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释戴望舒《雨巷》的诗意,指出《雨巷》是诗人心灵寂寞痛苦的歌唱,同时有着那个窒闷、残酷时代的曲折投影。艺术上,《雨巷》既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又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戴望舒的《雨巷》的重新解读,表达了作者对《雨巷》这首诗歌的一种解读和认识,并由此展开对诗歌意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白杰 《江汉学术》2023,(3):63-71
《九叶集》为九叶诗派在新时期语境中争取到相当的合法性。不过置身1980年代初期的历史转折时段,《九叶集》在编辑出版时仍以现实主义来标榜自己,并据此展开一系列“自我审查”。如此来做,自然包含许多权宜性的生存策略,但它对九叶诗派的艺术品质、精神向度、文学史地位等还是构成诸多限制。稍后香港出版的《八叶集》,看似在辑选内容上续接了《九叶集》,但事实上已将艺术基点移位至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九叶集》的价值坐标系,有效突显了九叶诗派长期被遮蔽的现代诗学品质,也推动了诗派内部南北诗人的历史占位的调整。此后在“重写文学史”的时代语境下,九叶诗派的现代主义内涵得到更为深入地挖掘,但也容易被过滤为“现代主义”的单一色调。  相似文献   

4.
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深远。戴望舒的《〈恶之花〉掇英》是中国译介波德莱尔的重要文本。从20世纪20年代求学于震旦大学,到40年代出版《〈恶之花〉掇英》,可以说,戴望舒的一生一直与波德莱尔相伴。波德莱尔诗歌深刻影响着戴望舒的创作。通过翻译《恶之花》,戴望舒在东方应和着波德莱尔的诗学主张和审美追求。戴望舒也在翻译中改造了波德莱尔,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置,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比较分析中,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外在地表现为英雄人物形象的死亡和人物形象的平面化,内在地表现为理性意识的消失与精神憧憬的返魅。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萧丽红的《桂花巷》都是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以封建大家族为背景,关注时代沉落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探讨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建构作家自身的女性主义价值理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意从“不同场景中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现实境遇下女性表现的生存抗争”两方面来探究女性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7.
《彩色的面纱》是毛姆唯一一部以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毛姆的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和研究,但较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其现代主义主题。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主题,包括异化、幻灭、死亡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等主题,以便读者加深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雨巷>诗中象征与传统、原型意象与隐喻及象征修辞策略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戴望舒在学习借鉴西方象征派诗歌时,对西方象征派诗歌的特质有所选择的特点,该诗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象征意蕴,实现了西方象征派表现手法与民族传统相融合,创作出了中国式的象征派诗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人们还远未认识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时,庞德,一位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已经意识到自然的生态危机时人类文明的危机,显示出他思想的前瞻性。本文从生态批评的全新视角来解读《诗章》,试图从中梳理出庞德在《诗章》中隐含的生态思想。这部史诗是对现在生态问题的警告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解读体育博客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博客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依托于网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体育信息传播,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具体从三方面阐述,通过与传统体育媒介的比较分析,说明其具有许多传统体育媒介所没有的优势,以期了解体育博客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改革应注意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有机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出现了对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批判,其矛头直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所有这些批判、探索,无疑对反思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有积极意义.但对学校体育教学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现代理性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批判,目的是为了发挥现代性的潜能,而不是走向相对主义,走向非理性.而是要揭示现代理性教育模式的内在冲突及其原因,并为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更为理性和冷静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平等”不是平面的,不同的平等观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还存在着质的差别。在异质的平台上,“同质的平等”观和“异质的平等”观针锋相对,它们分别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对应。在本质主义的基石上,现代主义奉行“同质的平等”观。针对这种平等观的危害,后现代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异质的平等”观,以期进行“疗救”。对于今天逐渐开放、走向多元化的中国而言,这种疗救的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时期我国体育报道特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渗透到中国,我国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强力影响,传媒也概莫能外,体育传媒作为传媒成员自然也身处影响之列。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显现出了各种新的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就这些特征做一线性解读,旨在能够为一些还未洞悉到这些变化的体育传媒提供可鉴之资。为体育受众提供更好的体育报道服务,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系统构建高等艺术院校体育艺术类课程群体系和实施策略,树立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为高等艺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向现代化发展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且在各种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发展方向。结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弥补了儒学的“中庸思想”和“实用主义”带给竞技运动的制约,而儒学的“人本思想”填补了后现代主义“否定本质”和“随意论”与体育运动规则产生的冲击。因此,奥运的发展应吸纳各国的、各类文化,扬长避短,实现其文化的最优置配。  相似文献   

17.
从平淡中见深远——解读海明威的《雨中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篇小说《雨中猫》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它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语言简洁凝练,朴实无华,展现了主人公的迷惘与虚无,令读者真正领略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超级”理论家,法国思想家让.布西亚采用了符号学的视角,对消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建立了符号消费理论。这些论述在指导企业进行营销活动中有着现实的意义,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主义中所提出的"对话"具有开放性、启蒙性及理解性、反思性等特征。在道德教育中存在于人与文本,师生之间。教育对象自我对话中,将道德教育视为个体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