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围绕南海诸岛主权和管辖权的纷争愈演愈烈,同时引发了中外媒体的舆论大战。在海牙仲裁法庭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前的几个月里,中、美两个大国在南海的军事对峙升级,菲律宾政权更迭,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国际舆论持续、高度的关注。在此期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各大中央级媒体发表了多篇关于南海的动态和言论报道,有不少文章在海外引起了反响,但就南  相似文献   

2.
正由菲律宾单方面要求裁定南沙岛礁地位的"南海仲裁案"在2016年7月12日公布所谓最终裁决。中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而菲律宾背后的支持者美国则屡放狠话,在南海问题上拉偏架、选边站,使得近年来本处于世界舆论焦点的南海问题加倍升温。在这个节骨眼,笔者所在机构与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7月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了"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双方都邀请了重量级对话嘉宾。会上,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发出的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6年7月12日海牙仲裁庭公布关于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以来,有关仲裁案的相关报道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本文力图从媒体外交视角来分析中国、菲律宾、美国和日本的主要英文媒体对"南海仲裁案"的报道,解读其背后隐藏的关于"南海仲裁案"及"南海问题"的态度,作为评估和判断"南海问题"后续走向与采取应对之策的参考。更为重要的是,本文试图统合理解菲律宾、美国和日本围绕"南海仲裁案"展开的媒  相似文献   

4.
正近来,随着菲律宾前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出炉,美日等域外大国加快了对中国舆论施压的步伐。在笔者看来,美日近期就南海问题采取的种种措施基本采纳了美国智库界的一个"金点子",即对华实施"代价强加型策略",具体含义是美方明确中方南海维权的决心、能力及行动已无法阻遏的前提下,在外交、军事、舆论等多个领域采取行动,增大中国维权的代价。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舆论掌控是美日的重要手段和依  相似文献   

5.
2016年以来,围绕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大力推动创新、美国大选金钱政治本质、日本福岛核泄漏“后遗症”、“安倍经济学”破产等国际和涉华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菲的南海争端,国际政治领域的理论分析和地缘战略擘画固然重要,而对菲日常生活场景和民间舆情的考究却也不可或缺。菲律宾作为一个特点明显的天主教社会,当地人日常接触的音乐、声响混杂的传教声音结构,势必会影响他们认知其他社会和国际问题。其分化、多元、阶层化、族群化、殖民化的社会日常,决定了中国在菲律宾的对外传播更要懂得"在什么地方唱什么歌",而不是把菲律宾民众当作一个集体和抽象的整体。在南海这个国际时政问题上,并没有一个铁板一块的菲律宾舆论。面对菲政府不利中菲关系的言论和行动,中国的媒体界和学术界不应该为之干扰,反过来应该使用更为积极和友善的方式来寻求多元互动,寻找菲律宾社会不同的建设性声音,来促进南海问题的解决,并形成对现有菲律宾政府决策的正面影响。中菲媒体互动、文化互动、政治互动应该更多走向多元、丰富、勤勉的菲律宾民间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南海仲裁案使南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在国际舆论场上,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强调中国南海立场,说明中国南海主张,捍卫中国南海主权,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应该说,近期我国针对南海仲裁所做的一些国际传播工作取得了不错成效,在国际社会中发出了响亮声音,为捍卫我国的南海主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代表性的传播活动包括:在国内外多渠道推送《解读中国之中国南海》《中国南海的史与今》两部南海主题系列短片,在欧美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南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与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岛屿主权归属和航海权益上的争议,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在亚太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国家利益和战略的碰撞。一直以来,美国主流报刊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和舆论传播不但影响国际公众对南海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而且关系到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国际舆论安全形势。自美国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主流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海外舆情回顾:南海成"难海"的根源回顾2015年的南海海外舆情,全年热点不断,从岛礁建设、修建灯塔、香格里拉会议、菲律宾海牙国际法庭南海仲裁案、美国军舰巡航南中国海海域、APEC峰会期间的南海趋势讨论等,南海问题事实上已经朝着全面国际化、争端化、军事化、准军事结盟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中国的南海主权声索提出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在研究南海舆情,尤其是南海海外舆情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它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到2017年之间,笔者因为研究中国南海问题曾经在缅甸、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因为会议交流得以和几乎所有的南海涉及国家的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其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有趣现象:无论是民间社会还是学者决策圈层,他们通常都对中国提出的话语、修辞、提法不太感兴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一场大规模作战行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热点时刻。对比分析中国《人民日报》与美国《纽约时报》在过去40年里的相关报道后发现,中国媒体侧重于建构"英雄记忆",而美国媒体则侧重于渲染所谓"红色中国的扩张"。中国集体记忆建构策略是基于多变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考量;美国的建构策略则大多依据美国与中国的国家关系,并最终旨在建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美国媒体通过对国际议题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美国媒体的态度几乎不受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对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也从未有过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8,(8):70-70
中国政府周四为其贸易记录作出辩护,称中国对外贸易惠及世界各国。这是中国为消除美国和欧洲就其市场准入和技术政策施压的又一次努力。中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再次承诺降低关税并放松对外国投资管制,但没有提及任何新举措。此前有抱怨称北京阻碍外资进入一些前景良好的产业,以及国家主导的培养电动汽车和其他中国领军企业的计划违反了其自由贸易承诺,白皮书没有回应这类抱怨。  相似文献   

