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以凝炼、简约称,但他在小说中也大量地运用了重复。据统计,在他的小说集《呐喊》《镑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美国学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将小说中的重复现象分为三类:①细小处的重复,如语词、修辞格、内心情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形式多样,富有创新精神。茅盾曾盛赞鲁迅:“《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譬如,“重复”这一修辞格,在数量不多的鲁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而且在有的短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细节,竟几次重复。如《狂人日记》:“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这两句重复,旨在揭示封建礼教这个病毒已蔓延、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机体!“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这两句可算是反封建宣言,是“文眼”,重复是起强化、渲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米勒作为美国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与重复》中以重复观分析了七部英国小说。本文试图通过"重复"理论解读作品《喜福会》——重复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我的朋友于卓写了一篇小说叫《盘点青春盘点疼》,当时我们正在吃涮羊肉,热气腾腾中我忽然就呆了一下,我问,你说那个小说名字叫什么?他重复了一遍。刹那间,一种悲喜交集的感觉涌上心头,散了酒场之后我逼着他把小说发到我邮箱里,刚出锅的小说我趁热读了,读后哽咽难言。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经常使用重复手法,如果从单篇及篇际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意象的重复、场景描写的重复、人物描写的重复、情节的重复、主题的重复等。本文以《祝福》《阿Q正传》为研究范本,从语篇学角度对两篇文章中重复手法的使用进行探究,力求探寻语篇解码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里 ,《社戏》是很别致的一篇。鲁迅的小说最深刻地反映旧中国民生的痛苦和国民精神的麻木。他写的知识分子也都在孤独和郁闷中终了一生。鲁迅在小说里使用的笔调 ,是严峻、冷静而低沉、压抑的 ,几乎使读者喘不过气来。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共收25篇 ,都是如此。可以说只有《社戏》是另一个笔调。这里面写出了农民的淳厚朴实 ,农村儿童的天真友好。鲁迅自己说过 ,他在小说里很少写景 ,而这一篇里写景却是较多的。江南水乡的月夜 ,在此篇中有极精彩的描绘 ,读者不可不细细品味这种小说中写景的上品。社戏是绍兴地方的农…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育》、《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护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也以名妓李芳人为主人公。这样,妓女题材在他的小说中占了6分之1以上。这至少说明郁达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对其中《奔月》一篇的叙事顺序、叙事视角和重复意象进行分析,探讨鲁迅是如何通过他精致的叙事技巧来展示小说主题的。本文认为,仅从叙事的层面看,鲁迅的小说已经不同于传统小说,而成为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美国小说家。在文学创作上,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作品语言明白如话,简洁有力;在语言技巧方面,颇受同时代的女作家格特鲁特.斯泰因的影响,通过语言的重复来表达强烈的感情。他的代表作《俄亥俄州的温斯堡》(又名《小城畸人》)(Winesbury,Ohio)使他蜚声文坛。《小城畸人》是美国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由25个短篇组成,《双手》是其中一篇。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特点影响了后来的作家诸如海明威、福克纳、沃尔夫和斯坦贝克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是著名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创作的小说集《我们的时代》中的一篇。通过对《雨中的猫》的文本分析,指出小说中聚焦的转变、空间的变更以及空间视觉意象的重复,旨在揭示小说故事中人物情感上的隔阂以及由此产生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宵》、《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垆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一部小说集《彷徨》的创作过程就是一部鲁迅的心史。这在《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孤独者》和《伤逝》两篇小说中,鲁迅有着明显的自我指涉。他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在文本中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到了《弟兄》和《离婚》则安定下来,收缩起了敞开的内心。纵观这四篇小说,鲁迅的创作经历了由内指自剖到外指言他的转变。由内倾而外倾,体现出鲁迅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中省思自己的事业、爱情、亲情,并逐步走出阴郁的心灵世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逝世的前一年,曾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撰写序言。在这篇序言中,他对《呐喊》、《彷徨》中的部分作品作过扼要的自评。鲁迅自认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是有新的进展的,即“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如《肥皂》、《离婚》等。”今天,我们仔细品味这两篇作品,不能不佩服鲁迅的目光的  相似文献   

16.
<正>《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有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小说中被认为是小偷而被打死的男孩在母亲过来祭奠他之前,没有谁知道他的名字,母亲和他的妹妹从远方而来,其实是为了给他一个名字——"卡洛斯·森特诺"。而贯穿小说始终的"母亲"则可以说既有名字又没有名字,其实,这两个名字是这篇小说的钥匙,读懂了他们的名字,可以说才真正读懂了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湘石 《初中生》2002,(12):4-7
最早知道丁旸 明,是因看到了他在2000年第11期《当代小说》中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扎里木和他的父亲》,这是被编辑部作为重点推荐的一篇小说。大漠的荒凉孤寂,刀客的高超武功,都显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神秘,尤其是老到而精炼的文字,令人叹服。但我没有料到,这竟是一个年仅16岁少年的小说处女作!以后在《当代小说》中又陆续看到他的《又一个人死去》《夜猫》《绿林之行》,在《西湖》中读到他的《盗墓者》,以及在《美文》等杂志上读到他的一些散文和小说,如《人狼》《回到家园》《关于龙的思考》等,我惊讶地自问: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呢?借湖南《创作》杂志社将其列为重点作者推出其作品小辑的机会,我拨通了他家中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在当时文坛上已久负盛名的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捡到一本旧杂志,其中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这篇小说的作者,向他表达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肯定与欣赏。小说的作者由于得到了名家的肯定和欣赏,找回了自信,确立了人生目标,于是一  相似文献   

19.
<正>《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创作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是他颇具风格的系列"教育小说"中的代表作品,所谓"教育小说",也就是以教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潘先生在难中》里的主人公就是教育界的一位小学校长,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笔,成功地塑造了潘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并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读完小说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这篇小说在  相似文献   

20.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