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儿童居室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为孩子们布置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是父母的普遍愿望。在着手设计儿童居室之前,首先应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喜好以及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再根据儿童普遍的特点与需求及居室的空间大小、家庭的经济能力来进行设计装修。居室选择儿童尚不具备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因此,房间要离父母的居室近一点。房间要有充足的阳光以及足够的照明设备,空气要能流通。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具设计儿童活泼好动,喜欢跑、跳、冲撞,因此,设计家具时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床铺不能安置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家具尽量做成圆角圆边,要耐用,经得起孩子的各  相似文献   

2.
童话对幼儿有着特殊的魅力。家长如何为孩子营造“童话氛围”,让孩子尽情地遨游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您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精心装扮居室,力求体现童话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有条件的家庭应当给孩子一个小房间,居室面积有限的,也要为孩子划  相似文献   

3.
家庭相册     
敬告读者:自从“家庭相册”和“儿童居室”栏目征稿以来,收到了许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但遗憾的是,有的稿件上没有注明姓名、地址、电话等,使得我们无法和作者进一步联系。还有稿件大多集中在孩子的照片上,儿童居室的图文稿件就很少。望读者朋友注意,谢谢!  相似文献   

4.
家庭相册     
自从“家庭相册”和“儿童居室”栏目征稿以来,收到了许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但遗憾的是,有的稿件上没有注明姓名、地址、电话等,使得我们无法和作者进一步联系。还有稿件大多集中在孩子的照片上,儿童居室的图文稿件就很少。望读者朋友注意,谢谢!  相似文献   

5.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拱门、高低床、玩具架、滑滑梯等家具、大型玩具也随之进入他们的小天地。家长也逐渐开始关注儿童居室的布置。那么,儿童居室中的墙面又该如何布置呢?色彩搭配要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大部分孩子喜欢丰富的色彩组合。因此在粉刷墙壁时(底色)适宜选用淡雅、清爽的浅色系,如:淡黄、米白、淡蓝、淡粉红等色调(有利于孩子放松心情)。刷好了底色,接下来就可以选用多种色调来布置出一面美丽的墙了!图案造型力求符合孩子的审美观孩子是儿童房的小主人,在图案的选择上家长要多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可别把家长自己的审美观念强加给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图案的喜好不同:1~2岁的孩子对身边的许多简单事物感兴趣。小动物、生活用品的图案较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而5~6岁的孩子可能较喜欢机器猫、美少女战士、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卡通图案。不同性别的孩子对图案的喜好也不同。恐龙、变形金刚、各种车辆一般深受男孩子的喜爱,而绝大部分女孩子可能更喜欢维尼小熊、樱桃小丸子、白雪公主。多样化的布置形式满足幼儿的需要美丽的墙面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呢?它给孩子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空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能力及年龄的不同,设计各种方案,以满足...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某小学布置了一道“孝心作业”——给父母洗脚。作业布置后得到了孩子与父母的理解和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家长真切地感到孩子懂事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更浓了。但“孝心作业”也遭到了个别家庭的拒绝。理由是,很可笑,孩子的任务是学习;没必要,是父母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七色光给少年儿童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幻想,为他们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色彩不但装扮了美丽的世界,也为打开孩子的智慧之门创造了条件。有关研究证明,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因素各种各样,其中婴儿居室中彩色图案的布置就是丰富孩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居室环境要求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儿童房的设计中,对儿童家具与陈设设计非常重视.文章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结合儿童不同成长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儿童家具设计的安全性、成长性、功能性三方面和儿童陈设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在有限的居室环境里,为孩子设计一个温馨的儿童天地,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理想空间,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好探究自己周围的事物,对于看似很平常的事,都有一种追根究底的劲头。他们平时爱琢磨各种新奇的事物,好问“为什么”、“怎么样”,这是具有较强好奇心的表现,是智慧火花的闪耀。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善于发现新情况,很注意周围环境的新变化。比如,父母穿了新衣服,孩子能立即发现,并加以评论。有时居室内东西摆放位置发生了改变,他也能发现,并且发表意见。对于孩子的这些新发现,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尽量让孩子发表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查字典,“环境”的解释是:周围的地方或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家庭育人环境,是否可以理解成家庭中影响儿童发展的全部因素。这里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以外的、家庭中一切无意识地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卫生状况、绿化美化、居室布置及房间色调的配置、家庭成员的社会交往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等。不少家长朋友,把家庭教育片面地理解成就是与孩子面对面地说教———态度和颜悦色也好,严厉批评也好,推心置腹也好,这是家庭教育。这应该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其实…  相似文献   

