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革语言在语法方面的特点一直被人们忽视,而它的发掘对了解和认识文革以及文革语言有重要的独特的价值."文革语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总体上的"干瘪",一是局部性的"臃肿".与当时的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得知祝克懿的《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作为“艺风云书系”丛书中的一种出版,颇为高兴。这不仅因为作的这部由“话题敏感”而已“搁置”多年的书稿终于能够问世了,而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令人欣慰的气息,这就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因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个坐冷板凳的研究项目”的“革学”也已开始被放在了一个其应有的位置上而能被学界所审视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决策于“文革”之前,进行于“文革”之中.回顾“文革”期间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革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了突出的变化,逐步由狭窄走向了开阔,真正走出了沉寂,呈现出起点高、发展稳定的良好势态。从文革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亮点以及文革文学研究的个人反思三方面作了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6.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多、“军事构词”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身体”作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在关涉“文革”叙事的新时期小说中,借助于语言媒介而获得了足够的呈示空间。本文通过对身体与语言的相互“糅合”的分析,努力探寻隐藏在身体与语言背后的政治伦理和民族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史的框架下,以名词的几种特殊用法为切入点,对文革语言的语法特点进行考察和说明。主要考察了名词的陈述性用法,名词做状语、名词做补语,以及个别名词用法的变化。上述几种用法及其变化反映了文革语言语法的特点:总体上是“干瘪”的,即简单、单调,缺少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学接受活动从文艺社会学意义上看是一种社会接受行为的具体化。“文革”时期是一个“狂乱的文学年代”,其时的文学是“失态的文学”,或者说是“单向度的文学”,当然还有“地下”(或“潜在”)文学的潮流涌动。“阅读生活的荒凉”是这一时段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公开和地下两类文本,受众对“文革文学”的接受因为战时文化心理和缺乏性动机,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甚至“后文革”时代的文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说,文革文学史的形成过程,更多的是读者的极力推涌。换言之,是他们完成了对文革文学史的撰写。研究“文革文学”需要一种胆略:既要避免政治化的文学解构,也须在社会因素的干预和干扰中持续前行;既要有一般文学理论的架构,还得寻求与研究对象相契合的视野、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文革语言的研究中,语法方面的研究极少。文章从语法方面选取了一类词,即能愿动词,分别讨论了其所包含的愿望动词和许可动词的使用及发展变化情况,并对相关的促成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论"文革语言"对言语交际基本原则的违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语言”是当时政治高压和国人心理变异的产物,它违背了言语交际的三条基本原则.首先,违背了合作原则:国人集体说谎,无诚信;大、空、套、废话充斥整个社会,但提供的信息却不足;日常生活对话中往往插入一些同题旨、目的风马牛不相关的政治套语或口号等;言语隐晦,语义不明.其次,违背了礼貌原则:抛却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语言文明礼貌传统,言语行为损人利己,制造矛盾.再次,违背了协调原则:话语不适题、适境、适位;言语行为无向善性和可接受性;“造反派”实施“暴力语言”,其言语行为没有与交际对象相接相配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入学习这一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深刻认识它的影响、危害,对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理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文革语言中,詈词是一种高频使用的修辞格.本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这一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分析它的两个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14.
“情景法”教学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全方位、多感官体会英语语言,“语法法”教学又可让学生在现有的母语语言基础上理解英语语言,笔者以为,在英语新教材中应当“情景法”为主,“语法法”为枝,互相结合,再加上教师的努力,一定会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拿”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是由于动词“拿”由原来独立作谓语开始进入连谓结构,“拿”经常被用作次要动词,并于清代经历了一个双重分析的阶段,五四以后经过重新分析,最终确立了引入所处置对象的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17.
“革”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动保持了放权改革的一般逻辑,但创设战备型的体制模型强化了计划的控制,限制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抓革命,促生产”的制度逻辑安排限定了体制变动的方式,歪曲了体制化观念,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变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解放体制观念,培育新的制度化,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文革”美术是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它有着独特的图式语言,本文通过对“文革”美术一些固定图式的分析,使我们对其图式建构与寓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文革”美术的特殊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革修辞”的研究既是文革言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认识当时社会以及文革本身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引用辞格在文革修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有复杂多样的形式,超高的使用频率,但是有许多引用被当成了“帽子”、“棍子”或“套子”,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20.
文革语言在修辞方面的特点一直被人们忽视,而它的发掘对了解和认识文革以及文革语言有重要的、独特的价值.通过对"呼告"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它在此期的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是作为一种"套子",二是作为"扣帽子"和"打棍子"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