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联系当前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际,就学习型城市的基础——终身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构件——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学习型城市建设模式的改革创新、学习型城市建设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基本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将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是服务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也是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主战场。在对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学习型城市的水平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城市服务平台、加强服务学习型城市制度建设、打造学习型城市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城市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发展核心,通过各种教育及学习方式实现城市和市民长期以来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能有效促进城市发展、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对于国家或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内外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践及经验表明,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继续教育、强力推进数字化学习、构建多方协调参与机制、发挥制度优势、建设学习型政府以及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更好地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燕 《教育导刊》2008,(12):21-23
本文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视角,分析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开放性、终身性、个性化等符合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求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征,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及作用。建设好学习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史枫  王琰 《职教论坛》2023,(12):79-87
北京是全国唯一开展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城市。自2011年启动以来,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北京成功创建了七个学习型城市示范区,促进了区域学习型城市特色发展和全面创新建设。通过分析学习型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背景与发展动因,梳理其政策历程与基本特征,从指标引领和项目带动等层面阐述了北京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经验模式,剖析存在的问题不足,对面向未来的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学习型城市建设看城市电大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城市建设足所有城市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电大必然的发展趋势.本课题报告通过对17所城市电大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状况的文献调研、实地调查、专题研讨、个案分析等,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分析了城市电大在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优势,提出了城市电大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任务、途径和方式,希望为城市电大以及全国各级电大把握朱来的发展走向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是人类社会高度集约的地域类型,学习型城市则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是学习型社会的"缩影"。创建学习型城市是为学习型社会创设良好的区域性社会环境和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学习型城市,将建设学习型城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6年1月,昆山市十届四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同年2月,昆山市政府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和参与"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三大基本条件之一,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20多年的实践不断证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利益相关者分析一直是国际上学习型城市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但这项研究在中国却有所缺失。借助"迈向欧洲学习型社会"(TELS)项目提出的学习型城市十大指标,以利益相关者识别和显著性理论(TSIS)作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最终利益相关者、预期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梳理,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应对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最终利益相关者、预期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梳理,尝试分析三者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要发挥好最终利益相关者的牵头作用、预期利益相关者的主力军作用,并充分挖掘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聚焦于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功能,从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特色出发明确了高校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并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能动作用助力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而为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校继续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0.
阎兵 《培训与研究》2009,26(4):90-92
学习型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不过十几年,而我国倡导建设学习型城市不过几年时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评估理论与方法虽不能说仍处于空白阶段,但极不成熟是大家的共识。学习型城市应该怎样评价它的建设活动?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因素?学习型城市的活动究竟有没有好的效果,取得了怎样效果?英国学习型城市“3P”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给我们启迪。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城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基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之一。在借鉴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青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成就,推动青岛学习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强规划引领与立法保障,创新多元治理体系,融合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增权赋能,凝练“青岛品牌”,打造“青岛样板”,以理论研究促进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市民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社区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学习型城市建设背景下,社区教育要在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制度设计等方面有所作为,进一步拓宽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转变观念,完善队伍,加强实验项目等措施,推动社区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全民素质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21学习型城市奖"以来,如何更精准研判当前本市学习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建设水平、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更高质量发展,成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命题。为此,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学习型城市监测的有关研究,在调研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于2021年正式形成制度设计,并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4.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及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现状,提出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凸显平台集成和辐射功能、拓展多元化在线学习方式、完善支持服务和保障机制等策略,冀以此开创学习型城市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不过十几年,而我国倡导建设学习型城市不过几年时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评估理论与方法虽不能说仍处于空白阶段,但极不成熟是大家的共识。学习型城市应该怎样评价它的建设活动?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因素?学习型城市的活动究竟有没有好的效果,取得了怎样效果?英国学习型城市“3P”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给我们启迪。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学习型城市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注重合作、瑞典学习圈强调民主、澳大利亚学习型社区重视建立伙伴关系和服务全体。梳理这三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分析总结其经验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整体设计与有效的实践方式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石。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目标的重要工作,应以终身教育为切入点,建设学习型社区、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以点带面,构建有序、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规划,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使构建学习型城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不断超越自我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一必然趋势,本文以宁波为例,谋划了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十大目标;规划了"融入式"、"带动式"、"联动式"三条建设路径;提出了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绽放社会活力、强化服务保障、激发发展动力等深化对策,以期为同类城市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建设学习型城市既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要同发达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吸取其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我所用。学习型城市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个充满学习活力的个人、组织、社区和政府组成的新型城市,充分体现出了"包容"、"繁荣"、"可持续发展"等质的规定。构建学习型城市,需要以"五大理念"为支撑,注重学习型城市各要素的相互协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探讨英国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国际国内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其主要的实践模式,分析了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进而思考对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