11.
居室,作为一种儿童的生活环境,有其特殊的、重要的保健意义。 首先,居室的“微小气候”综合作用于人体,对体温调节产生影响。所谓“微小气候”,是区别于室外的大气候而言,但同样由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这四大因素组成。 儿童对居室的寒冷与炎热的生理适应限度不如成  相似文献   

12.
宁新焱 《青年教师》2004,(12):15-16
教学“比例尺”后,受课本习题(五年制第十册练习十五第7题)的启发,我向学生布置了如下形式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动手测量出房间长宽的实际长度,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自行设计一张“家庭居室分布平面示意图”(墙体宽度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3.
一、家庭环境———平等和谐的新世界在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怎样才能给孩子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呢?1.孩子的自我“世界”。家长应给孩子留一席之地,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小世界”,供孩子放置学习用品或图书。对孩子来说,这个“小世界”是属于自己所有的,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平等。2.孩子的参与权利。在家庭环境布置中,家长应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设计布置,使他们真正成为这方“天地”的主人。3.孩子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学习太差了,连一个组词也不会,也不会查字典。孩子早上从来不读书,我让读读书,她说老师没布置!”  相似文献   

15.
童诗阅读教学应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开展童诗阅读教学对培养儿童各项能力起着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较为常见的教学误区,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探讨低段童诗阅读教学的策略,分别是开展“童心教学”,让孩子发现学习;利用“圆圈教学”,让孩子“动”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让想象“沸腾”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童诗教学,与孩子“玩”诗歌。  相似文献   

16.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参与设计父母在进行儿童居室装饰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活动特性。父母应多听听孩子的喜好与需求,并让孩子共同参与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一间亲自参与设计的房间会令孩子们感到兴奋不已,他们还会邀请小朋友来家参观做客,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耐污、易清洁材料是首选孩子活泼好动,只要大人稍不注意,墙上便会出现孩童脏的手印或彩笔线。发生这种情况家长会大伤脑筋,但总责骂孩子弄脏墙壁也不是好办法,倒不如事先采取防范措施,多用些可清洗或更换的材料。比如,防水漆和塑料板,耐擦洗的涂料,或是可以自己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儿童的“同伴危机”,这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为此,教育应特别关注儿童的“同伴危机”,及时帮助孩子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8.
儿童天生喜欢涂涂画画,他们的线描“作品”总是出现在居室和街头院墙上,在儿童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无拘无束的线描“作品”。作为一名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孩子怎么画,怎样用线,以提高造型绘画的能力。在实践中,笔者从优化内容、激发兴趣;有效指导、提升能力;多种表现,放飞想象等方面入手,以此开拓儿童的视野,加深他们对客观事实的感知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写罢这个标题,心里便有些忐忑:废话一句,孩子不是孩子,还会是什么?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孩子常常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提线木偶、传声筒、应声虫。童言无忌,活泼顽皮,甚或至于恶作剧乃是儿童之天性。古今中外皆然。但这有悖于中国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儿童观”。如今,在大中城市里,独生子女都被誉为“小皇帝”了;在课堂,据说,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了。照理说,是“皇帝”便该有皇帝的放肆与狂妄;是“主人”便该有主人的任性与顽皮。或许这“皇帝”资格只是专指物质…  相似文献   

20.
林格伦早期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是对传统的教育主义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和谐相融。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是林格伦童话的变异言说。同时,在林格伦童话中交织着“儿童反儿童化”以及“成人反成人化”两种倾向,对中国“热闹派”童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正是林格伦童话的创新精神与变异色彩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