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世纪到明末的一百多年间,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沿着印度洋新航线来到中国,中国人因此开始了直接接触和认识欧洲的历程.本文梳理明季中国人对于欧洲史地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四国形象的最初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明季中国人欧洲认识具有"新知与讹误相混杂"、"疏离西方宗教神学"以及"沉湎于传统帝国最后的文化优越感"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声音     
鉴于Google可能推动美国压倒性的话语权,必须对Google的资源垄断进行欧洲人的反击,从而让人们了解欧洲的智慧、历史以及文化遗产。——法兰西图书馆馆长诺埃尔·让纳说应该大力推广Quaero(拉丁语意为"我搜")搜索引擎计划,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听说南斯拉夫的奶牛养得好,中国人就经常去参观学习,当地的官员说:"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批评某些人热衷于"公费出国考察"时引用的一段"名言"  相似文献   

3.
<正>法兰西民族大概是欧洲人中对中国怀有最为特殊之情感和认知的民族。法国是最早向中国派出传教士的欧洲国家之一。大约十三世纪,法王圣路易就曾派出卢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ouck)前往拜访成吉思汗,试图与中国联手对付穆斯林。而出生于北京的景教(即基督教)教士索玛(Rabban Sauma),也被法国人认为是中国派往巴黎以求会晤法国国王菲利浦的使者。中国在当时被法国视为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中国和欧洲暴发,欧洲涉华舆论也在角色和逻辑的转换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欧盟官方将疫情期间中欧之间的舆论互动定义为"叙事之争",这种政治化的解读不利于中欧双方建立和巩固理性、客观和积极的相互认知。欧洲涉华舆论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与中欧经历的不同防疫阶段密切相关。疫情期间欧洲涉华舆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官方与民间舆论有差异有交集,欧洲涉华舆论存在国别与区域差异,传播方式及其效果具有多样性和交互性,中美舆论交锋影响欧洲涉华舆论。为克服欧洲涉华舆论变化的消极影响,首先,中欧双方应当共同确认疫情是人类公敌,反对政治化和污名化,携手遏制疫情和"舆论病毒"的传播。其次,中欧制定和实施抗疫措施都立足于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双方应当相互尊重并拒绝将防疫问题上升到"制度比较"层面。  相似文献   

5.
"文如其人"本身的模糊性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讨论空间。中国思想传统相对忽视对精确定义的追寻;中国文论术语本身有模糊、多义的特性;"文"的语义嬗变显示出中国古代将对"文"的理解与"人"的生命活动相关联。中国思想传统的重实际倾向对"文如其人"命题的影响体现在对人的内外关系的理解、创作层面的"诗言志"传统、阅读层面的"观人"与"知言"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栗子 《文化交流》2016,(2):9-11
正"又卖光了?昨天才进了100箱,一天时间就卖光了?"王老板外头回来、进门就问老婆关于老酒(黄酒)的销售情况,说:"又得去进货了。"近日笔者到绍兴采访老酒的过年生意,在市区北复线上的一家副食品批发部里,王老板告诉说,临近过年,老酒作为绍兴的传统特产,拿去送礼再好不过,每天到店里来的批发生意源源不断。"天冷,老酒烫一烫,吃了暖身乐胃,所以更多人愿意拿去送礼了。"  相似文献   

7.
欧洲媒体报道中国“媒体报道总说中国贫穷落后、吃不饱饭,这种认识在欧洲人心里根深蒂固”2001年9月,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英国联合金属贸易公司副总裁 Mike Living(中文名李明思)致信《北京青年报》,信中说:“我4月份在英国《每日  相似文献   

8.
法国汉学研究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人们常说,汉学是法国人创立的。如果说汉学是指对中国进行科学的研究,这倒是真的(我认为主要还是从这方面来看待汉学,否则就不能这样说了)。谈到欧洲最初对中国文化的一般了解,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方邻国是法国的先躯,是发现和探索亚洲大陆的先锋,由此欧洲进入近代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地所带来的一切,其中包括一系列问题和悲剧。十六世纪(1514年)葡萄牙最先来到中国,紧接着是西班牙人,以其传教士和远征军士兵所提供的情报为基础——传教和军事、经济征服意图双管齐下——于是,关于中国最初的著作之一在欧洲出版了。这就是让·贡扎雷·德·孟多扎(Juan Congalez de Mondoga)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用西班牙文在罗马出版,很快就译成欧洲各国语言,最先译成法文(1588年,巴黎)。  相似文献   

9.
"中国知名房地产商潘石屹写的一条微博正在网民间热转:‘今天吃自助餐,一位拿了许多西瓜。我:怎么拿这么多?她:帮首长拿的。我:习总书记都下厨做饭了,你伺候多大的首长?’"这不是微博转发,也不是手机报上的段子,而是新华社对外稿《"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中共顶层示范激励清明政治》的一段导语。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  相似文献   

