  相似文献   

18.
陶潜诗云:“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惊蛰是三月份的第一个节气,它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而这个节气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农人们经过数九寒天的歇整,打起精神,开始了新一轮的劳作。  相似文献   

19.
队报资料库     
三月份的节日: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2日为植树节。三月份的节气:惊蛰、春分另外,3月14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的诞辰纪念日。  相似文献   

20.
<正>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是说在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