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新闻现在越来越受到各个新闻媒介的重视。经济新闻以多种形式进入千家万户,为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所关注。什么是经济新闻经济新闻是关于最新经济活动的事实报道,或者是以最新经济活动事实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工农业生产的新闻,是经济新闻的一种。但是,把经济新闻仅限于具体的“生产新闻”,那就太狭窄了。关于物质生产、储存、运输、分配、交换、消费等,都是经济新闻应该报道的范围。总之,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行的一切新情况、新问题,包括金融活动、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意识观念的新变化,都是经济新闻驰骋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正>1月8日至11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会——第40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当时,正值我在美国洛杉矶探亲,得以有机会以一个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视角对它作一番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CEA(消费者电子协会)不无自负地宣称,从CES厂商发布的产品,就可得知未来数年消费性电子的主流走向。如果把新闻信息也看作是一种特殊消费品的话,那么,从CES我们能看到新闻信息消费方式的未来走向吗?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正确引导消费覃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空前丰富,人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在消费领域有了更多的选择。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新闻传媒,纷纷发表文章或开辟专栏,对消费者进行科学引导,这是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引导消费的过程中,新闻传...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往通称的经济报道? 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是,这是说,它仍然是属经济报道范畴。 不是,是因为它在报道的内容上(新闻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新闻要求短、新、活)、记者的活动方式上(由跑机关、跑工厂转向跑市场、逛商店)、服务对象上(服务生产转向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新闻的职能上(由单纯地报道经济工作转向报道经济信息;从  相似文献   

5.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按照推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是人呢?笔者以为人之所以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6.
张萍 《新闻窗》2008,(4):34-34
宏观上讲,经济新闻是报道各种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经济人物,以及各种经济行业的新闻,其内容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建设等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生活关注度的提高,经济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加大,各级各类报纸都纷纷开辟了财经、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类报道的专版或专栏。  相似文献   

7.
吴玉光 《传媒》2011,(11):69-70
大众文化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复合体,这就决定了以大众文化为底色的民生新闻始终带有消费性、快餐性、娱乐性、商业性和产业性等特征。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原本是百姓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现在构成了媒体"民生新闻"的主要内核。但媒体对百姓生活的报道是否真的体现了亲民意识,是否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的解决有所益助?都值得媒体不断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活动,也就是人们所从事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项活动,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在这一基本活动中,人又是最根本的因素。可以这样说: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从这个观点出发,笔者认为: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经济新闻,其表现主体应该毫无疑问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也只有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反映出经济活动中人的面貌,才能正确地发挥教育、启示、引导、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干四化的作用。但是,通观我们的整个经济新闻,一是表现人物的太少,一些经济新闻大多是数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的读者为什么少,以至有些稿件连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不爱看?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新闻的社会性不强,吸引不住读者。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一般工作过程、做法、经验多,群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实少;领导部门的措施意见多,基层单位的群众活动少;微观的结论多,宏观的分析少;等等。将这种状况概括为一句话,即业务性强,社会性差。经济新闻缺乏社会性,并不是经济新闻固有的毛病。经济新闻虽然没有社会新闻那样容易吸引读者,但是也有它的优势,很多经济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出台以后,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大大“缩水”,腾出的媒体空间报道什么?怎么报?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其实,中央在《意见》中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就意味着记者要眼睛向下,身子下移。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经济新闻?新闻报道的主题是经济内容的,属于经济新闻的范畴。经济新闻在报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使经济新闻的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生活,宣传效果?知识积累一些经济报道不新、不深、不活、不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经济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搞好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必须下力气学习掌握和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写到点子上,才有说服力。知识广博是记者的基本功,是写好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这种变异使传媒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成为自身文化产品的推销者,传播者的角色变更正使它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叙述模式等发生着消费化的改变。商业逻辑正入主新闻传播并成为其内在驱动力,使得新闻传播这种人类的精神交往活动被物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包含复杂的意味,不可持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欲望日益增强,新闻板块节目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块宣传阵地变得越发重要,同时它也是推进广播电视深化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闻的任务是传递新鲜的思想、观点或主张的信息。而新闻节目则是把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各种信息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展现给大家。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新闻类节目应如何构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式。其特殊性主要的表现在:其一,新闻消费是一种讯息消费,是一种精神性的消费。社会提供新闻消费品以及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不能说不存在物质的消耗,但此过程首先是精神性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有商品交换行为以来,经济活动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媒体的出现,则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成为其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个种属。它有新闻的共性,在写作上也应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如五个“w”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群众经济  相似文献   

17.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3):99-102
经济新闻是以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它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其题材、范围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关,它同政治、军事、文教、体育、社会、法律等方面的新闻,构成新闻的总体.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新闻》是一份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也是日本最有影响的全国性报纸之一。它的报道,素以迅速、准确著称,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颇受各界好评。仅就经济新闻来说,该报不仅注意原料、制造、经营、金融等环节,而且十分重视消费领域,经常观察、分析消费者的动向大到住宅、汽车,小到铅笔、名片。这里所介绍的《青年为什么喜爱镜子》,即是其中一例。它以生动的笔调,报道了镜子的销售情况。无疑,这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有好处。既可推动厂家、商店改进工作,又可启发顾客思考:自己的消费行动有无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只报道单纯的事件、政策、数字,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下面,根据自己新闻实践中的体会,就经济新闻写作抛一块砖,希望能引出玉来。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在面向各级干部的同时,更要面向不同群众,要从消费者的立场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选取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获得第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1200万元买回美加净》,就是抓住了经济热点: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加净,4年前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现在又高价买回来。一卖一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群众关注的重大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20.
邵枫 《记者摇篮》2004,(12):44-44,46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将中国亿万家庭都卷入其中。国企改革的动向与趋势.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消费、投资、理财等经济活动,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所有这一切,都与市民的生活休戚相关。经济新闻因而日益成为读者最为关注的媒体内容。因此.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改进经济宣传和经济报道,提高经济新闻的“含金量”,为读者提供对其生活、工作、学习、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