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市民化不仅包括农民自身内在素质的市民化,还包括与农民内在素质协同发展的外在条件市民化,而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过程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市民化的具体内容,探究当下我国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现状,基于职业教育功能的现代转型,探讨职业教育在促使农民市民化内生动力塑造过程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将农民市民化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时代地位。农民市民化不仅包括农民自身内在素质的市民化,还包括与农民内在素质协同发展的外在条件的市民化,而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的核心和关键。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市民化的具体内容,从而探究当下我国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现状。基于职业教育功能的现代转型,分析了职业教育在农民市民化内生动力塑造过程中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之一,导致这种困境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把农民的市民化简单理解为户口等技术要素的变更,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教育方面的内容。成人教育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市民化过程中农民面临的很多问题,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该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素,而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又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在因素。本文从分析公民意识入手,着重探讨了当前农民公民意识的趋势,并提出了市民化背景下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到市民是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在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郊区农民的市民化却逐渐成为一种"问题化"了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郊区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一种完全被制度化安排的"被市民化"的过程,这种被市民化的结果既会给新市民群体带来许多困境,也很容易引发新的城乡冲突与潜在社会危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的新型中国城乡关系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并寻求相关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扩大城市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合肥市肥西县南岗镇为研究对象,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就业、补偿安置、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以及通过创新制度促进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城市化农民的家庭也正在承受着由于社会转型和利益结构调整等因素所带来的阵痛,其中城市化农民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特殊困境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德育困境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市民化.目前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速度与城镇化速度不协调、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体地位丧失、省内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差距过大、城郊失地农民不愿市民化等问题.研究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研究由于我国的背景体制,导致了农民直接转向市民的困难。造成了我国农民想要变为市民,中间还会出现农民工的特殊现象。不同的学者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不同的看法。郑杭生认为,农民市民化是指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身份的农民在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生存能力、取得市民基本资格、逐渐融入城市、具备城市居民基本素质的过程。[1]赵立新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逐步  相似文献   

10.
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的素质障碍及成人教育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其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的素质障碍的系统分析,提出推动被征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成人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6):51-55
农民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调查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解决农民市民化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农民市民化的动因及其支持系统——以上海市郊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无论是主动市民化还是被动市民化,城市郊区的农民市民化一般都是在城市土地扩张和城市建设重心外移的背景下,借助于工业化、非农化和城市化的强力推动而进行的.如果我们把农民市民化过程看作一个有机系统的话,它实际上同时存在着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的社会支持结构.可以说,农民市民化是在城乡比较差异和相关政策的社会与制度背景下,依赖于农民自身的人力资本,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社会网络的综合运作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姜乐军 《成人教育》2016,(12):69-72
职业教育对于推动农民市民化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职业院校为视角,通过厘清相关概念,阐述了职业院校在推动农民市民化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分析了在推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战略中农民市民化不仅是单纯的人口聚居,更重要的是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的转化,市民社会的发展蕴涵着市民角色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和品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具备市民意识和精神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存在着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的阻碍,对电大而言,要在这些障碍中寻求机遇,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紧密结合农民市民化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策略,开发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真正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背景下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需要重新认识农民市民化的内涵特质。农民市民化不仅是指农民社会身份、居住空间、职业等外在性改变,更是指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认同、公民意识及权利义务关系重塑的内在性市民化。根据城镇化的目的及要求,针对农民市民化发展的现状,指出教育在农民市民化中的作用,找出农民市民化的困境,提出社会、社区、企业、个人四者联动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村企业开拓者素质养成的提升会大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加速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乡镇企业的工业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现实可行的道路。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为农村企业开拓者的素质养成的提升提供政策环境、技术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支持。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的有机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偏低现象已成为制约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新市民"的受教育水平、从业技能,使其更好的融入城市,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本质变化,是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问题。实现"新市民"市民化的途径与手段很多,但教育是既稳妥又长久的方式,能让"新市民"自愿、主动、顺利地实现市民化。本文基于城市化进程的目标,着重分析了"新市民"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模式以及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城市化”问题的一部分。如果取另一种视角,以城市社会学为基本范式,从探讨“农民”与“市民”的属性差异、市民化所涉及的人们生活意识和生活式样的变化等问题入手,来解释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质所在,或许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达到更深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 (非农化 ) ,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 (城市化 ) ,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 ,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整体进程中最为深刻的层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快,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景观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相脱节的现象,使农民市民化问题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实际上,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的转变与农民市民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地促进社会空间格局从分散布局到空间体系的构筑、社会空间流动从地域凝固到空间开放的催化、社会空间治理从政区分割到区域联动的形成;而这一系列重大变化正深刻地表明,农民市民化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进程,同时也是城市形态变迁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