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汉初儒学的复兴有着重要意义。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由于他对儒学的改造和变通,儒学的价值才为统治者所认识,儒学由此渐次步入统治思想的殿堂。而陆贾的思想发展也指示着其后儒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承秦而起的西汉王朝,在陆贾、贾谊等汉初政治家反思和批判秦弊的基础上,一反秦以“威德”为核心的重威严法、多欲寡恩的皇权政治模式,大力倡导法先圣、尚德行、施仁政等治国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崇尚“孝德”,推崇孝治.汉代所推崇之“孝德”并不是向先秦儒学、西周德化礼仪之学的一种简单回归.而所谓的汉承秦制,实际也只是形式上的承袭,在关乎秦汉两朝立国之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层面,秦之“威德”与汉之“孝德”是迥然相异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教育史研究》2003,(1):1-5,20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微观史学、口述史、史料采集四个方面来分析后现代文学理论对教育史研究的影响;并对此影响下的教育史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以及教育文学的专业化问题作了思考;只有不断寻求教育文学理论与方法的突破才能丰富教育史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汉初政治是郡国并行体制。汉初同姓王的分封原则,基本是一种西周宗法制度之下血缘分封原则的复兴。可以说汉初的政治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六国之政治传统。王国政治作为汉初政治的一元,使汉初政治无疑也具有了多元政治的雏形,养士之风的重新兴起,或许可以说是六国传统复兴的一项主要内容。汉初养士可大致分为诸侯王之养士、外威大臣之养士和布衣豪杰之游侠养士三类。他们借养士而形成一股力量或以对抗中央、或以对抗政府、要么就是权力斗争和个人私怨斗争的工具。但这种情形总是与逐步加强的中央集权的潮流相逆的,所以到汉武帝以后,成为中央政府严厉打击的对象,因失去生存的环境而逐步衰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尤其是近50年来在史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上有种种不同认识,并影响到史学的发展.虽然我国史学发展历程中有过被政治化、简单化、庸俗化的痛苦经历,但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史学与政治有关系,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曲解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把史学与政治关系简单化以及把史学等同于政治是错误的.同样,割裂史学同政治的关系,强调史学要“超越”现实也是不正确的.在史学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好史学与政治关系的三个维度,使史学在与现实政治运动的双向互动中保持合理的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6.
本刊特约周先生撰文谈谈治学经验,现将其《我的史学研究与史学观》一文刊载。我们深信,周伟洲教授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会使每位读者受到启发和鼓舞  相似文献   

7.
陆贾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新语》以儒家仁义道德为本,同时吸收了道法家的某些因素,提倡无为而治、求圣贤和重民的政治主张,为汉初统治者构建以道德为基础的统治提供了比较坚实的价值支撑,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包含有较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贾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新语》以儒家仁义道德为本,同时吸收了道法家的某些因素,提倡无为而治、求圣贤和重民的政治主张,为汉初统治者构建以道德为基础的统治提供了比较坚实的价值支撑,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包含有较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袁宏在<后汉纪>中提倡用道家思想作为统治理念,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手段,即"以无为本,以儒为用"的政治主张.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君主要行为简易,治理国家时要无为而治;在实际的国家治理过程中要顺民情、顺民性,主张教化其心反对滥刑.同时,袁宏因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对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述、评价中有秉笔修史的美德;同时又表现出了正统史家的史学批评意识,这种史学批评所折射出的经世、警示的社会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甚广,在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并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和经济史。其"新生机主义历史观",把文化作为历史进化的推动力。在史学史上,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将中国史学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张英杰 《华章》2007,(12):50-50
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一位集大成的学者,其史学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他的理性主义史学观,对历史研究领域的开拓和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世界历史体系上.然而如此伟大的史学理论成就并不是空穴来风,他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的,尤其是当时的物理学成就,地理大发现,以及前人的学术成就等,这些都是构成伏尔泰史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秦王朝在国家统治思想上呈现出极端的狭隘性、单维性与局限性。它表现在秦君臣对其战争力量和主观作用的深信不移和盲目夸大,以致未能及时调整“马上”与“马下”治天下的攻守异势的统治思想及策略;在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上则呈现出极端的功利化特征;而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秦专制王权理论在政治哲学方面又表现出贫乏性、单一性特点。这种统治思想的局限性使秦王朝在统一后的社会整合与控制上缺乏稳固的思想基础,导致它在社会转型重建中的不成熟内敛机制及大一统社会发展中的秩序失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代史学,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殷鉴功能根深蒂固;中国史学,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功能;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生当中国封建社会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历史时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为政治决策服务,已经成为政治家们普遍的实践活动。回顾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和鼎新立制中若干重大政治决策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史学对政治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体现了秦始皇对历史鉴戒功用的自觉认识,更加直接地反映出史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史学与政治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继上期《论史魂》之后,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历史的复杂性出发,论证了史学家与政治家、史学家与史学研究对象、史学家与其他学科学者之间进行对话的必要性。文章认为,只有通过认真的、平等的对话,才能增进理解,政治家与史学家之间一定能够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史学也才能保持自己的学科品格,避免泛政治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17.
罗马史学把国家政治军事大事等作为记载的重点,历史写作的主题也围绕于此。史学政治功能的形成源于罗马国家成长过程中战争的频繁。最初的历史记载"祭司表"内容多为国家军事宗教事务。布匿战争时期,希腊史学的传入刺激了罗马人历史意识的产生,在临摹吸收希腊史学的基础上,罗马史学形成了自己的为国家政治辩护的特点。历史学家改变了之前历史记载的简明方式,开始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叙述解释历史,并致力于建构罗马民族特性和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从公元前2世纪中期开始,历史写作与罗马国内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成为政治派系斗争的辩护工具,政治人物也一直是历史写作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人类历史发展演变总体过程的认识,曾形成“倒退”、“循环”、“进步”三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对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进步”观念的形成、确立,使人类走出“倒退”和“循环”的怪圈,摆脱“命运”和“上帝”的泥淖,成为解释历史发展的核心观念。本文通过追溯盛行于古典和中世纪时期的历史观念,重点探讨16、17世纪历史观进步观得以成形的条件、逐步确立的历程,以及对当时西方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依循着一个基本的共同规律。从低级向高级,从古代向近代运行的,并且最终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通则和共性。中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必然遵循这一通则和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