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贡平 《生物学教学》1999,24(9):45-45
遗传负荷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平均带有致死(或致病)基因的数旦。据科学家估计,每个人都是5-6种致病基因的携带着。这个数据是怎样估算出来的呢?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中某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顺串如为q,其等位的正常基因(A)的项申为p,则:p+q=1,(p+q)2=1,即p2+2pq+q2=1,这里纯合的(AA)正常个体频率为P2,纯合的(aa)患病个体频率为q2,杂合的(Aa)携带着频率为2Pq。例如白化病的群体发病率为1/10,000(q2),致病基因频率(q)为1/100,因此P近于1,所以携带着频率2pq即近于2q,即约为…  相似文献   

2.
例 1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的频率为A =0 .9,a= 0 .1,那么AA、Aa、aa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析 首先分析不同基因型的来源。AA、Aa、aa3种基因型都是由含有A、a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 ,其次分析不同基因型的频率。由于基因型是由组成它的各个基因随机结合 (即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两个基因同时出现 )而形成的 ,因此 ,基因型频率就等于组成该基因型的各个基因频率的乘积 ,据此列出棋盘表 :雄配子雌配子A(0 .9)a(0 .1)A(0 .9)AA(0 .9× 0 .9)Aa(0 .9× 0 .1)a(0 .1)Aa(0 .9× 0 .1)aa(0 .1× 0 .1)  AA =0 .9× 0 .9=0 .81Aa…  相似文献   

3.
1 哈代 (Hardy ,1 90 8年 )和范堡 (Weinberg ,1 90 9年 )先后独立证明了遗传平衡定律 :对于无限大 ,随机交配 ,无突变 ,无自然选择的理想种群而言 ,各基因型的比例可以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即平衡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与各代相应比例相同。结合该定律 ,可以推导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公式。1 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 ,指特定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出现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 ,指特定基因型个体在一个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 2 基因频率的公式推导假设一个平衡群体中的一对等位基因A、a ,其基因型组合AA、Aa、aa在群体中和…  相似文献   

4.
笔者发现 ,利用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解答有关基因频率计算题 ,似乎有些道理。现举例如下 ,诚望同行们批评指正。例 1 :在一个杂合子Aa为 50 %的人类群体中 ,基因A的频率是 (该群体是遗传平衡群体 )(   )A .1 0 % B .2 5% C .3 5% D .50 %解析 :这道题目 ,只知道在一个人类群体中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50 %。要计算A的频率 ,如果用答案反推法 ,固然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 ,这种做法似乎缺乏理论依据。所以 ,我们这样设想 ,在遗传平衡的群体内部 ,进行有性生殖的时候 ,含有A基因的配子可以和含有A基因的配子结合 ,也可以和含…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当中,经常把频率计算和伴性遗传结合在一起(2009年的江苏高考题就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这时公式AA频=A2频,Aa频=2×A频×a频,aa频=a2频就不能用了,那该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呢?我们分成两种情况讨论.一、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例1某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且群体中,雌雄果蝇之比为1∶1,理论上XbXb、Xb Y的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若集合M={y|y=x-2},P={y|y=x-1},那么M∩P=()(A)(1,+∞)(B)[1,+∞)(C)(0,+∞)(D)[0,+∞)2.设3a=4,3b=12,3c=36,那么数列a,b,c()(A)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B)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3.种植两株不同的花卉,若它们的存活率分别为p和q,则恰有一株存活的概率为()(A)p+q-2pq(B)p+q-pq(C)p+q(D)pq4.函数f(x)=sin(2x+φ)+3cos(2x+φ)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充要条件是()(A)φ=2…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丢番图方程的全部整数解,并给出了这些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双亲的基因型,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产生的配子类型推算出配子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1 双亲基因型为确定类型 双亲的基因型为确定类型.如基因型为AA或aa,则所产生配子的基因频率为A或a等于1;双亲的基因型为Aa,则所产生配子的基因频率为A=1/2,a=1/2.  相似文献   

