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现代迷信心理颇为明显,尤其表现在迷信动机方面,其次为迷信信念;从迷信程度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迷信程度总体呈现中等偏低;从问卷的平均值来看,大学生在迷信动机问卷上的平均分最高,其次为迷信信念,最后为迷信行为。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予以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干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教育;在心理学方面要完善心理咨询的服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科普工作;在社会学方面除了要优化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高校应从课堂、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中声东击西加强教育,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把握子女心理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邪教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邪教及邪教组织在我国陆续出现并迅速蔓延,且极其顽梗。邪教蔓廷与顽梗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社会大众的信仰需求心理、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传统的神灵迷信心理、逃避心理、从众和众从心理。  相似文献   

3.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迷信的形成机制,首先可以确定,迷信是个人态度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学习结果,这虽然是不正确的,但它也是知、情、行的统一体。所以,迷信的形成和传播,可以运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维纳的归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等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迷信是一对挛生兄弟。作为社会意识,两是对社会存在否曲,颠倒的反映,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但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迷信则是一种社会心理,二分上不同的认识层次,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理论上剖析宗教和迷信之异同,是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宗教和迷信的前提,也是精神明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迷信谚语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身份认同、劝诫人生、心理安慰、心理暗示的作用,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部分。英语谚语分为与生死相关的迷信谚语;与健康相关的迷信谚语;与婚姻相关的迷信谚语;与动物相关的迷信谚语;起劝诫作用的迷信谚语。通过对这几类谚语的梳理,可以对英语迷信谚语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有利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主要在言语交际中避俗求雅,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影响委婉语的产生和使用,而委婉语又反映这些社会心理。本文从宗教迷信、社会禁忌、社会美化心理及人类双重人格几个方面来分析委婉语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7.
迷信是人类在早期阶段认识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曾发挥着和科学同样重要的作用.迷信心理并非因为迷信思想的存在而存在,而是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习惯导致的,可以说是由于人类本能的结果.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迷信的起源与迷信形成的心理学机制,阐明迷信心理的实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胡勇  乔利雷 《中国教师》2010,(24):43-44
<正>"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社会适应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适应可以从其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心理功能三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机制包括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心理结构包括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心理功能包括社会适应状态的实质及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阅微草堂笔记》顺应民俗社会心理,取法民间叙事,以鬼神狐怪的形象以及民间赋予这些形象的显著特征用作伦理宣教的重要手段,因而作品不是简单地展演民俗文化内容,更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表现了作者对正统儒学伦理的阐释和捍卫,作品以创作实践体现了纪昀经世实用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作于东汉之杜笃《祓禊赋》系篇描写古代祓禊民俗场面之作,祓禊是上巳日里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巫术仪式,观审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祓禊一事是加载官方礼制文书的,可见这是一个举国参与的祭祀活动,其受重视之程度毋须赘言。随着社会的变迁,上巳习俗渗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时代内容和特色,与它的原生形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俗信从迷信中的解放,是民俗发展必然的结果,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日益进步和逐渐丰盈的知识。随着社会、思想多元的呈现,许多迷信被解放出来转化为俗信时,就成为生活上、心理上常见的习惯,如上巳节、端午节、中元节的过节习俗即是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3.
巫术作为社会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在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乡村巫术信仰作为传统的观念意识仍然残存在人们的脑海。本文从科学与迷信的视角看待乡村巫术信仰,试图从辩证的方式阐述巫术信仰的心理慰藉作用,文化知识的载体作用,以及巫术中的糟粕和落后的一面。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养科学精神、加强科学教育普及、改善先进思想与偏远农村封闭社会环境的契合度等方面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择吉民俗之性质、特征与长期传承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择吉民俗源远流长,至今传承不辍。择吉民俗的基本性质是敬顺天地,按自然规律行事而非完全的封建迷信,但其中有许多迷信成分。择吉民俗具有赤裸裸的功利性、亦俗亦术的神秘性、泾渭杂陈的理论性、化内涵丰富的全息性,以及主观与客观、科学与迷信相杂糅的复杂性等化特性。择吉民俗之所以长期传承,有化和心理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动荡,本文提出迷信引发政权更替;下层民众总是利用迷信颠覆社会;迷信的秘密会社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组织形式;迷信文献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理论准备;迷信的预测是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舆论。文中侧重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提出秦朝的灭亡与迷信的泛滥有关。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为现代化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7.
赌博行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行业特色的信仰习俗。赌博从业者敬奉的赌神具有量多、庞杂、私密、神格低下等特点。普通赌徒在赌博中使用的迷信手法则具有形式多样、匪夷所思等特点。这些信仰习俗的形成,与赌博的行业特征与赌徒的心理特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念中,既有一定的盲目迷信成分,又包容着丰富的科学因素。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剔除我国传统自然观念中的迷信成分,继承发扬其中的科学因素,无论对于深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西部大开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庞家伟  王丽娟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0-121,135
墨子在儒、道等先秦诸子淡化鬼神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谈天志鬼神,是有其内在实质的。鬼神论思想其实是社会动荡转型时期实现墨子兼爱、非命理想的政治策略,这种思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迷信,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世俗民众。他的天意鬼神实质就是民众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