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出版物要有明确的出版宗旨、依靠群众办报办刊、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刊物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容等。毛泽东的这些编辑思想,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政治周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储安平的编辑生涯谢泳严格地说,储安平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编辑方面。虽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地在政治上很有见解,也热心于言论方面的工作,但从他年轻时代到最后的岁月,都与编辑工作联系得很紧。储安平是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的学生(过去许多人误认为他毕业...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12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的心脏停止止了跳动。尽管他年过古稀,早已退休,但是直到脑溢血病发之日,他仍在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审读稿件。从1957年进新知识出版社当编辑开始,他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编辑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辞书编辑树立了楷模。 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19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他调入该所工作,自此与《辞海》结下不解之缘。从修订《辞海》的筹备工作开始,直到《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和1989年版陆续问世,他参加了全过程。在此期间,他执笔起草了《〈辞海〉收词范围和各学科收词比例》、《〈辞海〉1979年版修订方案》、《〈辞海〉1989年版合订本汇编方案》、《〈辞海〉分册总体结构方案》等文件,经《辞海》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成为指导《辞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公正的,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关露,近年来又引起了不少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在那黑暗的年代,她曾用热情、流畅的诗句温暖过人们的心,用那朴实、深刻的小说、散文、评论点燃过人们的希望,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关露的作品和她的歌声一起被禁锢了起来。只有在万象复苏的今天,她才被人们重新认识。关露(1907—1982),本名胡寿楣,原籍河北延庆。童年时代跟母亲读过一些中国古典诗词,14岁习作旧诗,19岁开始学写新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作为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妇孺皆知.但他的一生与编辑报刊密切相关,恐怕知之者甚少.大半个世纪过去了,笔者深切感到有必要回顾一下梁启超几起几落的编辑生涯.  相似文献   

8.
当过25年的编辑,时常怀念着那些难忘的岁月。记得最初踏进编辑部时,曾下决心:一定要当个好编辑。 我是1969年底跨入报社大门的,那个时候真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幸运,找不到几本新闻学之类的书籍,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训练,更多的是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凭着个人兴趣和一股傻劲,闷着头干,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直到1980年以后,才陆续比较系统地接触到新闻学、编辑学。就这么干中学,学中干,  相似文献   

9.
60年前的仲秋,我诞生于杭州城南一所老宅。家祖喜爱字画,中堂挂的是一幅《麒麟吐玉书》国画,便以此给我取名曰“麟书”。没想到,从此我的一生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想不到以后编辑成了我的终生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教了一年书。先调报社,编了26年报;后调出版社,编了14年书。在编辑岗位上度过了40个春秋,说不清为他人作了多少“嫁衣”。  相似文献   

10.
11.
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周,即1945年8月8日,当代作家谢六逸先生英年早逝,去世于山城贵阳,虚龄仅47岁。那时候交通阻塞,通讯落后,他逝世的不幸消息在隔了一段时间以后,才陆陆续续传到他分布全国各地的朋友耳中。1947年,在他逝世2周年的时候,在上海出版的《文讯》月刊第7卷第3期上,郑振铎、茅盾、徐调孚、顾仲彝、章  相似文献   

12.
一、开场自我在《老舍和我》那篇长达五万字的回忆文章结尾处,曾说过;“如果把我六十年编辑生涯分成解放前后两大部分的话,那么,解放前又可分‘良友时期’和‘晨光时期’两个阶段。前者得益于左联作家鲁迅、茅盾、郑伯奇、阿英等,……”现在这四位著名作家都已先后成了故人,其中对鲁迅,虽历经变乱,他写给我的四十九封书简,原物虽已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他们回赠我的几可乱真的复印册页,仍保留在手头。因  相似文献   

13.
吴宓出生于一个报刊世家,嗣父吴建常是《民立》报馆的编辑,舅父胡堪编撰的三原《训俗白话报》是陕西省最早的白话刊物。吴宓自幼耳濡目染,11岁自编《童子月报》;  相似文献   

14.
何心冷,江苏苏州人,生于1898年,幼年丧父丧母.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靠自学肄业于北平民国大学.1922年,胡政之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何心冷被录用,开始步入新闻界.  相似文献   

15.
他——吴朗西先生,患着病,身子佝偻着,深深地卷缩在旧沙发里,灰白的头发倔强而又幽默地竖立着,嘴唇、手、脚都在微微颤抖,一双细细的眼睛紧眯着,脸上不时流露出慈祥的微笑,浓重的四川口音听起来有些难懂,我们全神地细听着,一会儿,他那低沉浑厚的、一字一字的回忆把我们带到了远久的年代……一、一份电报,决定了编辑生涯吴朗西生于一九○四年,四川省开县人,最初的学业是在重庆完成的。一九二一年起,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学者,又是编辑家。他的编辑生涯,说起来是很有意思的: 一、搭上《无轨列车》 1928年侨居日本的刘呐鸥在上海出资创办第一线书店,同时邀请震旦大学的同学施蛰存、戴望舒一起来办文艺刊物,名叫《无轨列车》,意思是刊物的方向,内容没有一定的“轨道”。尽管刊物起名为《无轨列车》,但内容还是比较集中的。1928年9月10日创刊号的封底有这样一段文字:“诸君,你恐怕还不曾有一种称心的小杂志。你们要时常看看好的创作小说吗?你们喜欢读音铿锵的诗歌吗?你们爱流利的散文随笔吗?你们喜欢看欧美日本各国现代的名著吗?你们也想领受些尖锐的讽刺文里的机智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该刊的办刊方针,它是“有轨”的。  相似文献   

17.
知识性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历史知识、社会生活等内容,都请一些专家学者撰稿,如原《新中华》杂志的编辑倪文宙先生等。文艺方面的作者,主要是学生中的党员和进步青年,有金如霆,笔名为柯群、陈新华、袁鹰、石琪、欧阳芙子等。我自己用歌青春、王淑俊的笔名写过诗《毕业行》和短论《逃避与等待》,分别刊于第3期和第4期。 这份刊物在上海沦陷时期地下党领导的学生工作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没有发表过一篇过火的“左”倾幼稚病作品。它按照我们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缩微工作是在80年代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在文化部图书馆司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以各省大型公共图书馆为成员的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并制定了一系列缩微摄制、资料整理等标准,负责着全国公共图书馆间缩微工作的调配与协作、对各成员馆间摄制的文献作统筹和技术工作的指导。我馆是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属下的成员馆,担负着我省历史文献资料的摄制任务,从1985年开始,正式投入了资料的缩微前整理和摄制工作。建国前报纸是我馆作为抢救重点历史文献计划的一部分。我省建国前的报纸刊物,由于当时受西方科技文化影响较早,在当时我国报刊业中发展较快,数量不少,从现在所见到早期的有甲午战争期间(1893年)的《岭南日报》和《中西报》(1892年)、《中西日报》(1893年)及清后期省港两地出版的《天趣报》、《岭东日报》、《国民报》、《东方报》、《南越报》、《广东日报》等一大批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张志公先生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退休以后虽然还常与书相伴,但以消遣和"补课"为主,懒于钻研,全无创意,留下的只有四十几年编辑生涯的点滴记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