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 ,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 ,但它既有感染性 ,也有传染性。羊的“搔痒症”和“疯牛病”以及人类的震颤病就是由朊病毒引起的。据此 ,不少学生甚至有的资料上都误认为朊病毒的发现说明蛋白质能复制蛋白质 ,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事实上 ,朊病毒是由朊病毒蛋白转变而成的 ,朊病毒蛋白是人和动物正常基因编码的产物 ,它本身并不能致病 ,而必须发生空间结构上的变化转化为朊病毒才会致病。当这种朊病毒存在的时候 ,正常的朊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2.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极罕见的传染性致病因子,引起的病变主要是蛋白质淀粉样变性。许多致命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退化症均与此有关。本主要介绍了朊病毒的发现过程、分子结构及致病机制,以期为阻止朊病毒疾病的病理发生及其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极罕见的传染性致病因子,引起的病变主要是蛋白质淀粉样变性。许多致命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退化症均与此有关。本文主要介绍了朊病毒的发现过程、分子结构及致病机制,以期为阻止朊病毒疾病的病理发生及其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说朊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微小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其构成也很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核酸(DNA或RNA)在病毒的遗传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蛋白质外壳只对核酸起保护作用,本身并没有遗传性.这是人们对病毒的基本认识.然而,随着人们对一些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还有一类生物与一般病毒不一样,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但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它就是朊病毒.  相似文献   

5.
浅说际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微小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其构成也很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核酸(DNA或RNA)在病毒的遗传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蛋白质外壳只对核酸起保护作用,本身并没有遗传性。这是人们对病毒的基本认识。然而,随着人们对一些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还有一类生物与一般病毒不一样,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但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它就是朊病毒。  相似文献   

6.
198 2年 ,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朊病毒(prion)的概念 ,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 (proteinaceousin fectiousparticles) ,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 (prionpro tein) ,简称为PrP。朊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 ,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相同的一种蛋白质传染病原体。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甚强、分子重量在 2 70 0 0~ 30 …  相似文献   

7.
朊病毒含有蛋白质,不含核酸;类病毒含有核酸,不含蛋白质。本文介绍了朊病毒与类病毒的特征以及它们与病毒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8.
简谈亚病毒     
亚病毒包括卫星RNA、类病毒和朊病毒。卫星RNA和类病毒只含RNA ,无蛋白质外壳。而朊病毒至今被认为它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1 类病毒1971年Diener首次阐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体是类病毒 ,它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单链环状RNA分子 ,一般含有 2 4 6个~ 375个核苷酸 ,均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的遗传物质真的是蛋白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丽 《科学教育》2006,12(3):F0004-F0004
1986年在英国发现的“疯牛病”(牛海绵脑病),严重打击了养牛业并危及人类健康,震惊全世界,至今余波未平,其病原也是朊病毒。那么朊病毒是通过何种方式在牲畜中传播,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给人类?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在各种的高考教辅资料中均认为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朊病毒的遗传物质真的是蛋白质吗?朊病毒(prion)是动物与人传染性海绵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hathy,TSE)的病原,实质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病毒,它没有核酸,只有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本质是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早在15世纪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细菌食品上世纪初,日本科学家发现在葡萄上寄生着一种能吃石蜡的真菌,以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这种真菌不仅能吃石蜡,还能吃石油及其副食品。而且这种真菌吃了石蜡、石油后,能很快地将它们转化为蛋白质,科学家称这种蛋白为“石油蛋白”。近些年来,食品专家尝试在“石油蛋白”内掺入调料,制成味美可口的“火腿”、“肉松”、“牛排”、“鱼子酱”等供人们食用,经化验分析,100g石油蛋白中含有42g蛋白质,3g核酸和一些维生素。1吨微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吨多的瘦肉,3吨鸡肉和12吨牛奶。石油蛋白既可用作动物饲料,也可作为人类的食物,将来定…  相似文献   

11.
普鲁西内尔获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神经病学研究的斯坦利·普鲁西内尔教授因发现了朊病毒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朊病毒是一种全新类型的致病因子。普鲁西内尔瑞典卡罗林医学研究院发表的嘉奖辞说:“普鲁西内尔在已知的包括细菌、病毒...  相似文献   

12.
朊病毒是由一种分子量为33—35kD的正常细胞蛋白PrPC发生构型转变形成的结构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等常规病毒的生理特性,但它要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要小得多,且其复制过程不符合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作为一类新的病原体,它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许多重要疾病,因此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等的深入研究将为控制这类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67年,美国植物病毒学家迪纳(T.O.Diener)发现,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的致病因子不是病毒,而是一种没有类脂和蛋白质成分的单链RNA环。迪纳把这类致病因子称为类病毒(Viroid)。类病毒比最小的RNA病毒还小10倍,仅有359个核萁酸。这样小的基因不足以编码任何蛋白质,所以人们认为类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生命体。但是,近代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类人和动物某些疾病的致病因子。它们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类病毒,而是一种更微小、结构更简单的分子生物。它不具备自身遗传复制所必备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相似文献   

14.
朊病毒是一种裸露的、小分子量、有侵染性的RNA或蛋白质分子。人和哺乳动物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与朊病毒有关。牛海绵状脑病(Bovin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病毒与目前在英国发现的一种新型的人防病毒(vCJDV),是同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学上曾认为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必定要具有遗传物质——核酸(DNA、RNA)才会使寄主感染致病,就如病毒这样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也是依靠将自己的核酸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并复制自己的DNA(RNA)和蛋白质来进行增殖的。但在20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一些特殊病例的研究,发现了一些特殊蛋白质(也有一些正常的蛋白质经诱导变形后)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朊病毒的特征,它是一种蛋白质感染因子,不含核酸,由正常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C)变构而来,能导致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并对它关于可能改变中心法则的认识误码区作一些说明和辨析。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与老教材相比 ,新教材确实有了许多改进和提高 ,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发现 ,新教材仍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下面谈一谈。1 关于生物体的结构的说法新教材仍然沿用了老教材的说法 ,“除病毒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仅有病毒。然而许多资料都认为类病毒是一类裸露的侵染性核酸分子 ,具生命性 ,比一般的病毒更简单 ,并没有把类病毒划归病毒类。另外 ,疯牛病病毒———朊病毒 ,只含蛋白质 ,结构更为简单。如果把类病毒、朊病毒也划归病毒的大范围中 ,…  相似文献   

18.
一、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除朊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有两大类,即DNA和RNA。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同时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这是病毒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也是与细胞最根本的区别之一。病毒也因此被区分为两大类:即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DNA,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可用下面的表格来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9.
20年后的苍蝇不再像它的祖先那样到处叮饭菜,给人类留下致病的细菌,而是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的益虫。苍蝇体内有一种核酸蛋白质,这种核酸蛋白质可以抑制各种病菌,所以苍蝇叮过脏东西后自己却安然无恙。科学家利用这一点,采用高科技技术将每只苍蝇的嘴都变成核酸蛋白质注射器,只要苍蝇叮到饭菜上,饭菜就会充满核酸蛋白质,人吃了苍蝇叮过的饭菜不但不得疾病反而会更健康。也许你会说:苍蝇的本性难改,它还是很喜欢叮垃圾啊!这不要紧,苍蝇叮的脏东西越多,核酸蛋白质也就会分泌得越多,而且没有一点病菌。这对人类来说可是“有百利…  相似文献   

20.
水母荧光追踪癌细胞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发现和研究水母荧光蛋白取得突出成就的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学者下村修。他们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技术中。利用这种生物荧光,研究人员能够同时跟踪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清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