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多世纪前,当人们借助航海实现环世界旅行的愿望时,有位诗人面对苍茫大海,发出“水天渺茫,却无滴水可饮”(Water,water everywhere,not a drop to drink.)的无奈感叹。而今天,面对呈几何速度增长的信息,人们似乎感到同样的无助:海量的信息,听谁信谁?的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一、2017年我国国际传播回顾2017年,对于中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以稳定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1/3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吸引全球目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在世界上扩大影响。在国内,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迈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9月19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协办的首届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主旨为"创新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和10余所国际传播机构的70余名学者和从业者参会。在一天的会期中,9位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近60位代表在4个分论坛上共同回顾中国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成就与挑战,探索创新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同侪互励,致知力行,为中国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和研究的发展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4.
算法技术的发展带来国际传播环境、机制与目标的结构性调整。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算法技术也催生信息茧房、算法政治、“算法利维坦”等现象,构成固化国际传播中的传播阻碍与理解屏障等风险。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着眼于数字治理,系统性提升算法治理能力,积极适应国际社交平台的算法治理规则,参与全球算法治理的多方协商协作,推进构建崇尚全球公义的新型算法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万物互联、智能传播的新阶段,智慧全媒体成为媒介融合深度发展的未来趋向。媒体的深度融合和媒介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带来国际传播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内涵的拓展。在智能传播的趋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既有的国际传播内涵认知进行重新较调,将所有主体有意或无意基于各类平台、以各种方式开展的跨国、跨文化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都纳入到国际传播的讨论范畴中来。应更加准确地把握智能传播时代国际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与逻辑,更好地厘清引导国际传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路和策略。智能传播时代国际传播的实践要建立以全媒体为基础的国际传播体系,转换视角,优化国际传播叙事,并合理把握国际传播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6.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地球生态的核心话题。善待环境,保护的是人类自身。国际社会也是一个生态圈,以国际政治为基础的全球环境充满了争议、竞争与斗争。中国的国际传播置身于“西强我弱”的国际环境中,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舆论生态。做好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传播,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讲明中国道理。创新生态文明的国际传播路径,要遵循物种多样性与生态有机平衡的规律,结合国际传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用多样化的声音来表达中国的立场、观点和话语。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12日,美国著名民主党籍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以下简称"希拉里",以与其丈夫比尔·克林顿相区分)推出题为《整装待发》(Getting Started)的宣传片,正式宣布参与美国总统竞选。这位资深政治家无疑是美国当下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明星之一,她不但拥有一位曾经连任两届总统的丈夫,而且曾在奥巴马第一任期  相似文献   

8.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担负着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站在中国立场报道世界大事的重要职责,是中国观点的传播者、中国立场的阐释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急剧变革的国际形势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新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应该是一套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需要形成由党和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和新闻院校联手办学的模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原则,"坚守国家立场"是根基,"坚定中国特色"是路径。其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坚守国家立场,明确"为谁传播";及时发出声音,把握"何时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传播什么";拓宽传播渠道,掌握"怎样传播"。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25日,中央发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要抓紧培养四种人才:“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央政府适时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各大媒体纷纷据此调整发展战略,设定"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目标,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也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2009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与部署下,中国五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复旦大学开始创设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当年即招收首批150名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牵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演变。西方不断升级负面议题,不遗余力对我攻击抹黑,加剧打压我媒体机构,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更大压力、更新挑战。新形势下,研究改进国际传播方式、提高对外传播的贴近性和有效性,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过去41年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历史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国际传播人才的整体模式,总结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方向。整体说来,传统的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的集中权威(authority)模式,是以国家需求导向,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复合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国际传播+”模式。在培养效果上,该模式满足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国际传播人才的临时性和表层需求,但在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体系的今天也导致了中国国际传播结构性失语,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下媒介技术引发的全域性、生态性、颠覆性变革,未来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亟需走向分散枢纽模式(hub),通过在不同专业、学科复合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实现从“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从不同专业、学科赋能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赋能不同学科、专业,实现因校、因专业制宜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学科体系建设,解决中国国际传播在专业领域的结构性失语。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战略传播是指政府或组织为实现特定战略目标,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战略策划、策略实施和效果评估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尽管战略传播概念提出时间相对较晚,但是,战略传播观念实际在二战后已广泛应用于国际传播实践,成效显著。当下我国国际传播实践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更应秉承战略传播思维,提升专业化程度,加强前期调研和主动策划,加强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校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留学生在学好汉语及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他们,让他们顺利融入中国,并逐步建构、培养他们知华、友华、爱华情结,成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这也是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的"5·31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推进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守正创新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首都北京在认真分析研究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任务基础上,总结提升北京市国际传播实践经验,即坚持目标导向,立足全球视野、国家站位、首都定位、首善标准;探索工作思路,坚持做强主流传播、主场传播、主力传播、主心传播;探索传播策略,坚持把事实传播做足、把议题引领做优、把精神力量做强、把创新传播做活,不断提高首都北京国际传播能力,生动传播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在2010年的工作部署中特别强调:外语国际频道要按照国际传播规律进行节目设置,要改进播报语态和风格,让节目更加贴近国外受众的收视习惯,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全面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北京市委宣传部充分提炼挖掘四个中心元素,用好、用足古都北京、红色北京、京味北京、创新北京等形象特色,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动员各类传播主体,应用各种传播渠道,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国际传播、每一场形象塑造,努力构建与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与大国首都相匹配的良好国际形象,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北京。  相似文献   

18.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要求,面对当前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地方国际传播工作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政治站位、讲究方式方法,讲好各地发展故事,向世界展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不断推动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际传播是讲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应有之义。资源保护与节约、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不仅谱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也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通过推广成功案例、利用国际会议发声、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倡导蓝色伙伴关系等,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视听业态,已进入成熟发展新阶段,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赛道。应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主流传播,为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城市形象贡献力量。人工智能赋能短视频前景广阔。要防范人工智能风险,科学健康构建全民共创、全民共享、全球传播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