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重要的文人画领袖董其昌,一生交游广泛。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与江南地区诸多文化名流、官员及书画鉴藏家往来密切。这些交游不仅对其科举仕途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其最终成为一代文人画理论家与旗手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关于董其昌为诸生时期的交游活动,学界通常认为他与晚明著名的文坛领袖、学者、显宦、书画鉴藏家王世贞相识并交好,而本文经过梳理与考析有关史料,认为这一说法缺乏可靠的依据。实际上,董其昌不仅与王世贞之间缺少直接交游的史料证据,而且与太仓琅琊王氏家族的其他成员(除了王世贞曾孙王鉴之外)之间,也殊少密切往来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董其昌书法生秀淡雅,行草点画圆劲、风神秀逸、布局疏朗,小楷飘逸空灵、古朴天真。出于对米芾书法的钟爱,董其昌在对其部分作品进行收藏、临习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批墨色浓重、笔势雄强的行书作品,如作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岳阳楼记》卷和作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天马赋》卷。此外,董其昌还有一种较少受到后世关注的楷书作品,以较大的字形和行书化的体势为典型面貌。这是他在书法生涯中,从"临古"出发,在"渐修"中有所"顿悟"的结果。临习米芾与"小字放大"两种创作方式相辅相成,在首都博物馆藏董其昌临米芾《燕然山铭》卷中得到完整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书法生秀淡雅,行草点画圆劲、风神秀逸、布局疏朗,小楷飘逸空灵、古朴天真。出于对米芾书法的钟爱,董其昌在对其部分作品进行收藏、临习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批墨色浓重、笔势雄强的行书作品,如作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岳阳楼记》卷和作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天马赋》卷。此外,董其昌还有一种较少受到后世关注的楷书作品,以较大的字形和行书化的体势为典型面貌。这是他在书法生涯中,从"临古"出发,在"渐修"中有所"顿悟"的结果。临习米芾与"小字放大"两种创作方式相辅相成,在首都博物馆藏董其昌临米芾《燕然山铭》卷中得到完整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分宗"论,不仅在当时的书画界产生重大的理论影响,同时对近现代书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研究董其昌的书画理论,对于研究明代晚期文人书画艺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朝焕(1558—1616),字伯含,别号太玄,自称黄鹤山农,又称绿笠翁,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嘉靖三十七年,卒于万历四十四年,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官至福建参政。他"少面称诗,垂老不倦"(董其昌《墓表》),昕著诗文甚富,颇受时人瞩目。李维桢称:"武林沈水部伯含,用文学著声郎署间籍甚。"(《亦适编小序》)陶望龄称:"伯含之诗,情务己出,而格由古造。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6,(3):16-17
本书详细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初普京的仕途起步阶段,重点叙述了从2001年8月至2003年底以来的俄罗斯政治进程以及他的政治贡献.作者在书中对普京的四年克宫生涯做了初步小结,评述了他在近年发生的多个国际重大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并着重探讨了普京时期的俄美关系和敏感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事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永涛 《兰台世界》2013,(10):138-139
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分宗”论,不仅在当时的书画界产生重大的理论影响,同时对近现代书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研究董其昌的书画理论,对于研究明代晚期文人书画艺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由一系列重大事故引发的“问责风暴”,使几百名中国官员的仕途改变走向,也使中国4000万名各级干部受到强烈震动。这场风暴有可能导致一场影响深远的体制革命,也可能只是另一次过眼烟云式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可能是董其昌现存有明确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但因其与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图册》中的多幅作品近似,围绕二者真伪问题引发了一场"双胞案"讨论。就实际情形而论,"台北本"有十九开,共计三十六幅画作和两幅书法墨迹,"安徽本"仅有十六开,共十六幅画作。两本中的近似作品也仅有十二幅,并非如杨岩松所说有十五幅之多。"安徽本"中有四幅作品摹自董其昌晚年的一件山水图册。"台北本"共计三十余条题跋,所含带的历史信息远远大于"安徽本",尤其是第十九开《西兴暮雪》的创作背景,涉及万历辛卯(1591年)的"争国本"事件。借助两件山水图册近似现象的讨论,深入反思当前单纯以宏观的文人画概念和笼统的笔墨趣味等标准,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好董其昌作品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0.
李轲 《当代传播》2015,(1):36-38
在当前的政治传播视域中,一些地方官员的形象严重"脸谱化"或"污名化",而且由于传统政治文化与官方传媒议程设置的双重作用,地方官员陷入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悖论。重塑地方官员的良好形象,需要官员群体开展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去其"标签化",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1.
王洪伟文章对两个版本《纪游图册》存在12对册页雷同的统计结果,以及对另外四册的分析,核心证据值得商榷:其依据《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以二手材料为主,而此书相关图片存在出版错误,受此影响的统计和分析必然会出现偏差,导致对两个《纪游图册》的判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阐述了书画"双胞案"应该怎样研究的问题。书画"双胞案"类问题的鉴定,本质是区分原创(真迹)与复制(摹本)。虽然由于复制导致彼此雷同或高度相似,但艺术风格的阶段性特征无论在何种载体都是真实的体现,仅仅是呈现的效果程度有差异而已。因此,这类鉴定主要是风格表现角度的检验,而不是风格是否存在、是否符合的探讨,更与史料价值的探讨无关。所以,王文列举"台北本"董其昌绘画阶段性风格以及游踪史料,对于辨别真迹与摹本并没有任何意义,不构成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2.
平志军 《兰台世界》2022,(9):155-157
有明一代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均为明代刻书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并使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代特点。具体而言,由明初至正德时期的沿袭元代刻书遗风,转向嘉靖至万历中期的全面翻刻宋本,至万历后期至明末的翻刻宋本多而不精。  相似文献   

