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经》自成书以来一直被作为教材传授学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诗经》教本,以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本文考察了历史上多个时期的《诗经》教本,勾勒出其发展演变的历史线索,探求《诗经》作为教本的历史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国史学史教本》中有误的人名、地名、书名、年代、概念进行了勘正。  相似文献   

3.
考察《论语》与《论语注疏》中的人称代词,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人称代词的演进状况大致是:①第一人称中“而”、“予”、“朕”已经消失,“吾”、“我”仍在使用,且“我”占主导地位;②第二人称“而”已经消失,“女”、“尔”一直使用;③第三人称“彼”、“夫”已经消失,“其”、“之”一直作为第三人称代词;④两部书中的“他”均作旁指代词。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篇幅不算很长,但它也有着一定的文学价值,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合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其名直承《论语》而来,在文本架构和核心内容方面也与《论语》一脉相承。但《女论语》自身又拥有区别于《论语》的独特的文本体例和写作手法,其内容上女子社交范围的扩大和作者宋氏姐妹自身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出超越与反叛《论语》的一面,呈现出《女论语》本身独特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6.
丁桃源 《现代语文》2008,(4):108-110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的一部书,<论语集注>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训释.  相似文献   

7.
经学教育是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五经》之一的《诗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使用过多种教本.从先秦到清末,《诗经》教本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从原典教本到注释教本,从多家教本到统一教本,从学术著作到应举专书.  相似文献   

8.
《小学识字教本》是撰者的遗著。陈独秀先生在艰难条件下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本着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以字根连及孳乳字为义例 ,贯以同源词研究 ,提供了一个识字教本 ,用意在改良识字方法 ,以提高中小学语文水平。所得颇多 ,是文字学上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先秦言的典范作品,是孔子及其弟子口语的辑录,记录也子言语最为详赡。透视《论语》的语言面貌是有意义的。孔子的修辞观是在“辞达”原则之下的实践观。《论语》具有音节自然,参差有致的特点,三四音节句的大量使用,辅以法乎自然的长短句,使得言语的大众教化色彩很浓,平实浅近。《论语》巧用辞格,其对比无雕凿痕迹;其反复表达内涵丰富;其比喻清新自然,不落窠臼。《论语》言语简洁洗练,辞约旨丰。《论语》中疑问锯和语气词的巧妙运用,与儒家教化宗旨相适应,语如其人,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0.
徐志刚《论语通译》是《论语》的注释本子中翻得较好的本子 ,但也存在某些商榷之处 ,一一罗列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给出课程、教材的基本含义,指明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证课程教材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分析课程教材一体化的早期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对课程教材一体化带来的冲击,给出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考核管理为保障,有效衔接各个教学要素的新时期高校课程教材一体化思路。立足课程内容、服务教学实际的课程教材一体化理念,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及编辑进行选题组稿提供有效方法和模式。教育出版者应该根据国家对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最新要求,与高校合作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的研究实践工作,以加快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论语》为蓝本,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考察与分析,试图归纳其语气系统,并参照现代汉语语气系统与其比较,发现料悟语气在《论语》中没有明显的语法形式标志。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就<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书对<论语>某些词语的歧解或误解作了分析和评议,并作出了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十三经"之一,研究者甚多。该书保存了丰富的古汉语研究材料,它所传递的思想至今沿用,足以看出其价值所在。本文以《汉语语汇学》为理论支撑,对《论语》所包含成语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以求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丰富汉语语汇。  相似文献   

16.
桑哲 《教育学报》2012,(5):107-111,128
《论语》中蕴涵着丰富而邃密的教育思想,但因其成书背景之客观原因及不同时代人们解读方式之主观缘由,其教育思想之本真性、条理性、系统性似未得以更好地显现。学习理论即属此列。孔子的学习思想关涉学习的性质、过程、规律、动机、迁移、方法等诸多方面。对此予以细致类解,不仅有助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承续与当代承换,而且对建构具有中华本土底气的现代学习理论,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论语》蕴涵子孔子丰富的学思想。孔子对献谨慎求实的态度、多元化的编撰原则、人物评价的道德标准和通变思想与损益史观,都对中国传统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西学传入以来,自由便成为学者们探讨的对象,对儒家自由内涵的考察也从未止步。但是,儒家的自由有着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其在《论语》中也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种心灵体验的内涵。这与西方传统自由观念不同,西方把自由作为道德的前提,并给予自由极高的地位;而儒家则把道德视为达成自由体验的条件。中西不同的自由观造成了两者不同的文化,但通过逐渐深入的交流互动,二者可以相互借鉴,以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堪为语录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结构稳定、意义完整的成语,对后代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产生自<论语>的成语的形成方式、结构形式以及古今意义的分析,我们就能以小见大地看到汉语成语的发展演变,了解到汉语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从而体会到汉语语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