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接触越来越多,这其中虽有文明冲突,但更多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融合。本文以中国-东盟近年来的人文交流为例,分析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必要性、现状和前景。近年来,中国-东盟的人文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种层面的文化交流活动非常频繁,相互派出的留学生人数剧增,人民之间的接触也逐年增加,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东盟外国游客的最大来源地。  相似文献   

2.
民间对外传播,通常是指民间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本国国土以外的地区和国家进行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用于区别以官方为主导、正式的交流与对外传播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繁,我国民众出境访学交流、商务活动、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各类出境活动已经非常普遍,所到之处,都在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向当地社会民众展示中国的形象和中华文化。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外传播不仅发生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也为对外传播活动打开了另外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正青年学生交流丰富了人文交流的内容形式,是公共外交充满活力的一环。青年这一群体对彼此国家的态度认知甚至会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韩中青年领导力项目"是韩国民间组织为推动两国青年交流所作出的努力,其项目运作的成功之处可供借鉴。四大模块:"领导力项目"活动构成与设计立意"韩中青年领导力项目"(Korea-China Leadership Program,以下简称"领导力项目")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orea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KFAS)  相似文献   

4.
近期,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政论片《大国外交》以宏大的视野、精致的细节深刻地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推进国家发展、增进民族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家国情怀、赤胆忠心、价值旨归。其第一集《大道之行》开篇道,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8次,行程高达57万公里,累计出访193天,足迹遍布五大洲的56个国家和地区。④高频的出访活动在国际上掀起了阵阵中外人文交流的旋风,浸润着中外合作伙伴关系,巩固和扩大着中国的“朋友圈”。新时代习近平对外人文交流战略也在这一场场的人文交流活动中逐渐走向成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文香 《职业圈》2007,(7X):16-17
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2015-2016年是中加文化年,这是我国在北美举办的第一个全年性质的文化年。为推进中加人文交流、深化互信,2016年3月23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与加拿大驻华使馆联合主办了"文化对话,以书为媒:中加文化年读书会"。加拿大驻华公使杜欣丽(Cindy Termorshuizen),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英语学院院长张剑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由加拿大研究中心王文丽老师主持。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从我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由此,提出四点建议:完善国家院士制度;完善我国科学奖励制度;彻底打破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现状;加强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从我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由此,提出四点建议:完善国家院士制度;完善我国科学奖励制度;彻底打破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现状;加强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言规划是对语言形式和功能进行调整的一种有组织的人为干预活动,是一种带有明显群体意识的文化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与语言社区的类型相互制约,因此语言规划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语言规划可以促进语言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的语言能力与文化素质,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家的新文化建设。作者建议,当前我国的语言规划应该着重做好这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丁洁 《对外大传播》2010,(10):13-14
从传受双方的互动、传播渠道和受传者等不同角度,我国赴国外留学生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有着其他传播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他们一般比较了解所在国当地社会体制和文化环境,熟悉当地受众对于中国信息的需求和误读情况,因而在促进中外沟通方面往往能够有更好的针对性,比较容易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应在信息发布和群体组织方面支持和引导海外留学生开展民间外宣:将留学生群体纳入文化外交的战略规划,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其进行引导;在海外建立留学生组织和交流平台,强化留学生自觉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增强他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等等。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10):59-59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我们知道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就是一个国家之内也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文化上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和而不同、接受不同、相互借鉴、和谐相处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1,(1):154-154
贾磊磊在《学术探索》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进而改变来自于强势国家的文化偏见,是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成功访问了俄罗斯,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中俄两国高层频繁的战略互动促进了诸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尤其是中俄的人文交流。而教育领域校际交流在中俄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后,有关该倡议的信息时时见诸中外媒体,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话题。我们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沿线各国携手发展。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巨大差异往往容易带来误解和摩擦。对外传播和文化沟通中的冲突跨越文化的边界去推动交流,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泰国往来历史悠久,但两国关系也经历过特殊时期。冷战期间,中泰关系经历了波折变化,双方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因此受到影响。华侨华人作为置身于中泰人文交流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又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冷战期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时期华侨华人在中泰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将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泰人文交流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今后中泰两国合作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自信心和自豪感最根本和最坚实的后盾,也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环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行,中国也逐步完善了同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和人文往来,并采取了签订双边协议、开办艺术展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诸多策略,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推动着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该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文化在国内外传播的现状,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出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球文明倡议是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以交流互鉴取代隔阂冲突。但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正在阻碍全球文明倡议的推行,如国际格局的两极化风险、大国间对抗加剧以及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已对国际人文交流造成负面影响,而西方根深蒂固的“西方优越论”“文明普世论”和“文明冲突论”等思想偏见则成为阻碍实践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层次障碍。为此,有必要以管控好当前地缘政治矛盾为重点,在增进人文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化解西方的思想偏见,为全球文明倡议的最终实现创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成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在对外传播方面投入大量资源,用以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传播学者与各方面专家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传播战略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实施的方案,希望在国际空间为中国赢得话语权,向各国民众表达和平发展的意愿,从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然而,有关国际传播战略和策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08,(4):4-4
所谓灾难文化,即灾害观,即在长期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所积累形成的知识、观念(包括道德观、价值观等)和习俗等。"以灾害为主要关键词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边交叉探索视点所形成的分支学科的整合,构建了围绕灾害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视点谱系——一个灾害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