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双亲的基因型,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产生的配子类型推算出配子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1 双亲基因型为确定类型 双亲的基因型为确定类型.如基因型为AA或aa,则所产生配子的基因频率为A或a等于1;双亲的基因型为Aa,则所产生配子的基因频率为A=1/2,a=1/2.  相似文献   

2.
一、有关遗传规律问题例 1 A与a是等位基因 ,A对a为显性 ,基因型为Aa植株的个体自交 ,自交子一代产生AA、Aa、aa个体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自交10代后 ,若不考虑后代死亡等原因 ,群体植株数为n ,求杂合体植株数约为多少 ?解 Aa植株产生雌配子A或a的概率均为 12 ,产生雄配子A或a的概率也分别为 12 ,“产生雄配子”与“产生雌配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 ,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为合子 (发育为植株 )的概率用“乘法公式”计算 ,所以 ,P(AA) =12 × 12 =14 ,P(aa) =12 × 12 =14 .“雄配子A与雌配子a结合”和“雌配子A与雄配子a结合”是两个…  相似文献   

3.
1 Aa是一对等位基因 ,AA、aa也是一对等位基因吗 ?许多参考书上都告诉我们 ,含等位基因的个体是杂合体 ,使我们认为A与a才是等位基因的关系。如果这样 ,A与A ,a与a是什么关系呢 ?难道是非等位基因的关系 ?事实上 ,等位基因指的是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 ,包括AA、aa。是什么让我们出现认识上的错误呢 ?课本上等位基因的定义是 :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 ,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使我们误认为Aa既含有控制显性性状的A基因 ,又含有控制隐性性状的a基因 ,才属一对等位基因。实际上 ,AA、Aa、aa三对基因一起控制一对相…  相似文献   

4.
1 哈代 (Hardy ,1 90 8年 )和范堡 (Weinberg ,1 90 9年 )先后独立证明了遗传平衡定律 :对于无限大 ,随机交配 ,无突变 ,无自然选择的理想种群而言 ,各基因型的比例可以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即平衡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与各代相应比例相同。结合该定律 ,可以推导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公式。1 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 ,指特定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出现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 ,指特定基因型个体在一个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 2 基因频率的公式推导假设一个平衡群体中的一对等位基因A、a ,其基因型组合AA、Aa、aa在群体中和…  相似文献   

5.
何志琴 《生物学教学》2003,28(11):53-53
在自然界中 ,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1.1 二者的区别 基因频率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总数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实质为某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的概率。如Aa自交后代中 ,A与a的频率即为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型所占的百分率。实质为控制某一性状的某两个基因组成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如Aa自交后代中AA、Aa、aa的频率。1…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高中生物参考资料或练习中,常出现这样一道题目:隐性基因(a)可导致人患某一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正常,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第一代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第二代)的成人中a的频率以及第二代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概率变化趋势分别是()A.下降、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下降D.上升、上升许多资料上是这样解释的: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不能产生后代。第一代中,只有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才能产生后代,且基因型为aa的后代不能长到成…  相似文献   

7.
一、一对基因涉及的遗传表述问题例题1.若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答案:AA个体纯合致死。【改编】若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当中,经常把频率计算和伴性遗传结合在一起(2009年的江苏高考题就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这时公式AA频=A2频,Aa频=2×A频×a频,aa频=a2频就不能用了,那该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呢?我们分成两种情况讨论.一、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例1某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且群体中,雌雄果蝇之比为1∶1,理论上XbXb、Xb Y的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近日拜读了《中学生物教学》2 0 0 3年第 4期“几组常见的疑难问题分析”一文 ,文中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 7组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对广大生物教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本人认为第 1组问题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原题为 :Aa是一对等位基因 ,AA、aa也是一对等位基因吗 ?原作者的分析为 :许多参考书上都告诉我们 ,含等位基因的个体是杂合体 ,使我们认为A与a才是等位基因的关系。如果这样 ,A与A ,a与a是什么关系呢 ?难道是非等位基因的关系 ?事实上 ,等位基因指的是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 ,包括AA、aa。是什…  相似文献   

10.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中师《生物学》中的遗传三大规律。本文略谈三大规律题解归类。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分离规律: 1、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例:有芒水稻(A A)与无芒水稻(aa)杂交,其F1的基因型?F2的纯合有芒水稻占全部个体的多少?解:由题意知:纯合的有芒(AA)与无芒(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杂合有芒(A a)。F1自交分别产生2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雌雄配子结合,F2的基因型为:A A 2 A a as,纯合  相似文献   

