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山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它们包括:武当山独特的道教建筑;武当山独特的道教信仰;武当山独特的道教文化等,因此,发展武当旅游业的前景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2.
早就听说武当山不但风景美,而且还是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  相似文献   

3.
以武当山明代圣旨为依据,探讨玄帝信仰、宫观维修,以及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力求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光德、杨立志所著《武当山道教史略》一书,是以武当山道教为研究对象的通史著作.它所考察的对象自有史以前直到现代;所涉及的领域,道教思想自不必言,此外还有自然、文化、政治、宫观的建筑样式和艺术功能等,几乎包括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东西.为完成这一研究,著者参考了道教文献、正史、野史、地方志、个人文集,甚至小说笔记等方面资料.准确地说,它是以处理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问题为目标而成书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涉及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极具认识和利用价值。本文对其中关于武当山得名认识上的偏差予以了驳正,并对明成祖大力营建武当山的深层次原因作了深入探讨。与此同时,对诸多游记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武当道教渊源、真武传说、道士修炼及其日常生活等情况,也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背依神农架,面朝丹江水库,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道教、古代建筑等特点闻名于世。世人知武当必知其规模宏伟的古代建筑,知明朝永乐皇帝大建武当之壮举。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明代以前本山建筑却鲜为人知,本文拟就此内容,根据有关史料予以系统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盛赞武当山"地既幽绝,景复殊异","诚天真奥区也"。武当山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这些古建筑群在明代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武当山道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武当山及其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洞等自然景现的命名,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蕴涵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武当山地名或体现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或宣扬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反映了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久视、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武当山自然景现与人文景现圆融会通,辉映成趣,既增加了武当山的神秘空灵,也使武当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中有许多匾额、楹联,蕴涵着富有武当特色的伦理道德思想,认真研究、挖掘其突出道教信仰,宣扬诚信向善的积极意义,对现代道教宫观匾联布置将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建筑群由玄帝修真故事而成整体,各宫观造型独具个性,形成了武当古建筑独有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纹样是随着建筑出现而产生的,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武当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的宫观建筑.其宏观设计的指导思想受到天地交感。与天地合德.朝天敬神,如登仙境,顺应自然,融于山林道教义理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位于丹江口市境内.其道教的思想文化,斋醮设坛,教规教义,祭礼仪典等,对武当山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武当山现在流行的许多习俗、礼仪,均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里阐释的武当山地区民间的丧葬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人信奉道教,道教对武当山地区的婚俗有着巨大的影响。武当山古婚俗分为大接、小接和迎棺磕头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大学士揭傒斯笔下的武当山不仅是元代武当山古代建筑和全国著名道场的记载,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很值得后人研究传播的重要碑文.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武当山旅游无论在品牌名气上还是在景区建设上都落后于少林、峨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品牌的精准定位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番调查,笔者认为武当山旅游开发应当以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扬长避短,重点凸显道教养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道教文化集散地和正宗展示窗口,重振"道教第一圣山"威名。  相似文献   

17.
武当建筑文化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建筑设计思想和施工技艺中所包含的等级观念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并在武当山建筑群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和较为典型的实例.“数”、“质”、“文”、“位”四种列等方式在武当道教建筑实践中演化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的多个方面的等级表征。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明铸金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教与建筑的研究价值是多层面的,其负载的信息贯穿于明代政治、经济、宗教、建筑、冶金、运输、美术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宗教史研究的角度,对道教名山汉唐时期的宗教活动进行了考察,揭示出西晋王隋唐五百多年间,佛教、道教同时在武当山开展宗教活动,共同开创这一宗教基地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武当山早期的宗教建筑,是西晋时羊祜所建的武当山寺,比唐代的五龙观早四百余年.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高僧入山,扩大了武当山的影响.隋、唐之际,禅宗主要人物都曾到武当山活动,太乙延昌寺的创建,是武当山佛教事业的高峰.文章最后推断,晚唐武宗法难,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因而退出武当山,此后,武当宗教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便由道教独立担当了.  相似文献   

20.
以雄奇的山姿,众多的景点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而著称的武当山.其影响早已超出国界.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国内游客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也慕名而至.饱览胜景.尤为可喜的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而加以保护和开发,为武当山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武当道教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了新的契机.然而,迄今为止.武当山道教建筑, 尤其是一些重要景点,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准确的、权威的英文译名.笔者在参加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中报资料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无权威的资料可供参考.常为一个译名踌躇半日.甚至绞尽脑汁.倍受其苦。后虽勉力将资料译完并获通过,但细思所译仍觉有不妥,不能释怀.现将部分古建筑的译名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名家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