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名流     
乐黛云先生1931年生,贵州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和文化学院主办的“迈入新世纪的比较文学 :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月 1 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在京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比较文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 4 0余人。会议宣布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又一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立。会上还宣读了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名誉主席杜威 .佛克马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主席希利斯 .米勒的贺电。乐黛云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致贺词 ,在会上致贺词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乐黛云先生八十华诞。乐先生1948年选择北大读大学,1958年被划为极右派,70年代回北大,后来教欧美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结识薇拉促成1981年的哈佛之行,1982年去了伯克利大学,1984年秋毅然回国垦拓国内的比较文学事业,1985年创建北大  相似文献   

4.
1994年3月9日,本刊在北京举行出版座谈会,主编阎纯德教授主持会议,国家汉办主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华致辞,我国文化泰斗及其他专家教授钟敬文、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汤一介、乐黛云、傅璇琮、冯天瑜、彭庆生和国家汉办常务副主任程棠等20多人与会,大家就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如何办好杂志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高旭东教授的《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必须纳入中西比较文化的宏观架构为起点 ,对 2 0世纪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新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新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文化根源、“文革”文学的中外文化渊源、“寻根文学”出现的文化动因、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激进文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握手言欢 ,以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个性主题、启蒙主题、围城主题等 ,都进行了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重点探讨外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并对李泽厚、亨廷顿等人一些流行的…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国文化报》联合主办,“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1998年8月23至25日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清华大学张岂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学勤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荷兰佛克玛教授,...  相似文献   

7.
李春林是兼鲁迅学与比较文学于一身的学者。他的论文集《跋涉于文学高地》收入了有关鲁迅与外国文学(主要是俄国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19篇。这些论文遵循比较文学的根本原则,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昭示出鲁迅受惠于时代,是与西方现代主义大师几乎同时起步的伟大作家一一"鲁迅属于全世界"的。李春林的学术研究具有世界性眼光,摆脱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否弃了韦勒克的"内外割裂"论,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文学方法论——"内外兼融的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8.
继 1 98 3年和 1 987年两次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分别在中美两国举行之后 ,中断了十多年的这一高层次的中美两国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内的双边理论对话于今年恢复。由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第三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 2 0 0 1年 8月 1 1 - 1 4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现代比较文学的发源地和摇篮 ,有着丰厚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土壤 ,这里群星辈出 ,人才济济 ,出现过王国维、梁启超、吴宓、钱钟书、季羡林、王佐良等一大批对草创并发展中国比较文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级学者 ,他们对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新时期的复…  相似文献   

9.
竹内实先生是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北京日本学中心主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及中国问题研究,著述有《中国的思想》、《现代中国的思想》、《毛泽东》等多种。人民中国杂志社金丹实同志受本刊编辑部之托访问了竹内实。在两个小时的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竹内先生回顾了自己的中国研究历程,坦言对中国现实的新认识,提出了对向外报道中国的希望。这里发表的是由金丹实同志整理的竹内先生谈话的全文。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第三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在"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框架下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陕西侨易文明对话研究院承办,于2017年5月21日在古都西安隆重开幕,会期两天,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副会长龚建忠、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张西平等到会祝贺并发表演讲。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11.
褚斌杰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曾先后在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学习,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58年至1979年,曾任中华书局哲学及文学编辑室编辑,1979年重新调回北京大学,2006年11月在北京不幸去世。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春天果真很短,花一开,草一绿,树叶一鼓掌,夏天就到了。但夏是春的继续,我的絮语连着春天的话题。 1994年3月9日,《中国文化研究》举行出版座谈会。本刊顾问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杨庆华(萧乾临时因事未到)及著名学者教授钟敬文、张清常、傅璇琮、汤一介、乐黛云、冯天瑜等以及新闻界人士韩小蕙、任晓东共30来人与会。我国文化界的泰斗们能够欣然与会,自然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关怀,当然也是对这本杂志寄予的热诚厚望。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纪念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近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缅怀许国璋先生,见证以"许国璋"冠名的外国语言研究奖和语言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据介绍,许国璋纪念基金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将表彰国内在语言研究和外语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壮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等三位学者荣获首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中国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启功先生于2005年6月3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7月出生北京, 满族,长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 论稿》等著作,1952年后任北师大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全 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 职务。 鲍文清女士原为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资深记者.曾采访过诸多文 化名流人物,自1979年与启功先生结识后,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交往 和友谊,并于2004年写作出版了《启功杂忆》一书,获得了社会好评。 为追念启功先生,本刊特邀她撰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比较文学研究室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题为“中国文学理论的跨时空对话”的学术讨论会。来自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台港澳文学、民间文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二十余位学者围绕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更好地发展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对话。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党圣元研究员、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高建平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会议的讨论内容可分以下两个方面:一 加…  相似文献   

16.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屈原学会、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圆明园学院主办的"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八届年会"于2000年8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给本次大会发来贺信.林庚教授、季羡林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褚斌杰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曲德林教授、以及来自内地近三十个省市的楚辞学者,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出席了这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12日,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仪式暨中华文化世界传播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研究所特聘张岂之、曾繁仁、乐黛云等三位资深教授为学术顾问,严绍(盪)、瞿林东、张政文、王宁、杨慧林、曹顺庆、陈跃红、耿异、张西平、党圣元、张晶、王德胜、赵敏俐、邱鸣、李雪涛、刘悦迪、罗小东、李晨光等18位学界专家被聘为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郑百重 《文化交流》2010,(3):F0004-F0004
郑百重 1945年生于福州.师从陈子奋、陆俨少先生.擅长中国山水,花鸟画,兼工书法篆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画师,福建闽江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并任美国加州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现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