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海外布点的"尝试"阶段,正朝着国际传播进行系统性的统筹配合、发挥1+1大于2作用的阶段迈进。借着媒体融合的东风,运用整合思维、进行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节点。"十三五"规划的对外传播,也要运用国际传播立体化的战略思考,综合考虑传播议题的接近性、传播话语的"情感共振"、传播形式的创新运用,在主流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立刻引起了世界关注,很多海外媒体都将它视为描绘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政治发展蓝图的重要文件。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处于大动荡的背景下,如何贴近海外受众的关切解读好这次规划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规划又将给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实践带来怎样的变化,继而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是对外新闻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议题。同时,怎样来讲述这些变化与影响也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3.
付米 《职业圈》2010,(5):123-124
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是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社会医疗保险过程中发生的“骗保”行为也非个案,它将会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而逐渐显现。因此。有必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寻解决的途径。并预防之。  相似文献   

4.
丁海燕 《文化学刊》2010,(5):157-164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精神内容之一。宋代内忧外患交困,因而其知识阶层中显现出极为深沉的"忧患意识"。从史料笔记中记载的关于"忧患"的论述及所忧之内容来看,在宋代,对国家命运的忧患已成为上自皇帝下至普通文人的普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产生于对内忧外患的关怀,而其重点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其对文武轻重、军事政策及结盟后的预防部署等对外军事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多,在内政上则主要是为冗官冗员所引发的财政危机而忧心。相较而言,宋人的担忧更多地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这或许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其为何有"积贫积弱"之印象却能在文化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在京津冀背景下,着眼于承德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从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出发,对河北"十三五"文化产业预期发展进行思考,提出河北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语义和语用层面解读"所谓X"结构的含义。从语义角度看,"所谓X"结构的第一层含义是用以提出需要解释的词语,可理解为"所说的";第二层含义是用以表示对中心词"X"的否定、讽刺和挖苦的含义。从语用角度看,说话者所言的中心词的词频和听话者的认知构建都是影响"所谓X"结构语义不同的因素。本文旨在对"所谓"结构能够实现不同释义的成因进行探究。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所谓X"结构差异性解释与其所在的语境和语用原则有密切的关系。"所谓X"结构是否用在与中心词概念意义相关的语境(即是否违背"R-原则")、其中心词的词频高低、听话者的认知状态等都是导致语用隐含性实现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是解释"所谓X"结构有不同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外媒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  相似文献   

8.
自《关雎》诞生以来,无论是古代儒学的经学附会,还是现代文学语境下的解读,都是对《关雎》“诗人始意”或远或近的“离”。遵循“若即若离”的文学解读原则,解读《关雎》主旨的维度一般有三个,该文从文学文本出发,通过训诂和考据的分析把诗歌文本视为一个艺术整体,进而把握古典文献还原解读与现代阐释之间的恰当距离。  相似文献   

9.
狄丽君 《职业圈》2008,(1):42-45
1993年,靠200元人民币起家的“华旗资讯”,现在已经发展成年销售额20亿元,员工1800多人的大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1993年至2003年间持续60%的年增长率,在大浪淘沙的中关村IT界,“华旗”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很多人会问,“华旗”今天的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总结起来,“华旗”能有今天,独特的“爱国者象棋”文化可以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 浪漫主义喜欢“崇高”。积极的浪漫主义自不必说,即使消极的浪漫主义,也是如此,在忧郁、哀怨的情调里,总支撑着一股崇高的精神。那废墟上的“蓝花”(蓝花是浪漫主义的意象),显示了一股清独、孤傲之气。若以“平民化”与“贵族化”来加以区别,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显然是贵族化的,并且是很贵族化的。这从屈原那些色彩绚丽、大气磅礴的描绘之中,很容易领略。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贵族气息尤盛。歌德的贵族格调无时不在。夏多布里盎的贵族格调则几近于金碧辉煌的天堂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虽写的是“丑八怪”与流浪女,但那巍峨的大教堂、震撼灵魂的钟声、飘渺不着边际的恋情、高于一切胜于一切的题旨,仍把我们从平民的境界里拔脱出来,而引上天路神阶。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6,(4):5
正通过对"侨批"隐语与梅州"下市话"的调查研究,我们至少发现了三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各地侨批是发掘发现各地乡土性民间秘密语的主要文本资源。只有解读出这样混杂于侨批话语中的一些反切秘密语,方得读懂全信。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此即"下市话"等乡土性民间秘密语之于侨批以及侨批隐语的最根本关系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断裂说"的提出是阿尔都塞为保卫马克思而积极斗争的理论产物。他的目的是"清算"当时非常流行的"人道主义"思潮和斯大林的"教条主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歪曲理解,并尝试对马克思的理论思想做出一种新的科学的解读,以恢复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强有力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他的"认识论断裂说"是一种独特的理论,它预示着马克思哲学思想从"意识形态"向"科学"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复兴,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100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解读,我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再一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2,(3):4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任何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文化研究,均无意义,不会有生命力。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天,与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关注社会现实文化问题成为国家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追求文明进步的社会生活既是人类与国人生命历程的一个向往,也是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注社会现实文化问题不是历史学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和“小众”传播共存的时代,“民意”、“舆情”和“公论”,不仅代表着公众对于新闻的一种集合式反应,而且自身也往往成为了新闻的一部分。民意,仿佛是一把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冥冥之中悬在所有那些关注自身形象的个人、组织和国家头上,既切近又遥远,既真实又虚幻。  相似文献   

16.
赵岩 《文化学刊》2011,(6):60-61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是有韵律的声音,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绚丽多彩令人回味无穷,这些音乐的共鸣构成了美妙的音乐文化。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音乐教育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中十分重要,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作用下弘扬。教学内容与文化相统一,在高校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当今社会民族音乐文化并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09,(5):147-147
朱狄敏、周彬彬在《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山寨文化是个人自由与枷锁的分水岭,充分体现了民众的自主权。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群体不断涌现。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是趋于多元化。从深层次而言。山寨文化反映了多数民众争取话语权的努力。山寨文化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主流文化、权威文化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3,(1):83-83
陈秋、苏日娜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女性民俗研究首先要关注的是民俗社会中与女性俗民有关的民俗事象,在此基础上思考民俗社会中女性(社会)性别规范的养成,女性和男性在民俗生活的互动中如何扮演其角色,进而考察“民俗社会”如何建构规范“民俗之民”的“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2,(1):28-28
田方林、冉亚清在《江淮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关注的中心不是物,而是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明一以贯之的核心原则,这体现出一种典型的人学视野,彰显出一种深刻的伦理向度。科学发展观对人的深切关注不是西方那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更不是偏激的生态中心主义,毋宁说这是一种具体中国特色的生态和谐主义,或说是一种真正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0.
祭祀仪式是群体借由祭祀活动表现对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灵或祖先的尊重、崇敬,并表达内心需求、期许生活美好等意义,但不同的行为表现隐喻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族"春节"与回族"古尔邦节"中祭祀仪式作比较,具体分析其民族文化内涵及普同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