13.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6,(9):1-1
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及对中国外宣的启示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举世瞩目,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美国在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大选过程涉及的中国议题会对美国甚至世界的"中国话语"产生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了解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做好美国大选年的外宣工作,对促进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益处。2016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主要集中在中美经贸关系、南海问题和朝鲜问题、网络安全、人权问题等。我们应总结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话语"趋势,规划外宣,提早介入;根据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4.
秦峰 《文化交流》2003,(1):58-61
朱一雄,一位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华文化的华裔艺术家、教授,他曾先后在澳洲、加拿大、英国、日本、菲律宾、美国和香港地区展出水彩、油画、版画、中国水墨画200多次。1968年,他与夫人庄昭顺女士(散文作家,诗人)从菲律宾移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后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要对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干扰,困挠两国关系10余年。2000年,国会审议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朝野引起激烈辩论。10月10日,克林互顿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中国将在加入世贸后得到美国的PNTR,消除了中美关系中的一大“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期 间,来自文化部的官员与其他部委的 代表都在前排就座,这给我们一个喻 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 格局已经搭建。 在做外宣工作的过程中,大家都亲 身感受到,当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争 执、贸易上摩擦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 更显示出穿透力量。这两年中国文化部 的文化交流活动办得红红火火—— 2003年到2005年,历时两年、覆 盖中法两国全境、先后举办七百余场 活动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文化交 流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它使国家间、 人民间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国 家主席胡锦涛称之为“中欧文化交流 史上的创举”。2005年10月,在美国 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和美 国首次合作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 国文化节”,中国七百多位优秀表演艺 术家、五十余场演出,让四十多万美国 观众亲自体会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与博雅包容。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文化传播在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外宣工作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 在孙家正部长刚刚从美国参加 “中国文化节”回来后,尽管工作日程 被紧张和繁忙充斥着,但他仍拿出近 两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对外大传 播》记者的专访。 没有见到孙家正部长之前,我们 在网上搜索着关于他的信息和故事, 可是这些信息根本无法满足我们想更 多地了解他的欲望,他仿佛是一个更 喜欢把成功的喜悦隐在幕后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7月12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7月18日,为了表明智库的相关观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主办的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在总结南海仲裁案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的一句"拿了大钱,办了脏事,吃相难看,非法无效",立即成为国内外媒体引用率最高的话语。谈到中菲双边关系时,赵启正院长的"不怕慢,就怕停"也立即成为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8.
相知不以万里为远。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交流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十分密切,并对相互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洋上的贸易纽带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后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要对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干扰,困扰两国关系10余年。2000年,国会审议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朝野引起激烈辩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29日,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图集团公司)和美国亚马逊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亚马逊“中国书店”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出版业界认为,这是中国的出版文化搭乘海外网络快车的一项成功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