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独立的症状最初是于 1986 年提出来的,纽约市精神病学家 Goldberg 博士于 1995 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这一概念,用以描述那些整天只盯住电脑屏幕上网,而不顾家庭责任的网民.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Kimberly Young于1996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一文,公布了自己对网络成瘾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羽和樊富珉修订的甄别网络依赖程度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武汉某高校文理科学生34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分量表“网络成瘾核心症状(IA-Sym)”上没有显著差异;②文科学生在分量表“网络成瘾相关问题(IA-RP)”的均显著低于理科学生;③网络正常使用群体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其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方面均显著高于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而网络依赖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1 285名11-18岁越南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年龄差异不显著;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普通组;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是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而学业成绩和自主需要是其保护因素;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人际交往中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十分复杂.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通过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发展形成立体式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地遏制大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6.
学生网络成瘾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飞 《班主任》2006,(2):30-31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及其判断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网络成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分类中被列在"冲动控制疾患"之中,与强迫症、病态性赌博、购物狂属于同一类型的病症.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网络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虚拟性的特征 ,网络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也给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 ,为学校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挑战与机遇共存 ,关键是学校该如何利用和引导。一、网络的负面效应1.网络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网络成瘾”。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网上交际成瘾 ,色情成瘾、游戏成瘾和信息成瘾。据报载 ,某大学的专业机构对一批网吧进行了点击率的监测 ,发现网吧中的上网者中有2 0 %在聊天室里聊天 ,有 2 0 %在浏览黄色网站 ,只有一半的人在利用网络做止当有益的事 ,而这些上网者…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及其判断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网络成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分类中被列在“冲动控制疾患”之中,与强迫症、病态性赌博、购物狂属于同一类型的病症。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问卷研究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人格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宜人性、公正性存在负相关∮与外倾性零相关。路径模型表明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社会支持是一个“中介变量”,人格因子中的开放性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社会支持而产生影响的,而神经质因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且路径系数已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680名大学生完成“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以期探讨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与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关系;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职业规划来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疏导,可以同时满足大学生的网络兴趣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4种网络成瘾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积极开展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是一种世界性的心理行为问题,中美比较对于揭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率明显高于美国青少年;这一差异部分缘于中美两国研究者所采用的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以及诊断标准不一致,而更多的可能是中美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差异所致,这些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影响、上网地点以及法律监管等.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搜集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等类型.本文就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类型的产生原因和干预策略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对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一、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1.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含义 网络像雨后春笋般开始进入中国的百姓家庭,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不少人形成对网络强烈的心珲依赖现象,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界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它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I.Goldberg首先提出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L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PIU).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最新统计,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24岁以下的用户占其中的56%;80%中断学业的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在每百名"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人群中,就有15名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了.一部分学生甚至因为过度依赖网络而放弃了学业.二十世纪初,相关部门出台了“网络成瘾的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引发了各路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及相关专家的激烈讨论.尽管如此,截至当前为止,关于网络成瘾的具体标准依然没有成文.在国内各地学校中,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对于大部分教育者来说,仍旧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探讨了几点消除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的策略,希望对矫正学生的网瘾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中小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近年来,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十分普遍而又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到成千上万个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广大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高度重视.为此,文章就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综合症"成因分析及矫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日益普及,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过去难以企及的丰富资讯和便捷。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力求通过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特点的介绍以及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生理、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为这一心理障碍的矫正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   ……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互联网被广泛的运用,大学生逐渐成为了使用网络的主力大军,但是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大学生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网络功能的优势、个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大学生在群体里特殊的心理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要把预防措施加大,并且找到治疗、干预的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凸显,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着力培养预防网络成瘾的“理性批判”“、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意识,为预防网络成瘾提供内驱力,寻找大学生预防网络成瘾的治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