9.
<正> 在解某些代数式的计算或证明问题时,有时能通过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适当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方程的性质顺利地解决问题.举例如下: 一、利用根的定义构造方程例1 设ap2+bp+c=0,aq2+bq+c=0(pq≠0,p≠q). 求证: 证明由题意得,p、q应为方程ax2十bx+c=0的两根.  相似文献   

10.
课本《因式分解》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x2+(p+q)x+pq=(x+p)(x+q). 由这一公式可知:如果b=p+q,ac=pq,那么  相似文献   

11.
在不等式的王国中,我们知道有很多不等式都是用华罗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一个初等不等式如下: 华罗庚不等式[1]设ak为实数,p,q>0则(P-n∑k=1ak)2+q(n∑k=1a2k)≥pq2/n+q.仅当a1=a2=…=an=qp/n+q时等号成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生物学教学>第11期"遗传不平衡的种群基因频率问题例析"一文中,例1:如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相似文献   

13.
<正>a(n+1)=pa_n+q(其中p,q均为常数,pq(p-1)≠0))是高中数列问题中常见的递推关系,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设a(n+1)+x=p(an+x)推出x=q/(p-1),从而得到等比  相似文献   

14.
纵览2006年全国各省(区)高考数学试卷,发现不少设计思路开阔、新颖脱俗的试题出现.此类富有创新性的试题往往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将数学知识、方法、原理融于一体.解决此类问题,考生须读懂题意,将问题转化为常规的数学问题,并熟练地化归、分解问题,运用类比、联想、构造或发散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与实验.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对2006年相关省份高考数学试题中具有典型性的一部分创新选择题进行解析,期望这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例1(上海卷)如图,平面中两条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和l2的距离,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已知常数p≥0,q≥0,给出下列命题:①若p=q=0,则“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且仅有1个.②若pq=0,且p q≠0,则“距离坐标”为(p,q)的点有且仅有2个.③若pq≠0,则“距离坐标”为(p,q)的点有且仅有4个.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解析①当p=q=0时,则点M只能落在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O处,命题正确;②当pq=0,且p q≠0时,若p=0,q≠0,...  相似文献   

15.
何志琴 《生物学教学》2003,28(11):53-53
在自然界中 ,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1.1 二者的区别 基因频率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总数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实质为某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的概率。如Aa自交后代中 ,A与a的频率即为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型所占的百分率。实质为控制某一性状的某两个基因组成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如Aa自交后代中AA、Aa、aa的频率。1…  相似文献   

16.
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问题.不难发现,这类问题常可转化为一类最基本的递推数列an+1=pan+q(其中常数p、q满足条件p≠1,pq≠0),本文归纳几种求解方法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第十六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有一个题: 已知实数a、b、c、d、p、q满足关系式ab+cd=2pq,证明:若ac≥p2>0,则bd≤q2. 下面从不同角度运用构造思想给出10种不同的证明.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8.
基因频率计算题的分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延柏 《新高考》2007,(12):44-46
在高中生物学习尤其是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中,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是生物计算题中的一个难点,它与遗传定律的运用和生物进化的知识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一、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一)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1)基因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基本标志,不同群体的同一基因,其基因频率往往不同。在一个群体中,各等位基因频率的总和等于1。例如:在黑白花牛群中,无角基因P的频率占1%,有角基因p的频率占99%。而在无角海福特牛群中,无角基因P的频率为100%,有角基因p…  相似文献   

19.
在解分式求值问题时,若能视其特点,对已知条件或待求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就可以使问题巧妙获解.例1已知1/p-1/q=1/(p+q),求p~2/q~2+q~2/p~2的值.解由已知,得q~2-p~2=pq,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数列时会经常遇见形如an+1=pan+f(n)的递推形式求通项公式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构造出等比数列,则会迎刃而解。类型一:已知f(n)=q形式,即an+1=pan+q(p,q为常数,pq(q-1)≠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分析:构造an+1+t=p(an+t),与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