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中国央企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5"一带一路"版)》在北京发布。《报告》由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共同负责,重点调研中国中央企业的海外形象,通过对中国央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央企在海外投资和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海外民众对央企"走出去"的看法。本次《报告》的调查范围为"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调查由GMO E-lab Marketing Research实施,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调查  相似文献   

2.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经济整体迈入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面临相当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创新和机遇: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市场空间。"蹄疾步稳"或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国际形象构建的整体趋势。中国企业海外布局:风险与成就首先来看大型国企(央企)的形象状况。历经十年高速拓展的海外布局,以大型能源、基建、电讯、航运、金融为代表的央企履行国家意志和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对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开创了一系列新实践、新经验。做好相关理念及实践的对外阐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助于增强我国在海外舆论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道义感召力,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外交、官方对外宣传平台、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的协同发力,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格局。具体而言,要强化共享理念和多元共识,引入"议题管理"新思维;探索多音齐鸣的"复调传播"模式,形成不同层面的"和声"和"共振";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广泛而有效的全媒体传播;调整对外传播的受众定位和思路,坚持"精准传播"和"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是高校的本质特征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改革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一流高校开展海外传播、塑造海外形象的理念与做法,从树立海外品牌传播理念、打造海外传播话语体系以及构建海外传播机制体制等方面着力,推进海外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16,(5):F0003-F0003
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简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经中央批准的从事对外传播和国际涉华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拥有专业研究人员70余人。中心以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特色,在全球传播战略设计与政策规划、国际舆情研判与受众调查、传播效果评估等领域具有核心优势。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2005)、“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及影响力传播研究”(2014)和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2010)。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走出去"到海外落地生根,中国开始逐渐摆脱国际舆论舞台上的边缘困境,愈发自信地在聚光灯下发出自己的声音。目前,我国对外传播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力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然而,大量的泛政治化语言、传统官方媒体的发声筒角色、表达方式自说自话等问题仍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在"本土化"过程中融入当地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国际化经营成果显著。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走出国门,迈进或者接近世界一流企业的阵营。为了全面客观了解海外民众对中国企业的看法,更好地为新时期提升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塑造国际品牌提供参考,2017年,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报道社和华通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传播肩负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国际话语权竞争的激烈性和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要求国际传播的各类主体踔厉奋发,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密切协同作战,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中国外宣期刊位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前沿阵地,作为对外传播媒体,只有善于“走出去”才能最终“走进去”。要多语种、多文版发行,推动精准传播;多渠道、多方式合作,积极扩大发行;抓特刊、抓议程设置,着力建设品牌,聚焦国际化发行渠道的打造与本土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为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海军拉开了"走出去"的序幕。近年来,中国海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行动经验,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不断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给该议题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实际效果。新时代,做好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外宣意识,找准议题精准传播,加强面向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国海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1.
自2018年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企业国际传播环境变得严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企业海外舆论生态更为复杂,在这一情形下建构企业海外新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后疫情时代,如何建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采取何种传播策略实现传播破壁,不仅关涉到企业自身发展,还关涉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形象传播困境,并针对全球化遵循共生逻辑,全球传播遵循共通议题提出:后疫情时代,企业可选择具有“共通议题”特性的体育赛事来实现传播破壁。而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就为新时期中国企业全球传播与建构国家形象提供了新契机与传播共振场域。  相似文献   

12.
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明确要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提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任务,中国外文局将重点在六个方面全面发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统领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为目标谋划中长期发展,以"三重"改革推动外宣事业创新发展,在国际传播大格局中汇聚更多资源力量,突出特色打造国际传播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重镇高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国际传播专业队伍。人民画报社社长于涛认为,"世界一流"的国际传播机构应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引领力、覆盖全球的传播主渠道和引导舆论的国际话语权。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呼宝民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力、全面提高综合实力来实现创新和突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紧紧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决策影响力,扎实推进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建设。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孙璐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需要从五个方面努力:坚持国家站位,聚焦目标受众精准传播,规范和优化传播内容,建设多元化、高效的传播媒介,重视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新格局新任务,要认清和把握新时代国资央企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切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理论武装、文化品牌建设、新闻舆论工作,充分发挥各类舆论阵地作用,为打造品质卓越、信誉一流的综合性工程总承包集团提供强大舆论支撑、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包头市不断开拓视野、加大"走出去"广度和深度,加快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寻求对外传播的突破与创新。2015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联合中国日报社进行对外传播新媒体平台建设,包括建设官方英文网站、双语微信号,以及Facebook账号,实现PC端、手机端和海外社交媒体渠道全覆盖。该平台在中央外宣新精神指引下,立足本土原则,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沟通桥梁,打造海外受众了解包头的权威平台,成为包头形  相似文献   

15.
重点导读     
<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对外传播的创新探索自2014年10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办以来,国际社会一直高度关注。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20多个外语语种,全球发行量达600多万册,范围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在海外最受关注的中国领导人政治理论著作。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国际主流社会和舆论的充分肯定,该书在海外的成功传播意味着中国对外传播迈向一个新的高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外传播的成功得益于诸多综合因素,除了著述本身极具对外传播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传播事业需要不断优化传播布局、拓展传播渠道、完善机制平台并深化融合发展,从而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发展成就并积极影响对象国涉华舆论生态。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党的国际传播事业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体现时度效要求等重要讲话精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在中国各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之际,积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对外传播格局,对于增强城市对外传播能力,提升城市对外美誉度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杭州对外传播格局现状,就如何探寻创新对外传播策略,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在国际大舞台上更好地发出声音进行探索思考。实践当前,城市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复旦大学"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截至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强地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如何加强针对突发事件的对外宣传报道;如何采用对外宣传地方政策、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等手段,增强境内外对本地投资信心;如何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际经济互通互惠,利于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希望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能够助力的迫切需求。《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成功地为地方政府打造英文名片,助推地方外宣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现状与策略图书走出去肩负着实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的多重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国图书走出去的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丰富、影响持续增强。但是,在传播扶持政策、企业生产、发行营销和落地覆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改进之处。需要加强地域战略布局建设,加大推动对外出版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步伐。同时,培育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共赢",之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内在要求。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对外窗口。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已然具备作为主体参与到国际传播中的能力和实力,也成为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方面。但是,2018年以来以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突显出逆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这次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