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门高度系统与综合,跨度极其广阔的学科,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要使历史教学真正达到美育的要求,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清楚、准确地陈述历史事件,科学正确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程式,要通过情感教育,强化教学效果,渗透审美教育,以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于直观教具,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一、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作用一是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励学生上进。历史教材本身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就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道德情感生成结构理论,历史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历史持有丰富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情感,又应让其有充分地思考和过滤;课后应努力帮助学生将历史情感运用于实践,从而让其内化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道德情感生成结构理论,历史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历史持有丰富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情感,又应让其有充分地思考和过滤;课后应努力帮助学生将历史情感运用于实践,从而让其内化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教师对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责无旁贷。历史学科的特点、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素材、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等都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史以载德”,历史自古以来被人称为“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中,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7.
黄第萍 《广西教育》2007,(5B):37-37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随着历史课程目标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并重转变,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显现出更重要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目标现在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并重转变,情感教育成为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地挖掘历史教材的内涵,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有哪些主要途径呢?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适当的教具,较为真实的“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化学生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反应,也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因素,教学就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可见,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如何做到情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周江平 《中学文科》2007,(12):40-4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定位,重点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应成为历史教学的血肉和灵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评价,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新课改实施已经半年多了,面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反思我们的历史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将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了解国家,了解民族,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章分析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意义,对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郭婷婷 《成才之路》2020,(7):140-141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发挥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进展,但各院校对历史教学却不重视,无论是在师资配备、课时比例分配、外出培训等方面,都差强人意.然而,历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抗挫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必须重视高职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4.
In 1997 and 1998 students entering primary and early childhood courses at a rural Australian university were surveyed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 teaching of Asian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It further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tudents' prior study of Asian language, Asian Studies or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ravel in Asia influenced their views of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Asian Studies and their feelings of competence in teaching Asian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 system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5.
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善教师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其中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学生自身则是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ackground: High quality tertiary teaching is important for maximising the impact of tertiar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employers and society, as well as for institutional reput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Varied interpretations exist regarding what counts as ‘innovative’ tertiary teaching.

Purpose: This study sought to explore the deeper drivers of motivations of tertiary educators to initiate and implement teaching innovations.

Method: Drawing from the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rom a wider study into innovative teaching in a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we analysed the rationale of 13 expert tertiary educators for teaching in novel ways. The framework for analysis was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ata were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re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known to impact on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Finding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ertiary educator motivation to innovate in their teaching is related to feelings of all three needs.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novative pedagogical change was linked to educators’ need for feelings of competence in relation to subject area content, pedagogy and developing student competence. Enhancing autonomy for the educators themselves, or for their students, wa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motivating innovative practice. Developing relatedness between student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students, and between students and society were reported as motivations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Some teaching innovations were motivated by the educator’s desire for greater personal or student wellbeing.

Conclusions Educators’ motivations for being innovative in their tertiary pedagogical practice encompassed content, pedagogical, person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None reported that their innovation was motivated by institutional policy or expectations. The reported challenges to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lack of access to specific technologies, and the time neede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changed practice, indicate that educators must be strongly committed to making change in their practice to sustain the effort required.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类课程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是学生不重视、不愿学这门课程,授课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改变现状,高职历史文化类公选课可尝试将娱乐化教学引入课堂,在坚守教学的教育性标准的前提下,坚持职业能力导向,挖掘历史题材影视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趣味性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研究能在精英人物之外不断挖掘出普通民众之中蕴藏着的饱含真挚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物和事迹,还原爱国主义立体多维的生命层次,呈现立德树人的多维面相,因而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与一般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比,口述史研究以其研究对象的人民性、研究过程的互动性、研究题材的生活性和研究工具的便捷性等特征,具有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研究口述史可以让学生拓展爱国主义知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激发爱国主义行动。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拓展爱国主义口述史题材,提升学生口述史访谈技巧,规范口述史资料采集与整理,鼓励口述史教学与研究,扩大口述史成果宣传,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走进历史、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契合点及如何评价体育教学,通过查阅文献,运用SPSS14.0对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剖析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运动项目与职业能力的相关系数,得出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体育项目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9个方面的存在契合,建议采用柯式(Donald.KirkPar-trick)四级培训评估模式对高职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