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隐喻镜头下的股市语言——隐喻在股市语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股市交易被“网络游戏化”以后,为了更准确把握抽象的交易现象,人们使用了大量的隐喻表达。本文试对股市语言中的隐喻实例进行收集分析,并初步归纳股市语言中隐喻现象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Lakoff&Johnson在“metaphor we live by”中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意在帮助人们分析隐喻意义形成的过程和方式。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市语言丰富多彩且形象生动,大多利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来描述股市中的各种概念。文中作者拟从Lakoff&Johson对隐喻的三大分类的角度出发,对股市语言中的隐喻以及股市语言被用做始源域来隐喻生活中的其他概念进行探究,以期找出其隐喻使用和存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对隐喻认知特征的阐述,在隐喻研究传统里最  相似文献   

4.
李丛立 《教师》2008,(11):35-36
1.隐喻本质上是—种认知现象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种认知活动。在^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英语空间性隐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耕 《天中学刊》2001,16(1):90-91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 ,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饰现象。然而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识活动。如“山头”、“山腰”、“山脚”、“树冠”、“树身”、“树脚”等。这是最简单的隐喻。英语中的隐喻多种多样 ,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语言学的理论 ,通过对垂直性空间隐喻的实例分析 ,试图对空间性隐喻的特性作一番探讨。什么是空间性隐喻 ?空间性隐喻 ,是与空间方位(上下up—down ,里外in—out ,前后front—bac…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用。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7.
许洁 《考试周刊》2009,(45):38-39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心智发展的结果,即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选取了《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兼对比分析英文译本中的爱情隐喻,揭示了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研究已从对语言现象客观条件的真值描述转为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以及对人们隐喻概念体系的解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隐喻观的研究目的、方法、范围以及隐喻的内涵、分类、功能和工作机制的差异,探讨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以期掌握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模因、隐喻和全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模因是由Dawkins依据进化论提出来的文化信息存在和传播的一种状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全息则是指语言作为系统和本系统外的各系统以及本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语言的全息使得语言的模因和隐喻成为可能,语言的模因是语言的隐喻和全息的体现和方式,语言的隐喻所体现的人的认知能力确保了语言的模因和全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隐喻作为一种间接表达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交际之中。隐喻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和扩展寻求事件之间的关联,获得最佳理解效果的一个过程。因此本文阐明了关联理论对于隐喻理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广泛运用的四种基于移动平均技术分析交易规则,并且将香港股票市场等外部信息包含在基于技术分析的交易规则中来预测中国内陆股市的走势。实证结果表明,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上证B股指数和深证B股指数市场上,基于技术分析的交易规则有一定的预测性;运用反映在香港股票市场上的信息来预测内陆股市的趋势的效果与单独运用内陆股市的信息来预测的效果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两个股票市场间相对于实物贸易市场有更大的分割。  相似文献   

12.
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因果关系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深圳A股市场上的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收益及收益变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发现交易量和价格绝对量的变化之间以及交易量和股票收益之间均至正相关,而收益变动性和交易量之间呈负相关。另外,不论是股票的交易量、股票收益以及股票收益的变动性都呈现序列平稳性,而股票价格则至现出非平稳性。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收益的变动性和交易量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具有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证券市场,活跃股市;扩大市场交易量,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开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及开设股票指数期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证综指:基于计量模型的一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汇率、利率、GDP增长率、成交量、换手率、市盈率、基金成交金额和流通市值这8个与上证综指在理论上有相关性的备选解释变量,采取以平均经济回归方法为指导的建模策略,构建经得住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模型设定偏误检验和自相关检验等各种检验且统计性质优良的线性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后可以证实:上证综指与汇率、利率和GDP增长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度很低,与成交量、换手率、市盈率、基金成交金额和流通市值等微观市场变量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一结论并不能否定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相反却恰好从计量经济的角度反映出上海股市在股改完成前的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股票市场交易中,股票价格大的涨跌幅度通常是伴随着交易量的大起大落。通过研究股指收益率和交易量两个序列的特点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把平方后的交易量变动和股指收益引入对方的GARCH模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波动关系,认为股市投机中追涨杀跌是投资者投资股市的基本的永恒的特点,是投资者投资心理的本能反映,也是引发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股市最本质的属性就是价格和交易量,而交易量就是持仓量的转移的量化表示.提出了一种量和价、时间的二元关系模型;针对个股量的转移的原理,提出了两种基于二元关系模型和马尔科夫链的个股交易量转移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建立的算法;在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个股交易量转移模型,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管理者可以择时进行获利性交易,而交易动机各不相同。为了提高市场透明度,要求管理者披露其交易行为,然而披露延迟问题影响了股票的定价效率;外部投资者会跟随管理者进行交易,因为市场会认为管理者的交易是公司未来前景的重要信息来源。此外,管理者交易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影响。文章在合法的管理者交易的背景下,对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交易动机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文献评述,并展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合国内外诸多文献,从研究方法的视角综述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的影响:不同研究者从时间序列或截面上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的正反影响,选取股市的波动性、流动性等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总市值等为解释变量,运用了多元回归、向量自回归、面板回归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连续竞价交易机制和投资者构成特征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人工模拟订单驱动股票市场模型。模型能够得出一系列与实际股票市场一致的典型事实,如收益率分布的胖尾特征以及波动率的聚集等。通过在模拟实验中设定不同的交易费用约束,分析了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约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费用的增加会导致股票换手率的大幅下降;由于流动性不足,提高交易费用水平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降低市场波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