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花     
正我爱花,可是,我的蜗居,无法养育更多的花草,且花大多有野性,不喜欢蜗居一隅,花和我一样,喜欢自由的天空阳光,于是,寻找那些野性的花,成为我的一种嗜好。当然,我的寻花范围,仅仅局限在方圆百里之间,因为身处苍山西坡,自然更多地走向百里苍山。一植物的花,一直依着时间的节奏开。每年三月,大理苍山西坡的马缨花就应时而开。西坡的马缨花,是属于豪放一词的。那些山脊上纯粹的马缨花林,若不是春天遇见,在莽莽苍山中  相似文献   

2.
永远抹不去的是童年记忆.一年又一年,相隔的是回忆的距离.回忆有多长,时间间隔就有多长.无论回忆有多长,我的童年都弥存着天真烂漫和幼稚. 看电影 三十多年前的老家,看电影是山村农民稀有的精神粮食.  相似文献   

3.
醉在西坡里     
从小生活在苍山西坡,却从未在花开时节登临探寻,只在大年初一去赏过雪景.知道大花园自然生长着很多花,春、夏、秋季轮番绽放,最艳丽要数映山红吧.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开放,花红叶绿,恰似娇艳的新娘.我家屋后也有,每年腊月就逐渐开放,大年三十那天,我总喜欢折上几枝,插在房门上,再插几束放在客厅,把家里装扮得喜气洋洋的.今年适逢三月街民族节放假,便和几位朋友去了一趟大花园.  相似文献   

4.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电影《洛丽塔》是根据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写于1954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可能是因为心虚,当时纳博科夫在欧洲出版此书的时候连署真实姓名的勇气都没有,出版商是把它当作一本色情书而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野鹜轩     
正一越是中年,越想回家。我是地道的洱海人,我的家就在洱海东边山脚下。虽然离家数十里,但是家的牵挂总是如影相随。有人曾问我:"如果让你回老家,盖间小屋,你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我说:"就叫野鹜轩吧。"我最喜欢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希望在我的野鹜轩里,静静地看烟雨洱海,积雪苍山。年纪越大,越想有幢属于自己的小院,如孤鹜一般。王维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6.
记得第一次看到电影<五朵金花>,是在1960年的秋天.那时,因为乡村没有电影院,看场电影要跑到四、五公里外的粮管所.每次见电影消息广告,我们一伙10来岁的同伴总是相约同往,大家一路打打闹闹去看露天电影.每次看电影,除了"战斗故事片"最吸引人外,其他影片都是凑热闹而已.<五朵金花>电影中的剧情故事,儿时也同样没留下多深的印象.自上中学到参加工作后,又多次看了<五朵金花>,才对剧中的故事情节有所了解,也才感到这部电影越看越爱看.从第一次看<五朵金花>至今,这部反映我们白族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电影,我已看过不下数十遍之多,但却仍然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7.
诺邓记     
张长 《大理文化》2003,(3):13-14
何物"诺邓"?没人听说过. 这是个地名,是一个白族山村的名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郊6公里处.除云龙人之外,大理州的人知道这地方的人也不多,更别说内地了. 但我敢肯定,它迟早要出名. 根据有二:一是它的古老.二是未受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云南丽江,名扬世界,当初也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喜欢把艾菲尔铁塔叫作“铁娘子”,过去我不解其义,最近在巴黎住了些日子,多次在她身边转悠,还从脚到肩地攀登而上,将她的五脏六腑看了个通透,才逐渐对这个雅号琢磨出个味儿来。  相似文献   

9.
马真读谍     
马真 《世界文化》2006,(7):35-36
《A History of Violence》,从名字看,我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有一个错误的预计,我以为这个电影试图将书写关于暴力的历史,或是暴力的来源和发展。但是从内容上来看,history并不是“历史”的意思,而是“过去”的意思。“暴力史”是讲述男主角过去暴力的性格和行为。那么,电影的主体并不是暴力的张扬,而是暴力如何能够平息。  相似文献   

10.
云山遮不住     
一 多年以前便听人说过,弥渡坝子以西的巍峨的群山之中,藏着一座"云山公园".把此地命名为"公园",我想,和我一般见识的人肯定都会觉得惊讶.因为,定型在我们头脑里的公园,通常都在比较繁华的地方,而这座公园,却建在远离闹市的山区,并且修建公园的一切费用全部靠民间捐赠.  相似文献   

