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养微生物是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CO2)合成为有机物存储能量的一类微生物。根据其利用的能量的不同,分为光能自养细菌(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细菌。光合细菌在细胞内的色素作用下,通过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能,由于电子供体不是水,所以都是厌氧类型;化能自养细菌是通过氧化磷酸化,最终将得到的能量存储在有机物中,由于电子受体都是氧或氧化物,所以都是需氧型生物。  相似文献   

2.
某些教科书在提到分解者时都讲“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这样的提法,虽然反映出对细菌评价的主要方面,却又往往使人理解成细菌都是分解者,造成概念上的片面性.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分布最广的是腐生细菌,它们从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并将它们分解成基本元素或简单的化合物,因此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是异养细菌的另一种类型,它们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一种“小型消费者”的角色,故寄生细菌应为消费者.此外,还有少数自养型的细菌.根据同化作用取得能量的来源不同,自养细菌可分为化能合成和光能合成两类.化能合成细菌(如:  相似文献   

3.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小资料”中说“红螺菌……是一种光能异养型细菌。它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在缺氧条件下,以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使自身迅速增殖。”对于红螺菌的代谢类型,我认为它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太阳光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绿色植物和部分细菌,可以捕获光能并把能量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动物等异养型生物通过食物链获取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光能的捕获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1问题王志伟[海南省三亚市第六中学(57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04描述:"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_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作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_5分子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_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_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部分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热点.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反应的产物共有3种:[H]、ATP和O2.其中[H]和ATP是供给暗反应的原料,O2则释放到大气中,或被呼吸作用所利用.光反应的进行必须依赖于色素吸收的光能,所以必须在光下才...  相似文献   

7.
<正> 1 种子的代谢为什么不是自养型麻辣教师不应该为"异养"。种子是利用自身储存的物质,这些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是自养。婉君《植物生理学》讲过"种子萌发时是从异养到自养"。麻辣教师可是按高中教材对"异养"的解释应该是利用环境中现存的有机物作为自身代谢所需的  相似文献   

8.
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之比。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与光合作用面积、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时间以及光合产物的消耗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拓展这一专题包括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的呼吸、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等内容。光合作用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是利用光能合成ATP和[H],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在其他物质(如C_5化合物)的帮助下将CO_2还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要紧紧围绕怎么提高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10.
<正>1.有关光合作用过程中C_3和C_5化合物含量变化的考查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1分子的C_5化合物与1分子的CO_2结合,产生2分子的C_3化合物。而2分子的C_3化合物被光反应产物ATP和[H]还原又产生1分子的C_5化合物,同时将1个碳原子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由强光转暗(光照骤减)时,光反应减弱,[H]、ATP生成减少,导致C_3被还原生成C_5和(CH_2O)减少,而C_5继续固定CO_2生成  相似文献   

11.
<正>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之比。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CO_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矿质元素等有密切关系;光能利用率与复种指数、合理密植、作物生育期、植株株型、CO_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矿质元素等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 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酶1(≒)酶2ATP ATP作为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是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细胞中的ATP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尽管上述反应式用双向箭头连接,但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的反应类型、所需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以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当反应向右进行时,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能量来源有两个:①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②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  相似文献   

13.
<正>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其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一般说来,呼吸作用最常利用的物质是糖元、葡萄糖等。 通常每摩尔葡萄糖在机体内彻底氧化时,净产生38摩尔ATP(此过程消耗2摩尔ATP),若自糖元开始氧化时,因只消耗1摩尔ATP,故每个葡萄糖单位净获得39摩尔ATP。因此葡萄糖进行有氧分解时,能量利  相似文献   

14.
范欣 《生物学教学》2005,30(4):35-35
在人教版《生物》选修课本第二章有关光合作用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有三个阶段:一、光能转换成电能;二、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三、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时。在课本中,第一个阶段的图示说明很容易理解,但是课本第二个插图有两处光照,分别转换成能量ATP和NADPH,在高中阶段不深入讲的情况下,很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土壤N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的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土壤是大气N2O的重要排放源,它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和一些异养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而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异养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其他过程如化学反硝化作用、异养硝化作用也会产生少量N2O,但贡献极小。  相似文献   

16.
<正> 1原核微生物1.1 原核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1.1.1 光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 CO_2作为碳源,把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变成组成自身的有机物。藻类植物和少数细菌(如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紫硫细菌等)是光能自养微生物,它们都含有光合色素,可以在完全无机环境中正常生长。细菌的光合作用同高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似,所不同的是高等绿色植物以水作为 CO_2的还原剂,同时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刘永生[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671000)]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94旁栏"相关信息":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受此影响,不少教师认为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都是NADH。教师用书的介绍又让教师认识到实际产生的[H]包括NADH和FADH_2,其中包括10个NADH和2个FADH_2。但10个NADH是10个[H],2个FADH_2是4个[H],一共是14个[H],而  相似文献   

18.
1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能否转化为热能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是糖。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直接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主要以ATP的形式储存于组织中。在ATP释放的能量中,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渗透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一部分能量也能用于动物体温的提升和维持(图1)。所以,ATP除对外做功外,一部分将转换成热能。  相似文献   

19.
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之比.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07,(5):61-62
1 题目 [2006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第40题]为了调查太湖某一水层是否有自养生物存在,及其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可用黑白瓶法测定该水层生物昼夜平均代谢率来判定。白瓶为透明玻璃瓶,其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消耗的O2的差值(以WDO表示);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呼吸消耗的O2(以BDO表示)。请完成下列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