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呼唤一整套法律制度的建设。而法治的关键在于民众心中怀有对法律的信仰。在当今中国,人们心中的法律信仰尚不完善。笔者试图从中外比较、历史和现状分析等层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探索当前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我国民众信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众的信仰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是主导信仰的缺失导致了信仰的多元化,其次是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引发了社会道德信仰的失落,第三是信仰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脱节造成了国民政治信仰的淡化,第四是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致使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第五是宗教信仰热的重新兴起.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理念上、实践上和政策上的引导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和海宁市的部分民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应从加强宣传、发展经济、改革创新、区别对待等方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实现中国民众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转换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国民精神信仰存在的部分个体崇高精神信仰淡化、整体精神信仰紊乱等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目标诉求包括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实现,塑造过程分为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于国民精神信仰教育、寓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于国民精神信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容性于国民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意蕴就是社会成员内在性的法律信仰.公众普遍的法治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树立个人乃至全社会普遍的法治信仰是实现现代法治的关键.由于中国传统无讼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贱讼、耻讼的心理,造成中国公民法制观念淡薄,法治信仰的缺失.面对此严峻的形势,只有切实实施法律,才是树立法治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民信仰面临着崇高信仰淡化、传统美德缺失、利己主义张扬等危机,国民信仰建构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国民信仰的建构指明了方向.在加强核心价值观指导教育的同时通过制度实践体现国民信仰的根本目标及包容性特征,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众信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分为理智信仰和非理智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的非理智信仰尤为活跃。目前我国的大众信仰呈现出人数多、发展快、邪教流行的特征。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这些现象表明,对大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倡导科学精神,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迷失是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精神信仰迷失主要表现在盲目崇拜市场经济、价值观易受冲击、道德缺失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与精神信仰在思想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强化高校政治理论课、把握网络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是培育大学生的精神信仰、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迷失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构建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应当重视我国民众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人特别是领导人的作用,并且加快完善立法程序,提高法的内在品质,还要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提高司法效率和加强司法公正。只有法律被信仰,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价值信仰日益受到多元化价值信仰的挑战,在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层面上社会主体的价值信仰出现坚定与缺失的困境,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有步骤、有层次地吸纳古今中外一切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法治精神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对于法律信仰的失落仍然是一个严重影响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危机。文章从对法律信仰的理性思考入手,分析法律信仰与法治化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广大民众对法律信仰失落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提出了培养法律信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唐宋之际,佛教广泛地渗入到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的信奉,表现为佛经的实用化,佛教神明的普及化,佛僧神异功能的日常化等。也有间接的折射,主要是指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浸润了浓重的佛教因子,在饮食习惯、节令习俗、丧葬习俗、闲暇生活以及城市公益事业等方面,都深深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从中既反映出这一时期城市民众功利的、淡漠的、分散的佛教信仰意识,又显现出他们的佛教信仰意识中具有一定的虔诚性。从唐宋时期城市民众的佛教信仰形式和意识可以看出,佛教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化,是应该以它对民众生活的巨大影响为旨归的。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一种文化,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心理渊源。民间信仰自古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特别是乡村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由于人类科学的有限,宇宙的复杂多变,整个世界总是充满许多未知领域,自然界的神秘性为民间信仰的存在提供了沃土。除此之外,中国民间的存在还具有现实的功利性作用。民间信仰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民众需要过有信仰的生活,它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的心理,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传承性。本文就对民间信仰的存在做一粗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会对自身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关系到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顺利的走下去。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真对这一现状产生现的原因,从理论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和现实基础等多方面探析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文中简称"概论")是高校进行马克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为了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在"概论"课的教学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伴随苏东剧变而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资本主义显示出来的某种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深层社会矛盾,对人们的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决不能证明社会主义事业本身的失败,更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不战而胜".社会主义实践之所以遭遇历史挫折,恰恰是因为未能贯彻并体现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理念和制度原则所致.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信仰     
当代世界各国纷纷踏上法治道路时,中国从掌握社会权力的官员到一般公民,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中,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巨大价值。在我国,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使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就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法律信仰问题。“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而“形同虚设”的法律,在于不为人们所信仰。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便很难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现象和独特的心理机制,信仰具有强大的社会调控功能。加强信仰调控,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在完善信仰调控体系方面应着重做到: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参与制度;继续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对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信仰危机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构建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将对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走向哪里一直处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传统断裂、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困境。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又延续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使理论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这是中国梦提出的时代历史背景。梦想触及到了每个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入,中国梦的逐步实现,将有助于凝聚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