10.
16至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西传欧洲的历程也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被解读为没有宗教信仰、无神论的文化,形成了所谓的16至18世纪欧洲的"中国无神论"。探讨"中国无神论"的思想根源离不开当时欧洲社会历史的宗教属性,不同的认识产生于中西传统宗教文化关于宗教信仰认识上的差异,进一步表现为中西宗教文化传统对有神论与无神论认识上的差异,其根源为基督教一神论传统教义的绝对排他性。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集视觉听觉于一身的媒介,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纪录片被视为促进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为它具有"真实与深度的特征和跨意识形态、跨文化、跨民族的属性"~((1))。通过纪录片,观众们能够更容易扩大眼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新世纪以来,新的纪录片观念、方法不断进入中国人视野,中国纪录片人不再满足于"拿进来",也越来越注重"走出去"。愈来愈多的中国纪录片通过参展、参赛和版权交易等方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9月16日,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运行。该中心由文化部与上海市共建,是中国首个采取部省(市)合作新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海外文化中心。短短5个月,这所建在欧盟区中心地带的中国文化中心已经举办了几十场活动,成为在欧洲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被当地人称为"中国之家"。在新春丙申猴年到来之际,笔者在布鲁塞尔采访了中心主任严振全。记者:请您谈谈中国政府为何选在布鲁塞尔设立中国文  相似文献   

13.
周正勇 《职业圈》2011,(25):64-65
中国常被那些总部设在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低,在高管的薪酬福利上也应该比较便宜。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你想争夺到顶尖人才,就必须支付恰当的薪酬,中国的高管待遇也相当丰厚。今天,经济危机加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迫切性,对全球化,现在有不少企业的根本思维是资产抄底的思路。在这个主导思想下,很多企业可能更多的在考虑怎么借助今天的外部环境,把资产拿下来,至于拿下来以后怎么创造价值,怎么跟自身现有的业务整合,企业可能都没有来得及想透彻。这与顶尖人才短缺与战略上的认识误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常被那些总部设在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低,在高管的薪酬福利上也应该比较便宜。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你想争夺到顶尖人才,就必须支付恰当的薪酬,中国的高管待遇也相当丰厚。今天,经济危机加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迫切性,对全球化,现在有不少企业的根本思维是资产抄底的思路。在这个主导思想下,很多企业可能更多的在考虑怎么借助今天的外部环境,把资产拿下来,至于拿下来以后怎么创造价值,怎么跟自身现有的业务整合,企业可能都没有来得及想透彻。这与顶尖人才短缺与战略上的认识误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春林是兼鲁迅学与比较文学于一身的学者。他的论文集《跋涉于文学高地》收入了有关鲁迅与外国文学(主要是俄国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19篇。这些论文遵循比较文学的根本原则,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昭示出鲁迅受惠于时代,是与西方现代主义大师几乎同时起步的伟大作家一一"鲁迅属于全世界"的。李春林的学术研究具有世界性眼光,摆脱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否弃了韦勒克的"内外割裂"论,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文学方法论——"内外兼融的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6.
韩笙 《文化交流》2015,(2):14-18,2
春节将至,"旅游"又成热词。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演艺秀,其中最具历史的是《宋城千古情》。有人统计,《宋城千古情》已经是世界上表演场次最多的文化演出,有人拿它与拉斯维加斯"O"秀、巴黎"红磨坊"相提并论,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秀"。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如今知名的演艺秀"千古情"系列以及"印象"系列,与《宋城千古情》一脉同源或有发蒙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欧洲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尽管考古学家的发掘,已追寻到远古文化联系的踪迹,但是关山阻隔,大漠浩瀚,海波汹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困难重重的古代,不要说较大规模的接触和交流,即使是彼此之间的互通音讯也殊非易事。历史发展到13世纪,马可·波罗的来华及其对中国的生动叙述,诱发了欧洲对中国这一神奇之地的无限向往。然而,欧洲人大批来到中国,中国与欧洲较大规模的直接交往,还必须等待15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明朝正德年间,伴随欧洲海外扩张的步伐,葡萄牙的风帆驶入了印度洋,从此,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开始发生重大转折。151…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的6月7日、8日,总是中国人民最关注的时刻。此时,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将会奔赴决定人生命运的"战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战斗。这场战役的名字就是"高考"。不同于中国的浓墨重彩,西方对于"高考"的定义就没有那么明确了。美国学生通过SAT、ACT进行水平测试,但考试时间跨度大;英国学生通过A-level(等同于中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中国与欧洲政府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欧洲人的中国观则呈现出一种不相匹配的发展态势。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欧洲人释放出的情绪是悲观的、消极的,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出消极情绪增长而积极情绪下降的态势。1官方与民间中国观的相互对立冲突形成了对华认知的欧洲悖论,而在作为中欧关系"领跑者"的中德关系之中,这一悖论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官热民冷"的中德关系这一个案入手,考察对华认知欧洲悖论的根由,  相似文献   

20.
我欠的债     
现在我是一个人过日子,一个女儿一星期来看我一次,拿拿报纸,送些食品,还帮助做些零事。有一次,我忽然向她道歉:几十年前,我狠狠打过你一次。"我早已经忘了,爸爸,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可不是,她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我极不耐烦地对待过妻子李叔华(当她病重的时候)。她子宫里长了一个肉瘤,流血不止,躺在床上不能动。她对我说:"在床旁柜子抽屉里有一瓶云南白药,可以止血,你帮我找一找。""这半夜三更,怎么找"我近乎咆哮了。她只温和地回答了一句:"将来你要后悔的。"现在她死亡已经二十几年。我追悔无及。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