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奥运会是世界范围的体育盛会.在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促进文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该为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举办奥运会则是这种贡献最为集中的体现。从1908到2008年,中国整整等待了100年。2001年7月13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重庆师专学报》2005,4(2):69-72,76
  相似文献   

3.
庞德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诗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进而形成了他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4.
丁聪 《下一代》2009,(12):14-14
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著名演员章子怡,如今已是国际影星。但她有着可贵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5.
通过卡夫卡的思想及小说内容和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的比较分析,初步了解卡夫卡小说和我国文学中某些相似相近的思想及创作,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卡夫卡的小说,为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帮助,从而为学习西方文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等。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古代文人身上有经常的表现,而且在现代文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本文作者把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概括为中国文人的五种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  相似文献   

7.
梅光达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华侨侨领和富商。他加入澳国国籍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对在澳洲谋生的骨肉同胞,始终怀有深厚的故土情结。他先后三次回国探亲、考察商务、拜见清朝官员,并在澳国竭力雏护侨胞的合法权益,是杰出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人的黄昏情结中,蕴含了三种主要情感内涵:深沉悲凉的生命感悟,真挚浓厚的人伦意味,感伤凝重的时代叹息。这一情结的形成起源于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对日落的畏惧。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但这常常被视为个体的一种人生观,而未像报告文学家那样把它作为国家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的大部虽也时常将“忧患意识”作为文体功能,但却没有像报告文学那样角色明确和自觉,并且能一以贯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的核心和本源,这应当被视为报告文学审美生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但这常常被视为个体的一种人生观,而未像报告文学家那样把它作为国家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的大部虽也时常将“忧患意识”作为文体功能,但却没有像报告文学那样角色明确和自觉,并且能一以贯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的核心和本源,这应当被视为报告文学审美生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沈晓恒 《神州学人》2004,(12):38-39
第一次见到波尔和南希这对美国老夫妇是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学生会”)举办的“国庆·中秋”晚会上,至今仍有印象的是当时南希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在所有来宾中(包括中国学生),她的着装最中国化。当时我刚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读书,遇见老外总是比较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自我介绍时听到他们用中文说:“你好!”并不觉得惊讶,好比国内的人见到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老外,都冲人家喊:“Hello!”但接下来南希说了一句:“你贵姓?”着实让我楞了一下,我还记得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脑袋里想的是到…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自我中心情结,就是认为,中国民族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中心情结”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也是文化上的,并且两者互相支持、互相阐发、互相说明。本文通过在这两种情况上的比较证实,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近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这种中心情结的纠缠而被延误。而中国要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转换就必须首先突破这种中心情结,给予中国以及中国传统以合理的历史定位,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文化展开创造性对话。  相似文献   

13.
台湾,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到强凯觎、进犯,终竟被日割占,许多爱国的现代作家记录了这一沧桑巨变,为台湾悲壮沉落的历史增添了浓郁的悲剧色彩。在两岸同胞期盼祖国统一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用血泪谱写的这一历史悲歌。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身上,普遍存在着被西方学称为“反中国情结”的复杂心态,这反映了身处千古变局的知识分子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两难抉择,更体现了近代中国“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有道”与“无道”三大矛盾的交织和发展。满载着时代变迁的希冀和变数,他们犹豫彷徨、困惑和痛苦在的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格外的价值。醉庆对其探究、阐释和解析的基础上,对这一深刻特殊的历史现象提出新的思考,并赋予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作品中胎记般不可磨灭的中国情结,来自于他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与追慕;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与坚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依,并贯穿于他大半生的创作之中。其用心编织而成的“中国情结”,将作者眷恋祖国母亲之心与母亲思念儿子之情不可分离地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中国人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离家远游,这种浓浓的乡情就会化作淡淡的离愁,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7.
姚倩 《地理教育》2006,(3):71-71
绝对是一个地理迷的我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幻想,我的愿望是能够环游世界。我的家中一直藏有两宝——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每每遇到问题,我都会请它们帮忙。还是在看图识字的时候,我就在爸爸的指点下记住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并了解了我国的行政区划,找到了自己的家乡——如皋。后来,我学会了独自查阅。捕捉到“梵蒂冈”身影的那一刻,我异常欣喜;来到“中山站”和“长城站”,与考察队员们一起领略南极风光,我无比自豪;找到钓鱼岛,我就立即上网为保钓行动投上庄严的一票;一年一度的达喀尔拉力赛拉开帷幕后,我日日追随选手们的行踪,与他们共同挑…  相似文献   

18.
从思乡主题话语看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乡是文学重要的主题。人生旅途崎岖修远,当自我实现的进程遭受阻滞,其情感反应一般是怀乡思亲,心与情交汇成深沉的乡愁。在文化上反映的是思乡怀亲诗的创作。又常以托月寄兴来传达。这种乡土情结经漫长的历史沉淀,扩展为乡国情结的民族情怀,具有传承性,也流淌出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词作为农业文明所折射的国家观念和族体观念,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了文化辐射和政治凝聚的作用,具有华夏中心主义的深刻内容,涵盖了华夏文明特质的“中国情结”,也深深融入民间信仰和大众化领域,表达了民族伦理价值与国家主体结构相符合的普遍认同感。随着和平统一祖国的时代大潮的到来,又焕出民族再崛起的极大热情,本文以“中国情结”为基本视点,借助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理性成分的分析,强调中华  相似文献   

20.
恋古情绪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征。恋古情结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是基于祖先崇拜情结,是基于经验型的思维方式,是基于质相诚信的道德价值观,是基于“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念。恋古情结虽以尚古、崇古为表征,但它并不等于复古倒退,其本质是一种批判现实精神,是一种求变向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