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农节目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翀 《视听界》2004,(3):16-17
今年,一号文件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的农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温暖,但同时他们也在追问,一项项利民政策如何变成他们口袋里的现金。的确,农民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整个社会对“三农”的关注还很不够,就媒体来说,近年来对农节目大大减少。以江苏省为例,新华日报社主办的对农报纸《致富报》停办,江苏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间彩虹》停办,江苏三大主流媒体中只有江苏电台的《农村节目》硕果仅存。这样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对农节目被大大削弱甚至取消,充分地说明了现阶段媒体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一个企业来运作,作为  相似文献   

2.
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优势在农村,广大农民需要广播,更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目前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很少,质量不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扭转目前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现象,提高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民听众提供更大的帮助,已成为广播媒体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变。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也正向着新型的现代农民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农民、农村和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临新形势,作为基层新闻部门只有切实做足、做深、做活"三农"文章,只有凝心聚力办好农村节目,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把技术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播好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帮农民反映、解决实际问题,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对农节目办出"农味""农色"。一、对农广播节目的不足对农广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发  相似文献   

5.
徐志隆 《新闻窗》2010,(2):120-120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对国家政策、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和科技知识等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电视节目声画结合、通俗易懂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看电视获取各类信息,看电视也成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尤其是最贴近农民的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对服务“三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起步较晚,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节目较少,节目时间安排没有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缺少“农味”。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社会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台的重视.各类对农节目日益多起来。但是总的说来.对农节目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普遍存在着表面化.浅层次的问题。如何把对农节目做深做细,增强节目的指导性和实际意义.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我们辛集电视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高站位做好舆论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是近几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农民通过调整结构也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在农业结构调整宣传方面.辛集电视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积极宣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增强农民靠种地致富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在吃透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一号文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因此我们十分关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两年.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出田野.从事非农产业,一条路是劳务输出,另一条路是发展小城镇建设.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我们对辛集市发展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节目一向十分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推出《田野新风》节目,每周一档。当时张家港还没有报纸和电视媒体,广播在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1999年12月18日,对农广播直播节目《走进乡村》正式开播,节目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种政策和增收致富信息,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深受广大农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办活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周清 《视听纵横》2006,(1):108-108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线电视从城市走进乡村,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欣赏二十套、三十套甚至更多的电视节目。频道竞争的激烈、农民欣赏几味的变化,使原有对农节目的报道模式受到了挑战。目前,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领域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对农节目报道模式已经越来越突显出了弊端。吸引不了农民朋友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对农节目,是对农民群体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和贴近性的节目,是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样的节目理应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和欢迎。然而,目前不少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办得变了昧,农民不愿意收听收看,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让对农节目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珍 《视听界》2007,(6):85-85
县市级广播电台,怎样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让对农节目活起来?吴江电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75分钟的大型日播直播节目《金土地》,为农民提供种养技术、致富信息、市场行情、法律咨询、政策解释等全方位服务,使极富地方特色的广播节目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中,成为农民群众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好帮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电视作为当今最强势的传播媒介,理所应当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独到的贡献。现在,上至中央台,下到不少县级台都开设了对农频道和对农专栏,都在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不过,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因素和对广大农民的贴近性角度考虑,县级电视台更有责任和义务办好对农节目。  相似文献   

12.
姬红莉 《新闻窗》2013,(2):59-5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广播电视已成为农村的主流媒体,日渐成为农民与外界接触的窗口。广播电视中的对农节目已成为国家和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的唯一一家宣传媒体,作好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宣传报道是至关重要的,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的电视台,这也为记者能够更加直接、更加深入地与农民接触提供了方便,而记者们要严格遵守三贴近原则,提高对农节目的向心力,真正为农民服好务,反映农民呼声,让农民看了舒心,强心,暖心。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对象,可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节目却相对薄弱。对农节目的传播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其受众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民和农村城镇化的居民。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县级台对农节目显得势单力薄,其欲在夹缝中生存,并拥有一席之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重要的是媒体自身须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从而收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农村、农民,要把话筒伸向农民,将镜头对准农业和农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农业节目办出"农味""农色".  相似文献   

16.
汪芳 《今传媒》2011,(5):126+148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好的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从正确引导、改换思路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对农节目,如何提高对农节目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盘锦电视台开办农村栏目《希望田野》始于1997年,所办节目贴近农民、走进农村、反映农业生产,农味十足,深受农民欢迎,十年的编采实践和有益探索,收获颇多。农村节目的内容要突出服务性和实用性。服务性就是服务三农。农村电视工作者,不仅要深入基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县 级电视台是最 基层的电视 台, 服务空间 主要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 农民 是最广大的受 众群体。因此,县级电视台办 好对农节目至 关重要, 这不 仅是县级电视 台的立台之 本, 也是广播 电视工作者为 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职责 所在。 办对农节 目的实践, 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 把节目办得贴 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 众,做到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才能办出地域特色, 才能符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80%。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农业的发展关乎中国能否在21世纪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民生发展关注的重点,电视是中国农村最为普及的大众媒体,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和传播责任。而对农电视节目的制作就需要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节目的选题、选材、针对方向能够满足农民的心地需求,才能制作出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建设有帮助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对农节目、对农频道如何在吸引农民、振兴农业、服务农村上下功夫,是新时期广播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