13.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可能是董其昌现存有明确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但因其与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图册》中的多幅作品近似,围绕二者真伪问题引发了一场"双胞案"讨论。就实际情形而论,"台北本"有十九开,共计三十六幅画作和两幅书法墨迹,"安徽本"仅有十六开,共十六幅画作。两本中的近似作品也仅有十二幅,并非如杨岩松所说有十五幅之多。"安徽本"中有四幅作品摹自董其昌晚年的一件山水图册。"台北本"共计三十余条题跋,所含带的历史信息远远大于"安徽本",尤其是第十九开《西兴暮雪》的创作背景,涉及万历辛卯(1591年)的"争国本"事件。借助两件山水图册近似现象的讨论,深入反思当前单纯以宏观的文人画概念和笼统的笔墨趣味等标准,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好董其昌作品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4.
王时敏是清初时期四王画派著名书画家之一,深受董其昌等人影响,极为推崇古法,书画创作风格独特。本文介绍了王时敏书画创作情况,对其三个时期的书画交游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创作特色和书画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唐朝秘书省校书郎的名望、职责,分析了白居易任职履职情况,梳理了其任官心态变化,总结出校书郎一职对其创作、仕途的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光绪朝中期,围绕权臣孙毓汶,形成了由张荫桓等朝中要员构成的京师官员书画鉴藏群体.民国时期,《艺林月刊》所连载的孙毓汶与张荫桓"商榷书画"的五十通书信——《孙莱山遗札》,是研究孙毓汶书画鉴藏活动及观念的重要文献.通过考证系年可知,这批信札写于1895年11月至1896年4月间,因甲午战败而引咎致仕的孙毓汶,居于北京城南丞...  相似文献   

17.
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科学领域一个新的实践,将为博物馆的研究、传播等各个方面带来新的机遇,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是上海博物馆首次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首先,它以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藏品高清图像数据及其相关数字资源为基点,梳理鉴藏、交游、教育、传承等多个人文脉络.以可视化的形态为董其昌的研究设计了一个"主体—表达—时代"的综合维度。其次,参照CIDOC CRM等国际元数据标准、基于Linked Data设计明清文人书画本体,以语义关联、开放互联揭示了各维度的彼此展开、相互作用以及许多有意思的成果发现,再次,尝试引入机器学习CNN (深度模型卷积网络)研发了图像关联AI引擎,实现博物馆的实物性特征所带来的源于图像本体的排比和深度分析,并将逐步形成绘画元素标准样本国际平台,为研究范式转变、传播边界拓展、内涵显性化以及知识创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马基雅维利是历史上极具地位的政治家,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运用了多种传播学的方式和技巧,作为其政治传播的手段和筹码。通过对政治生涯的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来进行解析,以现代的视角来看待其措施的实用性,以及对现代传播所创造的影响力。从其政治思想的产生原因和当时的实际效果来解释和分析其政治传播的重要意义,探索对现代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媒体在报道一些地方的负面新闻时,常会遇到阻挠,可有时候明明是正面报道,也被公关。这是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跟几个官员聊这个话题后知道,有些官员担心"引起关注"。坏事坏新闻会引起关注,可"好新闻"一样会引起关注。深谙舆论传播规律和官场规则的官员,对说和做有着一套很世故的经验,知道有些事只说不做,有些事只做不说,有些事这样说那样做。之所以如此,就是担心"引起关注"。如果是坏新闻,影响官员和政府形象,累及仕途,当然不想"引起关注",可是有些好事千嘛怕"引起关  相似文献   

20.
今河南辉县百泉藏有一北宋碑刻,上有苏轼所书"苏门山涌金亭"六大字,并有"眉山苏轼"落款,碑刻上另有两处题记,史称涌金亭碣。碑文书法风格近似颜体,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至辉县百泉的时间应为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十七日至元祐四年(1089年)四月之间,碑文应题于斯时。碑刻题记详细记载了此碑的流传情况,此碑刻最早被汲郡胡戢收藏,后被进士孔揖、邑佐李琦收藏,最后邑令王嗣晖将其镶嵌在涌金亭内,流传至今。由对胡戢的考证可还原其和晁补之、苏轼、苏迈、张耒的交游情况。而胡氏藏匿此碑四十年,反映了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状况以及苏轼仕途和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