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情绪概念重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结果表明,轻重量启动下,个体对积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情绪词;重重量启动下,被试对消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积极情绪词,体现了情绪概念重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该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概念隐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反应特点,研究在实验室诱发积极、消极情绪,并比较乐观者、悲观者在情绪体验主观报告、生理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对正性刺激,乐观者主观报告无积极情绪唤起,但生理指标显示有情绪唤起.乐观者对负性刺激在主观报告和生理层面均表现出消极情绪的唤起,悲观者在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层面均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消极情绪唤起.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简式POMS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四所初级中学的62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青少年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预测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在该路径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为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探讨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使用影片短片片段作为情绪诱发材料,采用PANAS量表分析情绪效价;实验分为3个阶段:基线期-实验期-恢复期,记录被试在各个实验阶段的肢体II导联5分钟短时程的心电信号。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使人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在心迷走神经功能方面,积极情绪组的心迷走神经兴奋性比消极情绪组占优势;男性从不同情绪恢复到放松状态比女性快。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情绪类型对延迟满足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激发大学生被试产生不同情绪(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比较不同情绪状态组延迟满足得分,进而得出情绪类型对延迟满足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组与中性情绪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积极情绪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中性情绪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  相似文献   

6.
王珊珊  陆夏平 《考试周刊》2011,(48):233-235
自我调控行为会损耗个体的心理资源,并导致随后的自我调控任务的失败。本研究考察负性情绪对资源损耗的影响。被试完成不同的色词Stroop任务,通过情绪人脸图片诱发其积极、消极情绪,最后测量空间工作记忆以检测自我调控资源。结果表明,资源损耗后,与未诱发情绪的被试相比,消极情绪组的空间工作记忆更差,而积极情绪组的工作记忆得到了提升,且未损耗资源组没有这样的差异。因此,个体资源损耗时,负性情绪削弱个体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游戏环境中,探讨不同玩家的成就目标对学业情绪的影响将有助于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请36位玩家对6款电子游戏的教育性进行评价,将他们的评测分数与量表相对照,最终选择"平衡球"、"极速拯救"和"逻辑之门"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环境。随机测量300名在校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并从中选择40名被试参与后续实验,测量教育游戏过程中他们的学业情绪。研究结果显示,在三款不同类型的教育游戏中,成就目标与学业情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掌握趋近目标与积极高唤醒度情绪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明显的负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积极低唤醒度情绪存在负相关,与消极高唤醒度情绪成明显的正相关;成绩趋近目标与积极高唤醒度情绪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消极情绪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成绩回避目标与消极高唤醒度情绪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积极高唤醒度情绪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远程办公模式作为新的办公模式日益盛行,高度自主性的远程办公情境使得自我领导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尽管个体在远程办公情境下具有丰富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但目前研究缺乏对远程办公者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的关注。基于自我领导和远程办公相关文献,构建远程办公情境下的情绪自我领导理论,就是要解决在远程办公情境下如何提升个体的情绪自我领导力,以及如何利用情绪自我领导的行为选择策略、情感体验策略和认知调整策略,以帮助个体管理和应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最终产生积极的情感类结果与绩效类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情绪恢复的测量与实验范式情绪弹性是个体在压力和逆境下产生积极情绪的能力,以及从消极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的能力。情绪弹性强的人,就如好的金属那样弯而不断,所谓"弯"指经历消极情绪,受到负面影响,所谓"不断"指能恢复、复原。从消极情绪体验中恢复的能力是情绪弹性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情绪状态(即积极情绪、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对禀赋效应的影响,该文以某一高校9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3(情绪类型: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2(禀赋状态:赋予杯子、未赋予杯子)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对杯子的估价,得出以下结论:1、积极情绪状态下,卖方对杯子的估价要显著高于买方的估价,即存在所谓的禀赋效应。中性情绪状态下也存在禀赋效应,但相对较弱。2、消极情绪状态下,买卖双方对杯子估价相同或相近,即禀赋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