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非常赞同“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它使我想起以前的江校长。带学生实习中,杭林根老师和我谈到江校长,他不无幽默地说:有一次我们小声说话讲到了他,他从十米之外赶过来问我们说他什么了,现在做校长了,你跟他大声讲话,他还装作没听到,要你再说一遍,真是“贵人不贵耳”。我比杭老师迟来几年,情况不清楚,就对他的官前官后行为差异保留意见,仍然以敬佩之心看待校长,但是职称评定的事却完全破坏了我对他的好感。他不愿给我上报材料,还埋怨我的同学马劲(我俩同年分配到校,他现在滁州报社做编辑)“你怎么跟胡维德讲话!”。  相似文献   

2.
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来的故事》,作者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结局,都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人读了从中得到某种启迪! 结局一,让人联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孩子们作业多、为应试教育作业、把学习作业当成苦差事;也让人想到市场经济冲击下,孩子们心中“金钱”的地位……结局二,让人感受到事态炎凉,而孩子的爱心是真诚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两方文化的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故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5.
名人故事     
少年苏东坡羞改对联苏东坡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诗文出口成章,常常受到师友们的夸赞。因此,他有时踌躇满志,洋洋得意。有一天,他竟在自己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过了几天,有一位白发苍苍的乡村老人上门向苏东坡请教。老翁拿出一本小书请他诵读,苏东坡翻开一看不禁愣住了,原来书上的字竟然有许多认不得。苏东坡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老人走后,他便在原来的对联上首各加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东坡发愤砺志,刻苦读书,终于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名人故事@晋辉  相似文献   

6.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 !”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  相似文献   

7.
这是语文扩读课上的一篇阅读材料。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看一看,唉,可怜的虫子。”反…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 一、自读。大胆自由讲收获 师:同学们,预习了《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你了解了什么? 自读了解估计: 1.了解到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章歌洋 《辅导员》2014,(5):54-54
今天,我读了《音乐楼里的故事》,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相似文献   

10.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基本方式。读,可以益智;读,可以冶情;读,可以发展语言,认识世界,发展身心。学生通过读书,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听觉符号,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一转换,学生与课文的关系就不只是人与书的关系,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以读为中介获得理性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审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偶然看到一篇章——《善良的心》。中写道,“有一颗善良的心,处处为他人着想,虽然最终可能苦了自己,但也是苦中有乐吧。在事情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心灵的满足,所以善良的人还是乐此不疲。这个世界上还是善良的人多吧。”读了这篇章,我好感动,因为我想起了母亲——她老人家当年也曾讲过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2.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言,标点不可小瞧。句中标点的有无,常常导致句子意思的不同。我国民间关于标点符号的趣事就很多。例如,明朝年间,江南才子祝枝山就曾巧玩标点符号奚落一财主。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除夕,一位财主请他题写对联。祝枝山写道:“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了大恼,原来他是这样断句的:“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他怒责祝枝山。祝枝山却笑着说:“怎么不吉利呢?那是你读得不对。”于是他读道:“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相似文献   

14.
阅读导语———这是浙江省湖州市特级教师盛新凤上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在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等方面颇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坐着一只小鸟儿,小鸟儿在啁啾鸣叫着。)师:一只小鸟坐在大树上,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也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今天我们来说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可以几个人读,也可以把小凳子搬到讲台边上读。(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刘景蕉 《福建教育》2006,(10A):55-55
2006年1月18日,我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刘老师,你的文章已刊发在《福建教育》第2期,敬请关注!”我把这条短信读了又读,第一次体验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门口有一棵紫荆树,每当看到它,就像看到了太太。太太是爸爸的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太太握着我的小手,和我一起在家门口栽下了这颗紫荆树。我天真地问太太:“我们为什么要栽这棵树呢?”太太摸摸我的头说:“紫荆花象征家庭和美、骨肉情深。太太很爱你,不想和你们分开……”太太已经九十多岁了,她知道和我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才和我一起栽下象征着骨肉情深的紫荆树。我不知道太太心里的伤感,依旧和以前一样,笑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读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图书馆两个职能的实现程度。要做好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藏书建设,这是做好 服务工作的基础;二是要提高馆员素质,这是做好读服务工作的保障。三是要强调读服务的意识,这是由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遇着一位好校长,是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们的共同期待;而当一位好校长,则是所有校长的永恒梦想和奋斗目标。那么,好校长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你理想中的好校长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以下文章便是一线教师心中的好校长的速写,相信您读完这些文章之后,会对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故事园地     
故事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语料和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难题。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和演故事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帮助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本刊开设了“故事园地”这一栏目,欢迎广大教师踊跃为本栏目撰稿。 为本栏目撰写的故事应当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寓意和趣味性。每含故事后可以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和运用故事中所蕴含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设计该教学活动的意图,供读者和教师在故事前、故事中或故事后灵活应用。 本栏目的撰写体例请参照本刊已经刊登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执教过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按常规教法,我将这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初读感知,理清脉络;再读体味,列出标题;三读品悟,体会情感;四读赏析,模仿文法。原以为这堂课这样层层深入下去,效果会不错。哪知一堂课上下来,预设的教学环节是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