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清廷颁行学制,废除科举,全方位、大规模地加快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教育转型急剧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接受师范教育,从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走上做新式教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成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本文通过探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折射出教育转型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清廷颁行学制,废除科举,全方位、大规模地加快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教育转型急剧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接受师范教育,从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走上做新式教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成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本文通过探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折射出教育转型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政治语境的变迁,它们都面临着现代转型问题,中国传统义利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对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问题,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有为和严复曾进行过积极的理论思考,这种思考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对于求富规划的建构当中。通过分析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我们认识到他们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进行了颠覆性处理,不过他们两人在对待重商主义问题上却都持有一种支持-反对的摇摆立场,充满着浓浓的暧昧情味。遵循康有为和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逻辑,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思想转型的机制、特征和不足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客观认知。基于这种客观认知,我们能够取长补短,进而有助于提升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质量。实际上,康有为和严复以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思考为节点,展现了一幅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图像。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7,(1):104-108
论述早在19世纪中叶,英属马来亚地区的华人就开始自发创办华文教育,其办学形式主要是国内私塾教育的模仿。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新式教育的变革,马来亚地区的华文教育也进行了发展转型。晚清政府、康梁保皇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是共同促成马来亚华文教育由私塾向近代学校的转型的三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缓慢转型,工商阶级也逐渐成为新兴的群体之一。他们与知识阶层、军人阶层以及中国社会原有的  相似文献   

6.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已有之,历经各代,传衍逾千年。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私塾遭遇了多次改良,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读经热”的升温,现代私塾不时出现。本文主要论述私塾的演变历程并对其生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推动下,新教育进入乡村社会,由此开始了中国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新教育严重冲击了以私塾为主体的传统教育,绕乱了乡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乡村教育利益的大变动。围绕着新教育,乡村社会矛盾重重,冲突不断。这使得新教育长期无法得到乡村社会的普遍认同,乡村教育发展乏力。乡村教育冲突还导致乡村文化断裂,乡村社会整合能力严重下降,乡村社会危机加剧。清末乡村教育的转型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和质疑,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方向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是社会巨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传统文化面向现代转型的过程。《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将文学批评从政治依附的窠臼中剥离,还原文学作品的本真传统价值观念,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多元化、各类型的价值体系审视,昭示了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发展的道路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符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适应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提出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适应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提出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素质教育口号。至今,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新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