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卡夫卡是最早感受到并且传达出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卡夫卡的写作是纯粹的个人写作,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群体之外的孤独者,是一个审视者和旁现者,用他那洞察圣灵的"第三只眼"来俯瞰人生.卡夫卡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人在这个不可解释的世界上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世界是我们的迷误.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的迷失.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的每个人物都处于程度不一的生存困境之中,这种国境表现为四个层次:生的窘迫、心的煎熬、爱的无缘、自我实现的困难。作认为摆脱这些困境的唯一武器是仁爱、忠义,于是又出现了更深层次的国境——化的国境。人的生存国境似乎无法摆脱,《三国演义》正是通过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具有了超越时代、地城的意义,引起了众多读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长篇小说《诉讼》中充斥着各种对"窗口"的描写,"窗口"成为洞察主人公形象的一条门径。作为对走廊、房间等封闭空间装置作用的反面,"窗口"的间离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凸显了书写自由的尺度。实际上,卡夫卡长篇小说《诉讼》通过对"窗口"书写和实际的游离凸显了自由的边界,"窗口"所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瞬间的自由,艺术上只是一种插曲的表现,最终指向的仍然是不自由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在卡夫卡的《诉讼》中,其人物形象颇具寓意,其本质是法的仆人。人物间的职务关系构建起文本的等级性关系以及小说的空间结构,为自上而下权力外化的锥形结构,是一种秩序分明的统治模式。这一空间结构可简化为作者着力描绘的人类关系“模型”,折射出人类宏观权力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微观政治,展现卡夫卡式文本中世界和人的存在面貌。  相似文献   

5.
"归来"还是"离去",一直是现代女性生存之母题,"五四"新女性知识分子受到来自西方启蒙主义、自由平等思想以及"五四"过后特定时代氛围中"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文化和社会实验运动所促成的特殊生活观念情境的影响,她们积极摆脱封建专制家庭与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投入到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理想事业之中。《伤逝》中的新女性子君,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回到封建父权家庭,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机会。在这一对知识分子爱情悲剧的背后,隐藏着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互相矛盾冲突、水火不容的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6.
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小草饱经风雨.却也因为那冰冷的崖壁。它们的根基才牢牢扎进石缝.生命的历程也因此显现坚强.那时从绝望中进发的对生命的热情是何等的激烈和震撼。在《兄弟》上部中.余华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生存的坚韧。而在《兄弟》下部中,刘镇群众的生活则像钟摆一样晃荡在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之间.生存于精神困境中。找不到生命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有着尴尬的文化出身和民族身份,这让他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而负罪感又是形成其双重人格的深层原因。卡夫卡的"负罪感"不等于"原罪",而是他特有的生存体验的文化符码。《诉讼》主要通过主人公约瑟夫·K的双重身份和双重人格展现小说"负罪感"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和人格异化,艺术上则浓缩为"法的门前"的悖谬性寓言,而主人公的自我救赎是人类普遍境遇的一种诗性观照。  相似文献   

8.
英国现代作家乔治·吉辛的小说《文苑外史》描写了在十九世纪末英国出版业的商业化大潮对作家群体的冲击。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贫穷作家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作品《城堡》中卡夫卡描述了土地测量员K和城堡村的人们如何在"城堡"和人生的困境中打转,营造出了一个谎言叠加另一个谎言的效果,从而使作品本身像迷宫一样,凸显了人生的荒诞和人们生存的困境,也反映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刘亮程以他"自然之子"的特有身份带我们走进了他的乡土世界,去感受和领悟与之相关的人生哲理。然而,在这沁着朴实无华的"牛粪"味的文章中,我们读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生存的困境,它源自人类无限的欲望,同时也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困境是刘亮程的,也是我们的。对于无根的城市,刘亮程的乡土文学中淳朴的风土民情是一种抗衡,一种文化庇荫。他要用乡土文学来弥补现代社会的精神匮乏。  相似文献   

12.
小说《蜗居》直指现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和生存境遇。作品透过三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在当下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示出物欲化时代里女性的生存困境及个体生存悲剧。这种生存困境的生成固然有男权社会压迫的因素,然而女性自身的自我缺陷才真正是筑就"围城"的罪魁祸首。六六借小说对当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生存悲剧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试图寻求当代女性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3.
周英顺 《文教资料》2010,(11):24-25
莫泊桑的《项链》叙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两次人生理想破灭的过程,体现了玛蒂尔德生存之困境.结合作者卓有成就的短暂生命历程分析。本文作者认为。《项链》暗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也正因为此,它的教育意义是常青的。  相似文献   

14.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而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昆德拉的《无知》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另一困境——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膜.这部小说“无知”的内涵,就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疏离与隔膜的根源,请如政治原因,亲情的缺失以及语言交流的失败等,而对民主、人权、自由的追求,应当是冲破困境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尴尬的文化出身和民族身份使他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负罪感又是形成其双重人格的深层原因.卡夫卡的“负罪感”不等于“原罪”,而是他的新发掘,是他特有的生存体验的文化符码.《诉讼》主要通过主人公约瑟夫·K的双重身份和双重人格展现了小说“负罪感”的主题,具体表现为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和人格异化,艺术上则浓缩为“法的门前”的悖谬寓言,而主人公的“异化”是人类普遍境遇的哲学升华和诗性观照.  相似文献   

17.
《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的成名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戏剧理念及人生思考。这里从悲剧和喜剧"一体两面"入手分析,指出人面对欲望的两难选择是《暗恋桃花源》悲剧性的滥觞之处,人的生存困境的不可避免性是《暗恋桃花源》的终极主题。通过重审"寻找刘子骥"行为,揭示人在生存困境前的意义,全在于抗争与追问。从中重新理解悲剧和喜剧、《暗恋桃花源》与《桃花源记》。  相似文献   

18.
<城堡>渗透了作者浓厚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的土壤是通过迷宫氛围的营造和K的身份、城堡权力的重压和K的追寻的叙述等显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在世俗社会圈子中,为恋情、家庭、事业等诸多最平凡的生活所包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深刻描绘与无情的透视,揭示了其在精神上的虚无。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的小说是作者生命的体验,是一个深邃丰富的艺术世界。文章对《变形记》、《地洞》、《城堡》、《饥饿艺术家》进行了文本分析,探讨卡夫卡的精神世界所呈现出的对当代及未来社会的预见性。小说家通过艺术地呈现现代人的追求和内心世界来凸显人类的生存困境,真切地预兆着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