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约翰·柯布等人提出的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在中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后现代生态文明论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哲学理据,以量子物理学为科学依据,它反对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是深刻的、全面的,但难免有其失当之处。有批评者把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划归“退守论”。本文认为,后现代生态文明论仍属“超越论”,而“升级论”则亦可被称之为“修补论”。超越论与修补论之间的根本分歧是关于现代性的分歧,也是关于理性进步信念的分歧。现代性的理性信念奠基于牛顿物理学,而量子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正在凸显一种承认不确定性的新理性。超越论与修补论之间的分歧是深刻的。深刻的分歧和真诚的辩论或可促进双方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2.
生态问题本质是人与人的不正义的后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是构建人与人的社会正义来实现人与自然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感是一种价值情感,它的增进直接推动人类自觉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文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传播价值正能量的基本形式,其内在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必须将培育环境正义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有力推动高校环境正义感培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技术社会中大学教育的人文与生态关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技术社会的困境表明,正是传统的人文主义(唯人主义)塑造了现代科学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的工具理性,进而引发了对现代性的合法性认同危机。因此,在现代性危机四伏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觉——一种人文与生态关怀的反省意识,是时代精神要求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应接和融人全球性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中,首先要突破现代性困境。这就需要有全新的思维与实践范式。生态哲学与和谐社会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判断,更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是解构、重塑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文明的矛盾导致了生态危机的爆发。生态危机给我国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大学教育应当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作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生态教育。大学生态教育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与生态学及生态哲学密切关联,具有理性启蒙意义。大学生态教育同生态人文思想密切相关,蕴含人文关怀维度,彰显人文精神。大学生态教育的特点为:鲜明的政策导向性、注重新知识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与社会生态及社会生态空间存在着互通与契合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社会生态空间是社会生态的秩序存在,其所包含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心理生态等要素与层次能够影响到包括公民身份、公众心理、公共理性等在内的公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另一方面,公民社会也需要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现代公民的生态觉悟、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实践都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现代公民社会。同时,公民社会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臣民社会,也不同于西方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建构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互影响制约的生态存在。"人-社会-自然"之辩证统一的生态发展是公民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对现代性理论及其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实践进行批判反思的积极成果。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重视其"出场路径",在批判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的基础之上,建构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自然"生态主体观,不同于现代性工具理性、经济理性的"人类—自然"生态理性观,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价值本位的"人类—自然"生态和谐价值观,以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相似文献   

8.
启蒙是支撑社会运行的制度体系的更替,启蒙同时是精神的和体制的,伦理的和政治的。启蒙的工具是理性,只有与支配世界、阻碍启蒙进程的那种权力展开政治斗争,理性才能实现对自己的启蒙,完成启蒙的任务。启蒙是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是文明发展的有力杠杆,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加速器。对社会文明的建设,启蒙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和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完美的,总是需要不断地被批判和超越,“解放”因此成为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现代性的谋划中,理性在“人的解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是推动人走向解放的动力,又是衡量人的解放程度的标志。然而,现代性和启蒙理性为人寻找新的价值归宿的企图没有奏效,启蒙创造的工具理性乌托邦破灭了。对现代性的“解放逻辑”及其内在悖论进行深入的反思,成为当代最为重大的课题之一。作为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乌托邦被置于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上。重建一种合理的乌托邦理论,成为超越启蒙以来的现代性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地域小说《大主教之死》中,薇拉·凯瑟通过表现土著印第安人解放自然的观念以及凸显他们的"新感性"特质和印第安艺术的"光韵",展现出印第安文化具有治愈现代文明痼疾和挽救现代性危机的救赎力量,诠释了文学艺术担纲的审美救赎之职。审美救赎是凯瑟打破资本主义社会"铁笼"的策略,旨在纠正启蒙现代性的过激发展带给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以期建立一种人与社会、自然与文明、感性与理性平衡发展的理想生存范式。这些艺术构想不仅与启蒙现代性的价值观相互抵牾和抗衡,还是凯瑟在想象世界中探求救赎现代性之策的最佳脚注,进而表明她的地域书写以一种超越传统与现代、地域与国家、本土与全球相互对峙的创作姿态,介入社会现实和反思人类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风险本质上都是人为的。生态风险形势越来越严峻,主要是由于人类在错误的伦理价值与文化观念引导下的错误行为造成的。有效地防范生态风险,需要我们从工业文明的末端治理模式向生态文明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转变,注重观念创新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进行生态启蒙,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伦理规范和运行有效的道德约束机制,促进人们实现生产方式生态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述了建设生态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揭示了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生态明及其启示,提出我国当前建设生态明的具体措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生态明观;要建立生态消费的完整体系;除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外,还要运用经济手段;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生态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也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人类化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生态危机的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类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建设生态文明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应主要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科技为主的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传统文明形态的发展弊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赫伯特·马尔库塞既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了自然革命与自然解放的思想,揭示了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构想了实现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新型主体———新感性的人,提出了以“非暴力”手段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张。马尔库塞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了对自然、技术以及人的感性解放的认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而生态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大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等院校生态校园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作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无疑给我国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