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义演变"扩大、缩小、转移"的"三分说"在中国通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它并不能全面解释词义的演变.张志毅、张庆云先生对词义的演变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看法.据此,我们对<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中的前二百个词进行了分析,并对词及词义演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词义引申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在研究词汇的教材和文章中讲到词义演变的规律时,大多认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是词义演变的规律。 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史稿》(下册)中,大量引用古书例证,说明这是词义演变的规律。他说:“依照西洋的传统说法,词义的变迁,大约有三种情况:(一)词义的扩大;(二)词义的缩小;(三)词义的转移。汉语词义的‘引申’情况,大致也可归入这三类。词义的扩大和词义的缩小都保留了原意的全部或一部分,词义的转移,则是原义完全和  相似文献   

3.
"饶"词义丰富,在古汉语中它不仅有实词义,还有虚词义。虚词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消失,但在某些方言中仍有保留。从以下三个方面问题探究:(1)其意义的演变情况;(2)词义虚化的原因;(3)从"饶"及由它组成的双音虚词来探讨古汉语中的假设连词与让步连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学第八册<数学>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①":"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在拓展应用中,有一个因数变化的"积的变化规律",也有两个因数都变化的"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拓展应用以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为主,三种题型可以互相变换.下面列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权威词典,聚焦英语"V+able"形容词,研究其形容词化的词义变化、词义类型及其翻译。研究发现,第一,该类形容词和词根之间的词义滞留程度不一,存在词义不变、词义转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等四种现象;第二,由于不同的认知机制,"V+able"形容词的词义类型包括主观可行型、易化程度型、事物性质型和感觉连通型等四种;第三,"V+able"形容词大多数折射词根动词的核心词义,所以我们可以凭借词根义进行翻译。但是,有部分形容词需要通过语境来解读它的词义,如多词义型和非词根义型。  相似文献   

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庄林 《文教资料》2008,(23):76-78
介词是汉语中较难掌握的一类虚词,本文对同义词"朝"、"向"、"往"三个介词从词类、词义和语用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论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词义演变基本按照扩大、缩小和转移发展。"危"其义项的发展、演变对于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危"字词义演变的历时层分为五个时期,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手段,根据各种古代文学史料和古文字考据成果和"危"字词义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在不同史料文献中使用频率来研究"危"字词义在各朝代的演变过程和引申义项。  相似文献   

9.
"不成"由词组演变为语气词是汉语词组语法化的一个典型.其在唐代已可用在句末,语法化过程为由偏正词组演变为反诘副词再到语气助词这样两个阶段.其在句中语法位置、结构关系的改变引起其词义虚化,而词义的虚化又导致其词汇语法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难道……不成"与"难道……么(吗)"的演变与"么(吗)"和"不成"在虚词系统中的互相影响制约有关."不成"的虚化受词义内容支配和语境影响,表现为由行域向知域渐变,即由客观向主观投射,渐变是其虚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词义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而且每种原因中又有诸多因素。本从词义变化的方式和结果这两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哈萨克语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的因由。  相似文献   

11.
小议 "买手"     
本文对新词语"买手"进行了探讨,首先对"买手"的词源进行了探讨,接着对"买手"词义的新发展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买手"与普通意义上的词义有所区别,它已发展为一种新职业及一种经营模式,最后,对其流行原因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东西"起初是两个方位词,表示"东方"和"西方".在现代汉语中,"东西"已演变成了一个词,具有两个基本义项:①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②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东西"古今词义相差甚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一些探索成果,谈了"东西"一词由词组变为一个词的词义演变的具体历程及后起义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朱德熙先生(1991)在《词义和词类》一文中再次强调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举出两个例子来向大家说明"如果不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只从对词义的模模糊糊的感觉出发划分词类,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中有一例是"出品".  相似文献   

14.
溧阳河南话中的"把"字,可以作量词、介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动词时语义实在,表示"给予"义.这种词义存古现象既有助于考察溧阳河南话的来源,又可以佐证"把"字词义演变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局"之类词,词源在外语,可以谓之外来词."输入"之类词,词源在古汉语,不可统称外来词;但这类词又确有外来词义,应当列入词源学领域探讨外来词义源.同时,总结汉语词义演变规律,除"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外,应当增加"词义的引进".同时本文认为,把"大局"之类词和"输入"之类词合称"外来概念词"(或"外来影响词"),最合古今汉语事实.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在古籍整理方面提出"说明背景"、"诠释词义"、"校正文字"三个类别,并在"诠释词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闻一多旧学基础深厚、思维视觉独特、学科联系广泛、使用方法得当,为我们学习、研究<楚辞>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转喻、隐喻、心理扫描、突显等认知机制对持续时间副词"仍然"的多义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转喻是"仍然"词义生成的认知理据;(2)它的词义延伸依赖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3)本义和扩展义组成一个包含图式、范畴和次范畴的复杂网络.  相似文献   

19.
说"婚活族"     
最近,由"肉食女"这一词衍生出了新词——婚活族. "婚活"深刻地反映出了当今青年一代的婚恋状态.本文从"婚活族"一词的词源,产生原因以及词义的扩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词义演变是词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巨变促使现代维吾尔语词义活跃多变。论文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三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意义演变情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