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一、词义演变的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总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都能引起词义的变化。 首先,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词义就是词的意义,或者说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成为人们的认识。因此,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例如“床”,刘熙曰:“人所坐卧曰床。”《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几坐也。”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2.
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与词汇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性歧义是不可避免的。在其历史嬗变中,是与人类思想由单一到复杂同步的。在历史发展的过中,一个词最初出现时,总是单意的,即仅仅用来表示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者行为。但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语言也必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许多单词逐渐获得新意或转意,即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词义从一个发展为多个,词的表现力与表达力增强了,也为歧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导致和推动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也将随着使用它的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而发展。词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本单位,词义随着社会诸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英语的词义也是这样。人们在使用词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时空和文化习俗等,对词的语义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把词  相似文献   

4.
词具有理据性,也就是说,从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来看,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是有一定道理的。维吾尔语词也具有理据性。通过对维吾尔语词的构造、词义的变化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证实维吾尔语词具有理据性;词的理据也能说明词的形式何以如此、语音和形式是如何对应、词义从何而来以及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的词汇里,并存着一词异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词音和词义关系的假定性,使词的多义现象有了可能性。受人类发音器官限制,词音异化的条件是有限的;作为人们思维活动成果的词义,随着人们思维认识的发展变化,具有无限性。以有限的词音表达无限纷繁多变的词义,自然有困难。于是,一词多义,势在必然。此外,词的新义的形成总是以既有词义为基础,且往往是既有的词义的派生物。把词的基本意义和派生意义统一在同一语音形式里,不仅表达上经济,也便于人们了解这一派生的新义。有了这种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词在长期流  相似文献   

6.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最早提出词义的演变可以从逻辑的,即从词义表示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来进行分类.这一观点后来通过房德里耶斯的《语言论》而得到广泛传播,受此影响,我们通常把词义分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类.意义的扩大和缩小指所指称的词义范围扩大或缩小,意义的转移是指本来表示甲范围的事物后来变成乙范围的事物,大多数情况下属词义的引申,这种引申的途径通常是通过联想即比喻、借代来实现的.韩陈其早在1981年就注意到了由词的借代而形成新的义项这一语言现象,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词的借代  相似文献   

8.
一、词义的性质是什么?词义是怎样变迁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就是词义。词义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社会性。词义是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共同理解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这就是词义的社会性。2.概括性。词义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一 词义的变化发展是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词义的发展变化,指的是词的形式不变,意义有了变化。词义的引申,即由本义出发,发展衍生出新的意义,本义和引申义构成一定的意义系统,这是讲词义的发展变化的。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也是讲词义发展变化的。现在出版的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处理这两部分内容不完全一致,大约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词义在它产生的开始总是单一的,但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巾,由于词音形式有限,而要表达的词义却具有相对的无限性,这就要求一个词音形式固定和表达若干相互关联的意义.因而词往往在原义的基础上派生出转义来,即由概括反映A类事物,发展到反映和A类事物有联系的类事物或C类事物.  相似文献   

11.
词义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但其内涵也有深究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是广义的词义。狭义的词义则专指词汇意义,即人们对一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现象、关系的认识,它具有概括性、模糊性等特点。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的词义教学,主要是狭义的词义,尤其实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要靠语言组织和协调。语言交流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想了解外国,就必须掌握外语,要想了解古代,就必须掌握古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变化词义,改进语法。而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词汇,词汇对社会的发展最灵敏,变化也最快。这种变化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和词义的改变。其中词义改变的结果之一,就词的一个义项所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来说,有词义的扩大、缩…  相似文献   

13.
词的概括性,是用“词”的形式去指称事物,给各种事物及其表现情状、运动形式取个代表性的名称。词义的概括性,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和总结。有了词,人们才能更准确地对事物进行称说和推理。比如,有了“人”这个词,我们才能把人和动物分开;有了“男人、女人”、“黑人、白人”、“工人、农民、学  相似文献   

14.
苏静  刘世理 《海外英语》2011,(2):218-220
多义词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任何词汇在使用之初都是单义的,每个事物或现象都有一个特定的词汇来指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认知思维能力也不断的发展着,人们将新的认识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的关联点,用原有的概念来理解新事物的概念,并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与之相近的意思,这样词就产生了新义,虽然这些义项之间存在差异,但其意义关系却密不可分。原型范畴理论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充分的理据,而词义由单义到多义的衍伸则是通过隐喻机制实现的。该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汉语、英语中的动词多义现象,并分析产生多义现象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释“巨”     
通过考察"巨"字从古到今的用例,探究其意义与功能。"巨"词是由表示具体事物的性质到表示抽象事物的性质,再到表示动作状态及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其词义一步一步虚化。其中"巨"作程度副词用法由来已久,现代汉语中,"巨漂亮"、"巨好玩"一类词被广泛使用,表现出其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16.
词的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因此,任阿一个词的意义都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内,具有明确的时代性。一个词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用法,是当时使用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当时社会的这种规范。我们必项按照语言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去认识了解词义,才能真正把握词义,准确地解释词义。这个问题对我们注释词浯,阅读古书,编纂词典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词义演变或称词义的发展变化,是指词的语义内容在历时或纵向序列中发生的变化,是词义结构体系的历时变化。纵观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存在一种中性词义向两极义演变的现象,既由中性意义的词,演变为正极意义的词或负极意义的词。  相似文献   

18.
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摹状词是非严格的指示词.确定名称的指称不必诉诸意义,只需要经过一个历史因果的命名链条,就可以确定一个名称的指称.由严格指示词构成的同一性真命题才是必然的真命题.历史因果命名理论与以往那种或多或少地将名称与意义联系起来的理论都不相同,它从根本上反对名称与意义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引言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语汇都有有一些表示人体器官及构成成分名称的词,如“头、手、足、血、肉、骨”等等。这类词表现的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事物和概念,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期都离不开它。如果说基本语汇是语言中语汇的核心,那么,这类人体名称词则属于基本语汇的核心部分.这类词具有基本语汇的典型特点,不但使用广泛,使用频率高,而且构成新词语的能力非常强。最初它们仅仅表示人体器官或成份的名称,意义单一,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变化,不仅衍生出丰富的语义,而且滋生出一大批包含人体名称的新词和习语。英语…  相似文献   

20.
古代希腊是历史之乡,“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诞生在这里。在古希腊,“历史”一词起源于动词historein,意为事件证据的蒐集以及知识与真理的搜求等,并不是指故事的讲述。后因词义的演变,才有了讲述故事之类的意思。而今,“历史”一词有三种含义:其一,指事物(包括人类社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