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2.
一祖:元代方回论诗排斥西昆体,推崇江西派,提出“一祖三宗”之说,认为杜甫是唐朝诗人之冠,推其为“一祖”。 二妙:金代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以文章擅名天下,尚书赵秉文称其为“二妙”,合刻有《二妙集》行世。 三俊:唐代文学家李德裕、李绅、元稹同在翰林院共事,文章皆妙,人称“元和三俊”。 四杰:唐代初期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五鬼:五代时期词人冯延己、  相似文献   

3.
望文生义是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常遇到的知识失误,也是最易于为编辑疏忽的问题。这里掇拾前车二鉴,谨供参考。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词语集释》注为:“指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进退无据,瞻前顾后,疑虑不决的样子。”其实,这只是据“鼠”字的字面意义,而作出的附会解释。“首鼠两端”一词,前人多有训释。清人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云:“首鼠,亦即首尾之意。首尾两端,即公人所云进退无据也。”刘大白在他的《辞通序》上也认为“首鼠”和“首施”两词可通,都是踌躇的迭韵转变字。可见,“首鼠两端”亦作“首施两端”,即“首尾两端”,是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的意思。将“首鼠”的“鼠”释为“老鼠”,显然是望文生义。其根本原因是误拆了双音联绵词。清人王国维在《古文字中联绵字之研究》中云:“联绵字合二字而戏一语,其实犹一字也。”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又云:“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因此,“首鼠”一词是不能拆开来讲的。  相似文献   

4.
闲中书趣     
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部专门核对名实的巨作。在“全梁文卷四七”章次,核对郑文焯《半雨楼丛钞》中“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生之涯”一语的发现,这句话原来并不是出自陶弘景之笔,而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时说过的话:“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生之涯”。 也许文人在世总是不如意的,所以往往在意志隳颓之时,而将精力放在那些虽无补于世却益于自我身心的玩物之上。“古玩”,就是这个意思吧。项鸿祚《忆云词》丙稿自序说:“嗟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将一个“悦”字易为“遣”字,不觉平添了一些凄凉。  相似文献   

5.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6.
庄子九篇     
生也有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五十八字) 人生有限而智识无穷,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智识,岂非枉费心机?明知如此,还要苦苦追求,那就更加无谓了。做好事不必求名,做坏事不要弄到判刑,凡事都要依常理而行,这样身心便不会劳瘁,能够顺乎自然地生活了。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  相似文献   

7.
肉智     
艾子之邻者,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足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相似文献   

8.
当今学人治史,与数十年前大异其趣,精一代者多,通古今者少.以国史为业者,虽时常推崇"通"、"博"二字,但多数人皆是专治一代或两代,治专门史者亦多是专注于一个具体时段,能够博瞻古今,而又都有精当之论者,越来越少.然少不等于无,俞兆鹏教授便是这少中之一位.  相似文献   

9.
“杂”论     
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杂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杂”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杂家”被认为大逆不道。当年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要砸烂新闻系,为的是它一直奉行“杂家路线”云。 无征不信,还有案可查。曾几何时?一位社会地位不可谓不高、知名度也不低于上海滩其他杂文作者的杂文家,仅以发表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招来了“棍子手”当头棒喝,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砵;“文革”时再次遭殃,连他的三个女儿都受株连。这位方家当时还是出版局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枕边书     
我的这些枕边书,虽常更迭,但大致是些好读而有情趣、耐读且又薄小的著作,以便一早一晚消遣闲览.部头厚重者,宜置于案头而不宜放于枕边;庄严肃穆者,宜正襟危坐而不宜卧读浏览.我所取者,虽古今皆有、中外齐备,但大抵“性情”二字系之,并约略可见我的兴趣、偏好,因琐碎记之.  相似文献   

11.
反语与体语     
一唐周繇有《看牡丹赠段成式》诗云: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边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看牡丹要呼“索郎”干什么?“索郎”好像是人名,其实不是,是酒名。“索郎”为“桑落”的反语,就是桑落酒。“索郎”为“桑落”的反语,见于《水经注》卷四《河水注》:“《河东》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揭河流,酝成芳醉。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他同。兰熏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拓者,每云索郎有顾思…  相似文献   

12.
昨夜看电视剧《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苏禄国王病逝,永乐帝派人来宣读吊唁的诏书,其中有感叹词:“於戏”。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感叹词,其音其义与“呜呼”(或“乌乎”)全同。据颜师古在其《匡谬正信》中考证:“古文《尚书》悉为‘於戏’字,今文《尚书》悉为‘呜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呜呼’字。“这是“於戏”的来历。其实后世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除了一般科技刊物所具有的特征外,我们认为其最大特色,可以用一个“杂”字来概括。这个“杂”,是通过创办一些独具特色或风格的栏目来体现的。 《在专业日历上》栏目,是对本学科历史上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发表学术性评论,缅怀历史人物和激励后来人的一个“窗口”;为古往今来穿针引线,成为学术界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寄托。已刊出的文章有:  相似文献   

14.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     
当前中国散文界有一种论调,说什么散文妙就妙在一个“散”字上。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意思是提笔就写,不需要构思,不需要推敲,不需要锤炼字句,不需要斟酌结构,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理论如此,实践也是如此。这样的“散”文充斥于一些报刊中,滔滔者天下皆是矣。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日:“杂”,二日:“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7.
《山西档案》2012,(4):2
萧照(公元12世纪)〔南宋〕字东生,吭蝠(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尤长异松怪石,所作苍浪古野,"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李唐。作品《秋山红树图》笔墨简单潇洒,是另一种风格。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辨》评说:"近世画手绝无,南渡尚有赵千里、萧照、李唐、李迪、李安忠、栗起、吴泽数手,今名画工绝无,写形状略无精神。士夫以此为贱者之事,皆不屑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只问是非,不管一切,并且以思想为生活之最高情趣;同时我们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反思的思想。因此而推知,哲学家或以宇宙、社会、人生为思考对象的人乃是一时代或一民族的精神向寻。他们于人生、社会、宇宙皆有一种真切的关怀,深刻的思考,其传播于世者每每成为发聋振聩的真知灼见,陶铸一时代、一民族之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即历史上通称为士者,常“以天下为己任”;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像美国立国前“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或法国大革命前的“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中…  相似文献   

19.
在沈阳故宫的西部,有一座绿硫璃瓦顶的二层楼房,这便是文溯阁。它是贮藏著名的七部《四库全书》之一,亦是“内廷四阁”之一。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动工,前后化了近二年时间,于第二年建成。从外表看,二层六间楼房,内侧三层,环以木制书架。其建筑形式和结构,大体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但又略有变化。一楼檐下,悬挂着乾隆帝的手书“文溯阁”匾额。“渊”、“源”、“津”、“溯”四字皆为“水”旁,其意是水各有源,同归于渊,渊为源原,源为渊头;由渊觅源,其经径为津,其行为溯。盛京为满族发祥地,故其阁命名为“文溯”,含有不忘祖宗之意。  相似文献   

20.
“编辑”二字,今天我们已司空见惯,其含义也十分清楚。据考证,这二字最早见于《南史·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筐盈满。」当时,印刷术尚未发明,这里说的「编辑」二字,是指对手抄本的补充校正,也带有整理的意思。后来雕版印刷术发明,也就有了出版事业。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