11.
正1"在没有西伯利亚的地方,人们把城市之外的大地一概视为流放地。"诗人于坚的想法让我一震,原来我一直都居住在流放地。"流放地"的表述引起了我的联想,苍山西坡的这片汪洋花海,是放逐野性的地域,还是安放心灵的地方?流放是一个有贬义色彩的词条,多少给人壅蔽之感,但这恰恰给了我进一步深入的勇气。大地莽莽,人微如草芥,在杂草丛生荆棘重重的地域,每行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这就是这个世界建立起的秩序,而此地是无序的,凌乱而庞杂的西坡腹地,又一次迎  相似文献   

12.
在老家的乡下,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见蛇不打三分罪."不知这话最先是谁说出来的,但我敢肯定,说这话的人跟我一样,怕蛇.或许,它正是我那受够了毒蛇猛兽惊扰的祖先发出的毒咒.  相似文献   

13.
一直一只黑色的蜣螂以极快的速度一直向前飞去。飞行中突然撞到了铁丝网上。它挂到铁丝上了,用它所有的爪子发出求救的信号。我把它取了下来,放开它,说: “傻瓜,你别一直飞啊。”尼亚加拉瀑布所有伟大的事物都会提出它自己的要求,这使我感到畏惧:“我嘛,是伟大的;可你是什么人,竟敢到这儿来看我。”就拿尼亚加拉瀑布作例子吧。我去那里,并且看到了它。当通常感到惊讶的短暂时间过去以后,瀑布必然会提出那个问题,就连爆  相似文献   

14.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这,是我儿时看过的早期电影——《五朵金花》里面的唱词,给人印象极为深刻。朴素善良的白族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能歌善舞,尤其是影片中那些如画的风景,简直让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流连忘返,痴迷难出。我这一沉醉便是多少年,如今我更是把自己向往成了一只候鸟,身虽未动,心却已远,思绪早就随了翅膀飞向当初尚未有"宜居"概念、然当时即认定系"好地方"的南国,从冬季寒冷的湖北移居四季如春的大理去越冬,使  相似文献   

15.
<正>《洛奇》(《Rocky》)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段人生。在电影与人生的交织中,缔造了光影和现实的传奇。当我闭上眼睛,一幕幕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美国有一座东部城市叫做费城,如果你询问当地人,"费城的标志人物是谁",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答案是艾弗森(原费城76人队队员),但是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奇",一个从电影里走出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有一种名叫"阿兰西尼"的著名小吃,这是当地的一种美食,是将绿豌豆、奶酪、蘑菇和肉类等多种馅料包在饭团中,再用油炸制而成,所以也叫油炸饭团. 西西里岛的油炸饭团之所以出名,除了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外皮松脆,里边柔软可口,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原因:当地人竟然为这种美食的名字的性别问题发生了长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春天     
我不是植物学家,但是很久以来,我总觉得收集花草是一种快乐。我喜欢碰见自己不认识的植物,然后借助书本来识别它,等到下一次我在路边看到它摇曳弄姿,我便能叫出它的名字了。倘若发现的是稀有植物,那就更令我开心了。大自然这伟大的艺术家,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创造出了普普通通的花  相似文献   

18.
杨雷 《世界文化》2015,(1):12-14
<正>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和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所谓"圣三位一体",其实是神学意义上的一个名词,表示独一的真神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即基督教通常所说的"圣父""圣子""圣灵"),但却是合一的。通俗的说,就是这三位导演的电影中都弥漫着浓烈的宗教色彩。而其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用诗一般的语言倾注着自己对人类灵魂执着而深切的关怀,堪称电影世界里的宗教圣徒。  相似文献   

19.
月亮花     
在我没有见到月亮花之前,我是通过一段优美柔婉的文字来幻想它的:"有一种不起眼的奇特的小花儿,它夜间开放,黎明消失,人称月亮花."我以为只要是带上了月华莹洁的物,它就具有着某种神秘的灵性,更何况它是一种花呢?并且这花儿一生只开一次,但就是为这唯一一次的开放,它却拼尽终生的美丽来装点夜色,以一夜的生命开出了终生的辉煌.因此,我特别地向往它.  相似文献   

20.
一 今年核桃成熟上市的时候,我的老家,位于无量山和哀牢山结合部的峡山县靠山庄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说大,它还真不算大;可说小,它一点也不小.它撞击着许多山民的心,让人久久无法平静,其中包括远在州城一所大学教书的我. 事情是这样的. 就在中秋节前一天,刚进入知天命之年的三叔,终于冲破重重阻拦,把自己含辛茹苦、倾注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