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上古时代,整个大地洪水泛滥成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玉帝派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的办法,结果洪水没有制服,灾情愈演愈烈。由于鲧的严重失职,玉帝最终将其斩首示众。鲧死后。玉帝又委派他的儿子禹来继承父业治理洪水。禹的治水方案与其父鲧截然不同,他采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洪水。经过禹的精心治理,不仅彻底制服了洪水,而且还将许许多多的水害变成了水利。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幻方     
传说古时候,夏禹治水时,河南洛阳附近的洛河里浮出了一只神龟.背上刻着一个古怪的图形,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预示夏禹王将把洪水彻底制服.后人称之为“洛书”或“河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夺取了生命。尧派鲧去治水。鲧用堵的方法,造堤修坝,水来土挡。结果猛涨的洪水冲塌了堤防,水灾闹得更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后又派禹去治水。大禹吸取了其父的教训,采用修河道通水流排水的办法,后经十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而被人民拥戴为帝。  相似文献   

4.
奇妙的幻方     
据说很早以前,夏禹治水时,河南洛阳附近的大河里浮出了一只乌龟,背上有一个很奇怪的图形,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预示着洪水将被夏禹王彻底制服。后人称之为洛书或河图。如果把图形改成现在通行的阿拉伯数字,就成了右图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犤教材解读犦《大禹治水》(苏教版第三册)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从全文看,作者时时处处紧扣“治水”,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把大禹治水前前后后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悟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犤目标预设犦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相似文献   

6.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大禹抛弃了传统的"水来土掩"的治水方法,改用疏导的方法制服了汹涌的洪水,这一伟大创举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关心爱护、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尤其是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容易产生思想问题,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和引导,忽视了这一点,单纯抓文化知识教育,必然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因势利导与沁人心脾李淑湘相传上古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特大洪水使百姓生存受到威胁,禹的父亲鲧奉命治水,他认为洪水之所以暴虐,是因为没有受到阻挡的缘故.所以决定用堵塞即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但是,由于洪水受堵没有去路,便以更迅猛的力量冲破堤坝,再次造成...  相似文献   

8.
以题会友设疑解疑启迪思维助教助学设计1一、选择题1.下列最能说明禹治水特征的是A.舜命禹去治理黄河流域泛滥的洪水B.禹花了13年的功夫,才把洪水控制住C.禹用疏导办法,将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向海洋D.禹治水认真负责,三过家门而不入,受到了人们的信任2....  相似文献   

9.
传说古时候,雨下个不停,大地洪水泛滥,民众苦不堪言,舜派鲧前往治水。鲧到了灾区,调动大批人力物力,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东堵西塌,越是堵,洪水闹得越大,危害越来越大,鲧失败归来,被舜杀了。鲧死后,舜再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堵塞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引洪水人海,终于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覃先球 《中学文科》2009,(15):142-142
传说古时候,雨下个不停,大地洪水泛滥,民众苦不堪言,舜派鲧前往治水。鲧到了灾区,调动大批人力物力,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东堵西塌,越是堵,洪水闹得越大,危害越来越大,鲧失败归来,被舜杀了。鲧死后,舜再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堵塞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引洪水人海,终于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传说在中国古代鲧和禹父子俩都治理过洪水,但由于两人使用的方法不同,效果截然相反。鲧在治理洪水时采用的是堵塞的方法,洪水来就填土加堤,水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堤垮水泻,淹没村庄和田地,百姓遭殃,国家堪忧;其子大禹深究父亲治水之法,发现用堵塞之法治理洪水甚为不妥,于是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疏导之法挖渠引水,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将大禹治水与治水中的群龙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解绎,认为禹治水神话中的群龙实是指洪水河川本身。洪水河川是龙诞生的生态起点和自然基础,是群龙之形的最原始的基形。群龙的动物类性状特征是以洪水河川中之蛇蟒蜥鳄为具象载体。禹治水时的龙蛇尚不是夏部族的图腾。禹命名为“擒蛇”或“擒龙”,禹逐杀龙蛇状的共工、相繇,治水中“黄龙曳尾”等等原始事象均是以神话变形的方式涵藏或再现着群龙与自然洪水河川间的真切关联,是用神话语言认真而曲折地叙述着禹疏川导滞治平洪水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3.
高晓 《文教资料》2014,(32):28-29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大禹治水》阐述了"奉献"这一主题,塑造了治理洪水、为民除灾的英雄大禹的形象。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了整个课堂的"轰动",并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文章介绍了由"在"字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禹治水     
(一)大禹(yǔ)为人聪明机智,和蔼(ǎi)可亲,意志坚强,吃苦耐劳,非常讲信用。大禹的父亲鲧(ǔn)治水不力,被舜(shùn)流放到羽山。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4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jì)一起启程赴(fù)任。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cuò)施。他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洪水。(二)大禹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  相似文献   

15.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洪水肆虐,人民无法生活。舜帝决心治理洪水,大臣们一致推荐禹担任治水的头领。  相似文献   

16.
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舜帝派鲧治水,鲧一味去"堵",结果,洪水不仅没减退,反而愈堵愈烈。后来,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采取"疏"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终于使水灾平息。鲧禹治水, 方法不同,结果两样。可见治水宜疏不宜堵。宜疏不宜堵的道理,不仅适用于治水,也适用于教人, 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样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命令。  相似文献   

17.
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人民中广泛地传颂着。这一方面是为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一方面是对禹能掌握水的规律,恰当地采用“导”的方法治服洪水的敬佩。相反,禹的父亲鲧单纯采取“堵”的方法,治水九年而水患不息,是鲧没有治水的愿望吗?不是,问题在于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18.
《治黄科技信息》2004,(1):29-30
新华网武汉报道 在2003年抗旱工作中,长江流域一些地区在确保长江安澜的同时,按照“适度承担风险、利用洪水资源”的治水理念,充分拦截汛期尾水,使古往今来被视为“洪魔”的长江洪水,变为不少地方的“救命水”。这种尝试反映出我国防汛抗洪观念的转变:只要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洪水”也可以为人类谋福。  相似文献   

19.
简讯     
西宁市城北区建青小学日前与乐都县洪水学区郭家庄小学、马家岭小学、马厂小学结成对子,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 郭家庄小学、马家岭小学是洪水区最偏远的脑山地区,经济贫困,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西宁市建青小学在自身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捐助课桌凳、教学设备、现金等约价值人民币2万元。3月22日,建青小学师生代表在校领导率领下,揣着全校师生的心意来到洪水区店子初级中学,同乐部县教育局,洪水镇党委、政府一起举行了热烈的捐助仪式。此次活动还得到了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光明小学、青海武术学院、城北区教育印刷厂及服务加…  相似文献   

20.
张文成 《班主任》2000,(6):16-17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传说禹的父亲鲧治水时采用的方法是“堵”,结果洪水四流,到处泛滥,鲧也因此掉了头。当治水任务落到禹的头上时,禹改变了其父“堵”的治水策略,而是采用“堵”、“导”结合的方式——在堵的同时,因势利导,终使成千上万条涓涓溪流汇成滔滔大河流人海洋,从而解决了纵横恣肆的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