11.
尚显亮老师在《中学生物教学》2 0 0 2年第 1 1期发表的题为“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在生物习题中的解答应用”一文中 ,对例 1的分析 ,笔者有不同看法 ,现提出来与尚老师及同仁一道商榷。例 1 .在一个杂合子Aa为 5 0 %的人类群体中 (该群体是遗传平衡群体 ) ,基因A的频率是 (   )A .1 0 %  B .2 5 %  C .3 5 %  D .5 0 %由于题目中的人类群体达到了遗传平衡 ,其基因型频率应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 :(p +q) 2 =p2 +2 pq +q2 =1。运用到例 1中 ,p代表基因A的频率 ,q代表基因a的频率 ,p2 代表基因型AA的频率 ,2pq代表基因型Aa的频…  相似文献   

12.
有些同学把AA或aa称为“等位基因”,是不正确的。因为AA或aa决不同于Aa,相同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是由突变而来的,它是某一个基因分点上的另一个形式的基因。我们之所以称A(a)为等位基因,这是对应于a(A)而言的,而A不是由a突变而来的,更不是a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等位基因也有复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系统遗传的基因。出现两个以上基因的原因,是由于一个基因位点上发生过若干次突变。所以,理解等位基因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认识,应该明确它是一个特指的概念。 同上所述,Dd、Tt是等位基因;而DD、TT或dd、tt都不是“等位基因”,应称为相同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一、被子植物生殖细胞的来源(1)精子的来源:雄蕊的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反交[♀(2N)aa×(2N)A A]{子房aa(2N)子房壁(2N)aa→果皮(2N)aa受精卵(2N)A a→胚(2N)Aa受精极核胚乳细胞胚乳(3N)A aa(3N)Aaa(3N)A aa→→珠被(2N)aa→种皮(2N)aa}果种}实子{正交[♀(2N)AA×(2N)aa]子房AA(2N)子房壁(2N)AA→果皮(2N)A A受精卵(2N)Aa→胚(2N)Aa受精极核胚乳细胞胚乳(3N)AAa(3N)AA a(3N)AAa→→珠被(2N)A A→种皮(2N)AA}果种}实子♂♂与体细胞相同)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核花粉粒(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花粉粒再进行一…  相似文献   

14.
例,豚鼠的黑毛(A)对白毛(a)为显性,毛粗糙(B)对毛光滑(b)是显性,根据下表中不同杂交组合情况,推知亲代基因型。 题目中已知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反推亲代基因型的题型,题中虽有二对相对性状,但对每对相对性状来说(黑对白、粗对光),它仍然符合基因分离规律,指以首先应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①凡是子代(F)表现型只有一种的(?)亲代(P)一定是纯合体(AA×aa、AA×AA、aa×aa);②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3:1的(?)P一定为杂合自交(Aa×Aa);③凡是F表现型数量比为1:1(?)P一定为测交(Aa×aa)。然后组合成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下就是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一个种群中,若所有个体均有繁殖能力且是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不变【例1】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  相似文献   

16.
<正>例题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____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按照这种"自交一淘汰一选育"的育种方法,理论上第n代种子中杂合体的比例是____。参考答案aa AA/Aa 2/(2~n+1)  相似文献   

17.
在多种高中生物参考资料或练习中,常出现这样一道题目: 隐性基因(a)可导致人患某一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正常,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第一代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第二代)的成人中a的频率以及第二代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概率变化趋势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张岩  符春锋 《生物学教学》2006,31(10):75-75
2005年《生物学教学》第11期“遗传不平衡的种群基因频率问题例析”一文中,例1:如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的子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染色体、DNA、基因间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类性别决定类型,可知遗传病有五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  一、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判断显性遗传的特点:显性遗传是连续遗传,如多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A控制的,如果双亲一方是多指(基因型为Aa),另一方正常(基因型为 aa),则子一代中有一半患多指(基因型 Aa),另一半正常(基因型为aa)如果一方是多指(基因型为 AA),另一方正常(基因型为 aa),则子一代全部患多指(基因型为Aa);如果子一代中多指(基因型为 Aa)与…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48-49
<正>1分析随机交配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变化规律1.1 Aa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在自交过程中有没有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的基因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其种群不符合进化的条件。下面从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1)此处基因突变不予考虑,也不考虑会有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进化的因素;(2)在仅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的情况下,不适合用基因重组的定义解释,因此也不存在能使生物进化的因素;(3)这样的纯理论计算题,自然选择不在考虑范围。由此得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基因频率不会改变。1.2 Aa自交后代所具备的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