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文智 《考试周刊》2014,(67):36-36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可谓乱象纷呈:某些教师舍本逐末,只注重习题的训练;某些老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最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某些老师教学随意,没有科学有序的步骤。这一切都将大大影响阅读教学效果。新课标认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将如何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审美是文学的专利,应用文不存在审美,”此看法不符合实际;同样,一味追求应用文的美,欲以审美融化认知,遮蔽文章的实用价值,掩盖应用文章的“技术、工具性”特点,胀大审美功能,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文学审美与应用文审美是有区别的。应用文审美因素,概略言之,有本真美、科学美、奇异美、简朴美、语体互渗美、整齐规范美等。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只重视公文的实用性,而忽视它的审美特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和发展方向。公文语言作为公文审美特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应该并且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求。本文仅从公文语言审美特质与实用性之间的关系探求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然而,长期以来,在生物教育中人们却忽视了这一学科的特点,而是一味地强调传授知识。六十年代初,美国、英国等相继进行了课程改革。新的生物学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实验活动为中心,把发展学生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5.
<正> 教学评估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观经验型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评估由主观经验型走向客观科学型已成为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探求教学评估工作的科学化。教学管理中有两种倾向。一种只重视对教学工作的定性分析,认为教学工作因素复杂,无法量化。这种观点现在已不占主流,但仍然存在。一种认为唯定量分析才客观准确,认为定量分析就是科学的分析,从而一味追求定量分析,排斥定性分析。持这种观  相似文献   

6.
郭秀梅 《考试周刊》2009,(17):65-65
很久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阅读课成为写作辅导课。固然,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也确实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当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还阅读教学应有的地位。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按照一定的审美原理,通过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对受教育者进行美感教育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有缺陷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界对美育有一些片面理解:有人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那么无关乎此任务的学校大可不必考虑有关美育的问题;有人认为美育就是组织一些文娱爱好者开展课余活动,学校举办一些艺术节;也有人认为美育就是开设一些诸如音乐、美术等欣赏课;还有人认为那是艺术类教师的任务,美育似乎和自己沾不上边。再来看  相似文献   

8.
审美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审美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人们对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却其说不一,例如,有人把审美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美学理论教育;有人把审美素质教育完全等同于艺术教育;有人把审美素质教育仅仅局限于审美能力的教育;也有人把审美素质教育看作是塑造心灵美的教育。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美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那么,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到底应该包括什么呢?我认为完整的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孙菁 《教书育人》2005,(6):50-51
人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人本理论认为在教育中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包括生理、精神和社会交往等。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以一味追求“社会本位论”中使教育者追随社会需要而失去自我的个性。这就要求做到包括生理、科学、人文、心理、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发展,以及实践、认知、审美、社交等基本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文教资料》2006,(28):144-145
教学背景: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讲述了一个有关幸福的话题,它备受人们的喜爱。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具有多重性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不例外,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海子写给女友的爱情诗;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表现海子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昂扬的追求,与痛苦无关;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在歌唱生命、幸福的同时表现了诗人生活上遭受阻力的痛苦;甚至还有人执著于海子的死,将这首诗当作海子的遗嘱来理解。其实,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人说阅读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  相似文献   

11.
杨建华 《成才之路》2013,(14):96-96
保护环境,过低碳生活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低碳教育,结合我校低碳教育的开展情况,我认为低碳教育要做到“七要”。一、要准确界定教育内容我认为低碳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1)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养成的节能减排的思想观念。我认为,这种理念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低碳,不求发展,不讲科学,不要健康,而是倡导“适度吃、住、行、用”,注重持续发展,追求科学高效。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常有人说,听某老师的课,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艺术享受,这说明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仅就物理教学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作一些初步探索。一、物理教学的内在美源于科学美科学和艺术一样,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有美的价值、美的规律;科学研究能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科学美的特征归纳为和谐、简单、奇异三方面,即科学美的三种表现形式,这三大特征均可在物理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一)和谐的美。物理世界的和谐性是由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决定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所描绘的物理世界图景应是一幅完美的画,但描述这幅图画的不是…  相似文献   

13.
自古希腊以来,随着几何学的美妙结构和精美推理的发展,数学变成了一门艺术。数学工作必须满足审美要求。为什么把美看的这么重要?因为,评判科学的价值有两条标准实用标准与审美标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实用原则,而忽视美学原则。课堂上一直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把数学讲的枯燥无味。人们学数学是因为考试,而不是因为有趣,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笔者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  相似文献   

14.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时与周围事物发生的关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是普遍存在的.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和提高,人们对欣赏对象及一切事物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的追求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在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中,教案是否也要来一次革命,使之与时俱进一,与课改同行,这是当前教师们谈论特别多的话题。结合我校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实行的教学常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突出的是教案管理的改革亟待进行。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照搬教参,千篇一律,缺乏创意;为了应付检  相似文献   

16.
<正>美术作品通过色彩和线条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艺术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这二者进行巧妙融合,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教学中的误区:忽视概念、定理、公式教学;课堂上一味追求情景新颖、课堂热闹,忽视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学习;忽视教学中的陷阱,剥夺了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过多增加例题、习题的难度和数量;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感触较深,过去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  相似文献   

19.
章剑和 《高中生》2008,(22):66-66
一、好高骛远,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有的同学一味地钻难题、怪题,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味地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视通性通法的运用,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于总复习的时间紧,有的同学就集中精力复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追求的新境界。我国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基础教育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人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解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西部地区贫困,没有条件讲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不存在均衡发展问题;有人见物不见人,一讲到均衡发展就过度地聚焦在办学条件上;还有人把均衡发展绝对化,忽视了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