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的词汇互动可以追溯至3世纪,以汉字为桥梁,历史上分别出现了汉语向日语输入和日语向汉语输入的高潮。现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两种语言的词汇互动出现了以往未曾出现的特点。该论文在文化交涉学的理论指导下,研究汉字在词汇互动中发挥的作用,探讨现代中日词汇互动在新时期呈现出的交流、融合和碰撞。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源于中国古汉语典籍,与古汉语语义密不可分。对这些汉字(词)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古汉语相应字词的关联,对准确理解日语汉字(词),避免误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增强日语学习者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本文从辞书中选取现代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词),就这些字词在日常使用中对古汉语语义的保留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日语学习者学习日本汉字(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汉字在日本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对日本影响甚深。日本第一部史书《古事记》,通篇都是用汉字写成的。现代,日语规范的表记方式虽已演变成汉字与假名共用的形式,但从宪法、政府命令到学校的教科书、报纸和包括幼儿读物在内的各类书籍以至商务合同、国民的一般信件都离不开汉字。在社会生活和言语交际活动中,汉字和汉语词享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日本的中老年人,对汉字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甚而可以说是崇拜。在他们看来,文章中使用汉字的多少,反映着笔者文化层次的高低。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有时使用汉语词比和语(日本固有词汇)要高雅得多。可见汉字文化已渗透到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以及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汉字文化包括的方面之广,内容多,内涵丰富,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表达的。因此,本文只想介绍日语中汉字的传入、汉字的改革及现代日语中常用汉字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艳菊 《文化学刊》2010,(6):133-136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影响着语言的结构。日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特别是敬语的使用。在现代日本,敬语的过剩使用、滥用、误解误用的现象很普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日本战犯笔供中中文词汇的使用状况为研究主线,对《日本侵华战犯笔供》第二册笔供原文进行中文词汇的筛选,利用《新明解国语词典改订版》校对、归类,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文词汇对日语语言的影响以及战争背景下中日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化的翻译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确、规范地翻译地方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是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该文从大庆地方特色文化词汇日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结合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探讨译者如何结合日语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利用翻译策略将地方文化词汇...  相似文献   

7.
女性用语在日语中地位特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掌握女性用语的发展特点及其使用规范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对日语词汇教学也至关重要。日语女性用语历经沧桑岁月,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形式上及文化内涵方面呈现出与男性用语趋同的倾向。从日本女性用语的发展趋势来看,女性用语将会继续保持其优雅动听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唤起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也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汉字在由繁趋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繁体字和简化字使用的利弊,试图在汉字的繁简之间寻找出最佳的途径,一方面让汉字的发展顺应以简化为主的趋势;另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地保护汉字中蕴含的汉文化因子,使其不因汉字简化,以及当今社会忽视汉字书写而逐渐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9.
对域外汉字的跨文化研究,业已引起我国文字学界的重视,对汉字文化圈中汉语的接受和演变的研究,必将成为汉语研究的新课题。探讨汉语词汇对于周边国家语言文化的影响,总结周边各民族吸收汉语词汇的规律,对于日本汉文古写本的整理和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同时也会扩大汉语研究的视野,为汉语词汇研究拓宽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日语的授受表达形式被认为是日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属于日语中复杂而独特的现象。恰当地运用日语授受表达在与日本人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授受表达形式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中国日语学习者使用日语授受表达而导致交际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语言形式是文化的映像,只有透过日语授受表达去剖析其所蕴含的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好日语,从而与日本人顺畅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08,(11):58-59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可忽视 在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脑海中,对于“异文化”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文化,两国的异文化研究通常会将焦点集中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上。中日两国使用同样的汉字,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同一汉字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两国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应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强调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高校日语教学面临着语言与文化无法相结合的问题。在日语教学中,注重中日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干扰,着重就词汇、语法和篇章中的文化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但如何导入文化成为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3.
指示词コ·ソ·ア是日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组词汇,其用法十分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现场指示""文脉指示""观念指示"三种用法。而且,指示词コ·ソ·ア的选择和使用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在"现场指示""文脉指示""观念指示"中均有所体现。而目前关于指示词コ·ソ·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用法的区别上,很少涉及到说话者的主观性。对指示词コ·ソ·ア的主观性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无论是在日语研究还是日语教学中,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语学习过程中,初学者往往偏重语言本身,而对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经常会出现不重视或忽略的现象。初学者认为只要语法准确一般句子就不会有问题,但因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误用却比比皆是。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从已废除词汇的误用、同形词汇的误用、场合和语感上的误用情况,提出日语学习应语言、文化并举,通过文化上的学习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尽可能避免误用发生。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汉字中既富含中华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该文选取中日两国民俗学中有多重文化意义的“鬼”字为切入点,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及字义演变的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鬼”字用例。经过比较总结,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扩散,最后与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传统、力求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语言迁移作用,从字音、词汇、语法这三方面具体分析其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尝试为当下的日语教学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语阅读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是获得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课堂开设日语阅读课是提高学生综合日语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上好日语阅读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围绕学生在外语阅读存在的三大困难(词汇、语法不足;文化知识缺乏:阅读速度慢)并结合日语的特点,来探讨日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李叶  王霞 《文化学刊》2015,(4):196-198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汉语词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其他数字与数字"一"配合使用的成语,这种现象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值得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此,本文对四字成语中含有"一"数字成语进行了探讨;其次重点探究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为更深入的了解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婷婷 《文化学刊》2015,(2):130-13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来语的译借方式和接受程度是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反映。本文从中日两国奥斯卡电影译名中的外来语使用情况入手,分析两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在引入外来语时尽量使用汉字进行意译,体现了大国文化心理的保守性;日本则舍弃汉字,采取完全音译的方式用表音文字片假名进行书写,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饶秋玲 《职业圈》2007,(7X):113-114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是获得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课堂开设日语阅读课是提高学生综合日语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上好日语阅读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围绕学生在外语阅读存在的三大困难(词汇、语法不足;文化知识缺乏:阅读速度慢)并结合日语的特点,来探讨日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